本课是2009年本人在濉溪县高三教学研讨会开设的公开课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学资料的能力;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社会参与法、问题探究、情境再现、历史比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
2、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3、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升华;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得到增强。
重点与难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特点。如何提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属于文学史的内容,其主要名篇和文学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可能都多有涉及,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引用和回忆已学过的历代名篇,在整合语文学科的教学资源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从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中去把握文学的发展及其特点,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文学鉴赏的水平,加强文学修养并陶冶其情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我国古代有哪些重大的发明和发现?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我国古代不仅科技成就突出而且文学成就辉煌灿烂。
王国维先生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上古的神话、西周的《诗经》、春秋时期的诸子散文、汉代的乐府民歌、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志怪、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一个朝代都有其独领风骚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这些作品既给我们美的享受,又给我们提供了无穷的研讨之机。琼瑶的《在水一方》出自《诗经·秦风·蒹葭》;《梅花三弄》主题曲:“问世间情是何物,直叫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
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出自金人元好问《摸鱼儿》;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出自明代杨慎《临江仙》。文学是有传承的,今天的发展是在昨天的基础上。你对此怎么看?现在的我们应该怎样继承传统文学的精华并加以创新?
【讲述内容】
设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里“风骚”各指什么?(课件显示) 一、《诗经》和楚辞(课件显示) 1、诗歌的产生:语言——歌谣——诗歌(课件逐步显示) 文学和艺术起源于劳动生活,由劳动生活产生出原始歌谣,再由原始歌谣发展出独立的诗歌。这一点从诗经和楚辞的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可以看出。早期诗歌具有强烈的现实感。
指导学生阅读P42导言 2、《诗经》:(课件显示) 西周时期只有贵族才能接受教育,他们掌握了文化知识,通过文学创作来反映和规范当时的统治秩序,当时的平民也通过歌谣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1)概况(课件显示) ①地位:《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②时限: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305首) (2)内容(课件显示)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国风”)——民间的民歌,“风”是《诗经》的精华。“风”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如:《七月》、《硕鼠》、《伐檀》、《关雎》等。
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 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 (3)特点:
①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课件显示) ②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课件显示) (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你的衣领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心。)
(4)影响(课件显示) ①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以后历代诗人都自觉地学习《诗经》,继承这个传统,用他们的创作去反映社会现实。如唐代的陈子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都积极提倡《诗经》讽谕怨刺的精神,主张用诗歌干预政治,反对为艺术而艺术,使他们的诗歌获得了不朽的价值。《诗经》的许多语汇至今仍被运用着,如“琴瑟之好”、“鹊巢鸠占”、“切磋琢磨”、“乔迁之喜”、“小心翼翼”、“投桃报李”等等,可见《诗经》影响之深远。《诗经》的创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
3、屈原与楚辞:(课件显示) (1)屈原: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创造出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骚体),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2)楚辞(课件显示) ①含义: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课件显示) 楚辞是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国僻处南方,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自然条件,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与黄河流域诸国有很大差异,因而被视为“南蛮”。到春秋时代,楚国强大起来,成为“五霸”之一;至战国时代,各国政治、文化交流频繁,楚国开始大量接受中原文化,但仍保持着自己的文化特色。楚辞便是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诞生的诗歌体裁,其创始者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②特点(课件显示) 自由活泼,句子参差不齐,句末常带有一个“兮”字,富含浪漫主义色彩 ③代表作:《离骚》(课件显示) 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通过幻想、神话等,创造出一幅幅雄伟壮丽的图景,表现诗人对祖国的忠贞和对理想的追求。《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合作探究】1:由学生阅读【历史纵横】,了解诗和楚辞产生的背景及“风”“骚”的来历。除了文学,《诗经》、楚辞是否对其他方面也有影响?如果有,你能举例说明吗?(课件显示) 解题关键:开阔视野,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考虑,体现学科渗透。 思路引领:从学生熟悉的《诗经》、楚辞作品入手,取其精髓,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分析。 有多方面影响。《诗经》、楚辞的影响早已突破了文学领域,渗透到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楚辞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为古人探求真理的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以其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 【合作探究】2:楚辞与《诗经》相比,在内容与写作手法上有什么进步?(课件显示) 内容上主要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的思考,这一点要高于《诗经》。写作手法上,《诗经》是四言体,句式整齐划一;楚辞则是句式灵活,长短不一,更加易于表达情感。反映了战国时代社会的巨大的变迁,人们思想情感的丰富,文学创作突破了四言体的束缚,表达更加丰富的思想情感。 小结:《诗经》、楚辞在我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影响已突破文学领域,渗透到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各个方面。清人赵翼《论诗》中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文学史上,人们常以“风”“骚”并举。“风”指《诗经》,“骚”指楚辞。
二、汉赋
1、含义(课件显示) 赋是两汉时期流行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它在楚辞基础上,吸收散文成分,形成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课件显示) 3、代表作:(课件显示) (1)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 (2)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三、唐诗:(课件显示) 1、唐诗繁荣的原因:(课件显示) 【合作探究】3: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其原因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导与练P54思维启迪1)(课件显示) 政治:开明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经济: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文化: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化中的一宗瑰宝。清代康熙年间编辑的《全唐诗》收入2200多位作者的48900多首诗(佚失的不知其数)。在不到300年的时间,留下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其中相当多的优秀诗篇,以多姿多彩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历代读者,代代相传,历久不衰。
2、发展阶段及主要代表人物(指导学生阅读导与练P54知识输理) 唐诗的发展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4个阶段(课件显示) (1)初唐诗歌(课件显示) 初唐诗歌仍处于陈隋时期余光返照中。直到初唐四杰,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开拓。 初唐诗人及代表作: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杜少府之任蜀州 登幽州台歌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前不见古人,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后不见来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念天地之悠悠,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独怆然而涕下。(课件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