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往往只注意温度而忽视湿度,在高温的条件下,饮水较多,光靠饮水远远不够,为使雏鸡保持水灵的羽被,可以向地面洒水或炉子上放水盆等措施调节相对湿度。一般来讲:舍内相对湿度不要低于40%,也不要超过70%,因为高湿情况下,雏鸡散热困难,同时过湿的垫料易引起球虫病。
冬季育雏除需重视保温之外还要重视通风。保温与通风这是一对矛盾,由于雏鸡长得快,代谢能力强,每天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粪便发酵产生大量的硫化氢和氨气,如果排风不足,则不能输入氧气,而且大量有害气体如氨气被吸附在雏鸡眼结膜而至发炎,同时氨气还可麻痹呼吸道纤毛或损害其粘膜上皮,使病原微生物易于侵入,从而使鸡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同时氨气被吸入肺部很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血液的运氧能力而至贫血,鉴于上述情况,无窗鸡舍要定期开风机通风换气,有窗鸡舍要根据密度大小,有害气体气味浓度的大小等因素来决定开关门窗次数,以达到既能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又能保持舍内温度的目的,以利于雏鸡健康的生长。
十五、如何给雏鸡断喙?
断喙断得好可以防止喙毛喙肛,并减少饲料的浪费,但如断不好,不但得不到好处,反而会弄坏鸡群的整齐度或感染细菌性疾病。断喙时要公母雏分开断,公雏通常较小,先断母雏再断公雏。建议在6—8日龄时进行,选择适合喙形的孔径,从鼻孔下边缘到喙尖的一半处(约2MM)垂直段落(不得斜断),一般怕断喙影响公鸡以后的受精率,所以都把公雏的喙断得稍微比母雏要少。为防止断喙出血,应在断喙中及前后各一天饮用维生素K等,到了6—8周龄时应再检查一次,必要时还得再修剪或补剪。 断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为确保断喙效果,刀片烧灼樱桃红色为佳。
断喙最佳孔径为4.36MM,一般选用断喙器的中孔,而不用大孔。(根据鸡断喙日龄而定) 每断2000-3000只雏后应更换刀片。 烙烫时间为2—3秒。
上下喙要一起切掉,上喙不能长于下喙。
断喙后,饲料盘中的饲料要加厚一些,以减轻雏鸡采食时触及硬底的疼痛感。
十六、如何对育雏期的公母鸡进行分饲?分饲有何优缺点?
育雏期的公母鸡进行分饲,可采用将公母鸡在不同鸡舍内或在同一鸡舍中分为不同的围栏饲养,分别投放不同的饲喂量或不同营养品质的饲料。
由于雌雄鸡的生理特点不同,它们对生活环境、营养条件的要求和反应也不一样,如生长速度不同、蛋白质需要不同、沉积脂肪的能力不同、对钙、磷及维生素的需求不同、对温度反应不同、羽毛生长速度不同等生理特点,根据这些生理特点,从饲养管理技术上讲混群是无
法解决的,只有实施公母分群饲养方能对这些规律加以利用,从而发挥其遗传潜能,提高饲养效果和生产水平。
如果说育雏期公母分饲有缺点的话,那就是饲养设备利用率较公母鸡混养要低,饲养管理上较麻烦等,但就最终的饲养效果而言,还是公母分饲效果好。
十七、育雏期何时进行扩群和转群?
在育雏期间,为了便于供热及鸡群的管理,往往将雏鸡集中在某一栋舍或一栋舍某一部分作为育雏舍(间)。
适时分群是使雏鸡健康生长、减少发病、提高成活率的一项重要措施。分群(扩、转群)的时间应根据鸡日龄、饲养密度、舍温等情况而定,一般按饲养密度要求是否适宜进行分群(扩群和转群)。
对于育雏期为平养方式时,将雏分成若干小圈饲养(每圈300—500只为宜)并设有围栏,设围栏的目的在于使雏鸡接近热源并使之在不到1米的范围内吃到料、饮到水,围栏高度为45CM,距热源60—150CM,围栏随雏鸡日龄增长而扩大面积。对于商品肉用仔鸡7—10天即可拆除。对于蛋(肉)种鸡一般为18—20即可拆除。对于商品蛋(种)鸡育雏期为笼养方式时,如电热育雏笼一般为四层,每层高度为33CM,每笼面积为140CM×70CM,层于层之间有70CM×70CM的承粪盘,全笼总高度为172CM。在通常情况下,多采用一组加热笼,一组保温笼,四组活动笼的组合方式,这样总体尺寸为高172CM,长度为434CM,宽145CM,应在15、30、45日龄分群以达到分别饲养1600只、1200只、800只雏鸡。
栋舍与栋舍之间转群时,应在育雏期末即第6周末时进行为宜,因为此时鸡体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有了一定抵抗力,舍温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了。
每次分群(转群)在晚间应避开风雪或雨天,并尽量与接种疫苗同时进行,以减少抓鸡次数,使鸡少受惊,少受损伤,并结合进行必要的残、弱鸡选淘或种鸡群的选种工作。
十八、如何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和均匀度?
