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运动与摩擦力》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的第五课,从本课起,单元的探究活动将转入对摩擦力的研究。这是一节典型的科学探究课,以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通过学生猜想、设计对比实验、实验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构建科学概念,主动获取科学知识。本科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物体运动与摩擦力。教材首先给出了摩擦力的定义,然后说明“摩擦力是可以感觉到的”,然后通过实验使学生感受摩擦力。教材中说明“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第二部分,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很多,本课只提供了两个方面: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物体的重量。对这两个因素的探究都是经历了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来进行探究。对于第一个因素的探究,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而对于第二个因素的探究,就可以放手给学生,完成由扶到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最后提出问题“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自然的将教学引入到下一节课的教学中。 学情分析
在科学探究方面,五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本课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对于运动和摩擦力学生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自己丰富的感性体验。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拉力、重力、反冲力、
弹力等力能使小车动起来,知道力有大小的情况下进行学习的。学生的这些原有认知和生活经验,为本节课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基础,同时使学生将科学与生活更好的联系起来,运用科学与生活。这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科学素养的形成都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2、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和重量的关系。 3、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试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科学概念 1、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
擦力。
2、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摩擦力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引导学生掌握识别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方法验证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思路
首先使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和亲自试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在此基础上给出摩擦力的定义,规范学生的认识。再通过亲自测量摩擦力,使学生明白摩擦力的大小确实是可以测量的。在通过测量后,学生会认识到摩擦力是有大小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自然而然的进入下面的对比实验环节,同时也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对实验中的变量与不变量进行控制,从而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准备
弹簧测力计、线绳、文具盒、塑料盒、钩码、毛巾、记录表、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感知摩擦力。
1、认识摩擦。
课件展示新鞋底和磨损严重的旧鞋底,学生作对比观察,说说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自由发言,进行交流。
教师课件展示摩擦的定义并小结:对,像这样,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就会发生摩擦。 板书:运动 摩擦
师生谈话交流:生活中,还见过那些摩擦现象呢? 教师配以简单的画面进行补充交流。 2、感受摩擦力。
教师谈话:实际上,摩擦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并且我们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下面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
学生体验:把手压在桌面上向前推动,有什么感觉?手离开桌面,做同样的运动,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学生体验完成后进行交流。
课件展示摩擦力概念并小结:刚才同学们将手放在桌面上向前推动时,会感觉到有一种阻碍手前进的力,这种力就是摩擦力。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运动与摩擦力的问题。 补充板书:运动与摩擦力 二、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教师提问: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我们可以通过什么仪器进行测量呢?
学生回答:弹簧测力计。
教师讲解示范:我们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学生实验:测量笔袋在桌面上运动时的摩擦力并进行记录。 学生实验前,课件展示注意事项。
全体同学交流实验情况,教师在黑板上记下各个组测量的数字。 教师提问:观察比较这些数字,你有什么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