由于雏鸡具有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营养要求高,对疾病抵抗力弱等生理特点,为提高雏鸡成活率和均匀度需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优良品种,引进优质的鸡苗
如鸡苗应来自有良好的母源抗体且无白痢、传染性脑髓炎、副伤寒、霉形体污染的种鸡场,同时鸡苗应来自种蛋50-65g(蛋用鸡种蛋)或52-68g(肉用鸡种蛋),且手感有力,叫声响亮,卵黄吸收良好,脚干饱满不脱水。 小鸡到达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育雏舍及器具设备的清洗及消毒。 各项空间要计算好,防止密度过大。
空舍及隔离,空舍时间应在4周以上为宜。 小鸡到达前1天,所有育雏准备都必须完成。 小鸡到达时。
尽快入舍,因长途运输等原因遭到热应激时可饮用电解质水,即50-100g多维电解质/100Kg水饮2天。
先让小鸡喝水2—3小时,然后在喂料。
前3天要24小时点灯,灯光愈亮愈好。以便小鸡能充分的吃料和饮水。 育雏温、湿度要平稳。
由于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既怕热、又怕冷,对温度要求严格,特别在最初2周,要求舍内温度高低适合,平稳均衡,切忌忽高忽低地剧烈变化。 加强饮水消毒,适时饮水。
饮水是鸡感染细菌或病毒性疾病的重要途径,因而要注重饮水消毒,除饮水中加入禁忌的药物或正常饮水免疫外,饮水消毒在整个饲养期均不应间断。加药量应以最远端饮水器或水槽中的有效氯控制在每公斤水中含3—5毫克范围内即可。 搞好防疫,适时接种疫苗。
育雏期要实施“封闭式育雏”即饲养人员及技术员全部食宿在鸡舍内,严禁出生产区,尤其对有一定饲养规模的鸡场,这一点很重要。对于农户在育雏期间也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如不许乱串家门,不外购鸡产品等,若本村或邻村有鸡传染病发生,则应加强消毒,注意防范。 在提高鸡群的抗病力的很多因素中,有效的人工免疫是一项十分有力的措施,但要做好鸡群的免疫保健,须在实际生产工作中注意以下三个问题,即:疫苗质量,免疫程序的可靠性,接种质量等,现代家禽生产的兽医工作应该是以家禽保健为重点,并采用积极的、主动的监测手段,以确保鸡群的健康,提高生产水平,发挥其遗传潜能。 A、疫苗质量
使用国家指定生物药厂生产的疫苗或有信誉的国外引进苗。 设备有如下情况之一,则不能再使用: a:没有标签,无头份和有效期或不清者。 b:疫苗瓶破裂或瓶塞松动者。
c:生物药品质量与说明书不符,如:色泽、发生沉淀变化、瓶内有异物等。 d:过了有效期者。
e:未按产品说明和规定进行保存的疫苗。 B、免疫程序的可靠性:
免疫程序的制定是根据某种疫病的流行情况、鸡场规模、饲养方式、疫苗种类、免疫 方法、母源抗体水平和多年来免疫的实际效果等因素逐步完善和建立的。
衡量一个免疫程序的可行标准,是看免疫程序实施后,鸡群是否具有对该病均匀一致的 免疫力。
育雏期应做的疫病免疫有: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传染性法式囊、鸡痘、马立克病,其中马立克疫苗接种须在出壳24小时内接种。 C、接种质量:
对非健康禽群不宜接种;在恶劣气候条件下也不应接种疫苗。 接种前后加强鸡群管理: a:添加抗应激添加剂 b:改善营养条件
c:强化舍内环境控制(温度、湿度、通风) d:加强卫生保健(消毒、清洁、隔离等) 疫苗稀释现用现配,用多少配多少。
尽可能不要采用不确实免疫方法,如:饮水、气雾免疫方法等。 死苗在接种过程中注意疫苗的混动,尤为死苗。 防漏免,如:跑鸡,“放空枪”。
注射器针头注射一定数量的禽只后,一定要换新的。 疫苗接种时应注意避免水中含有任何消毒剂。
接种剂量:剂量不足,不能刺激机体获得坚强的免疫力;剂量过大,反而出现免疫麻痹, 抑制免疫应答。
接种后的疫苗效果检查,如:接种ND苗后,应在10天、20天进行免疫后的抗体效价 监测。
控制好球虫病的发生。
雏鸡在15—45日龄球虫病为高发期,尤其是采用平养的方式,球虫病是鸡场危害最大的最主要的寄生虫疾病,正逢雨水较多季节或温暖潮湿环境,就有利球虫发育而至球虫病流行。 药物防治: 氨丙林 呋喃锉酮 莫能霉素
125—240MG/公斤饲料 50MG/公斤饲料 70—125MG/公斤饲料
混饲连用7天,然后以半量饲喂14天 混饲7—10天
用抗球虫药时,称量要准确,拌混均匀,才能避免中毒,应常调换新药,防止产生抗药性。 饲喂全价饲料,防止恶食癖发生。
防止挤压及兽害。十九、怎样对雏鸡进行选种? 种鸡苗在育雏期末所达到的育雏目标是:
控制公、母雏具有适当的体重及骨架以及要求公、母雏都要达到应有的整齐度。
为此我们在育雏期末的鸡群中要选择出体质结实、骨骼发育良好、体重达到品种要求,群体均匀度在85%以上的后备种鸡。其中公母比例在1:1.3为宜。对不符合种用标准的鸡只,如鉴别误差的公鸡和母鸡、体型鸡发育不好的、外伤的、体重太低或太大的、羽毛杂色以及瘦弱的鸡只予以淘汰。
二十、育雏期要做好哪些统计与记录工作。
育雏期要做好如下统计与记录工作:
? 进雏时:(公母)雏鸡来源、品种、进雏数量、进雏时间、健康状况(包括母源抗体情况以及死淘情况)。 饲养期间: 生长日报记录。 周末体重称重记录。 周体重曲线记录。 育雏期生长汇总统计。 舍温度、湿度情况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