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 则
作者天空之影
第一条 为建立通畅的技术人员职业发展通道,引导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升自身在所从事领域的专业技术水平,促进员工在本岗位任职能力的提升,从而不断提高本领域的工作成效,培养专家型技术人才,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技术人员是指设计、工艺、质检、试验部门直接从事产品设计、工艺、试验、检验及车间技术等相关人员。
第三条 技术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将充分体现不同个体在同等或同类岗位上价值的差异,对人的技术水平要求更加清晰化,体现能岗匹配的原则,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工作行为,引导各岗位的任职者不断提高岗位胜任素质能力,推动企业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进程。
第二章 任职资格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 技术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原则:
(一)职位管理为基础:技术人员任职资格以支撑的技术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其管理、评价、提升均以职位需要为依据。
(二)任职能力为核心:任职资格关注的核心是员工任职能力的提升。
(三)关注绩效优秀的员工:任职资格为绩效优秀的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第三章 任职资格等级
第五条 技术人员任职资格等级按照序列划分如下:
序列 任职资格等级 初级 中级1 设计员/助理工程师 工程师 中级2 高级1 高级2 最高级 设计序列 工艺序列(含车间技术员) 试验序列 检验序列 副主任工程主任工程首席设计师 师 工程师 设计专家 工艺员 工程师 副主任工程主任工程首席工艺师 师 工程师 工艺专家 试验员 工程师 工程师 副主任工程主任工程首席试验师 师 工程师 试验专家 检验员 副主任工程主任工程首席质量师 师 工程师 检验专家 第六条 技术人员任职资格等级:
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等级根据人员的达标程度在每个级别上分为4个等级:预备等、基础等、普通等、职业等。例如:设计员中分为基础设计员、普通设计员、职业设计员。
技术人员任职资格等级表
级别称谓 设计技术类 高级技术专家 首席设计师/首席工艺师/首席质量工程师/试验技术类 技术类三通道 检验技术类 技术权威 资深专家 工艺技术类
首席试验工程师 职业等 主任工程师 普通等 基础等 预备等 职业等 副主任工程师 普通等 基础等 预备等 职业等 工程师 普通等 基础等 职业等 普通等 基础等 预备等 职业等 普通等 基础等 预备等 职业等 普通等 基础等 预备等 职业等 普通等 基础等 预备等 职业等 普通等 基础等 预备等 职业等 普通等 基础等 预备等 职业等 普通等 基础等 预备等 职业等 普通等 基础等 预备等 职业等 普通等 基础等 预备等 职业等 普通等 基础等 预备等 职业等 普通等 基础等 预备等 职业等 普通等 基础等 预备等 设计员/试验员/工艺员/检验员 职业等 普通等 第四章 任职资格标准
第七条 任职资格标准的结构
基本条件
现从事职位
专业经验
绩效
任 职
必备知识
资 格
行为
技能
核心标准
第八条 任职资格标准的内容
技术人员任职资格标准包括基本条件、核心标准、参考项三方面。 (一)基本条件
基本条件包括:现从事职位、专业经验、绩效,用于初步判断是否可以申请某一级任职资格认证。
1、现从事职位:每一职位均有关于任职资格的要求(参见职位说明书)。根据员工目前从事的职位,判断任职者可以申请认证的任职资格类别、级别。
2、绩效:衡量过程行为的结果,重点考察从事现职位最近一年的绩效考核结果。
3、专业经验:本专业领域工作经历、成功经验或关键事件(并非指工龄)。对于部分业绩优秀、能力成长较快的人员,可以突破专业经验的要求。
参考项
各类任职资格标准可制订更为详细的专业经验要求。如:关于参与某类项目经验、承担某种角色的要求;完成某种任务的要求。
(二)核心标准
核心标准包括:知识、技能、行为、素质,是用于衡量能否获得资格的主要标尺。
知识是各类任职资格标准所必须具备的,同时根据职位特点对技能、行为、素质进行选择组合,但至少包括其中一种。
1、知识:胜任职位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包括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公司相关规章制度、流程、业务知识。知识的认证:对知识的认证方式有考试(网上考试、书面考试)、答辩、培训记录等。
2、技能:胜任职位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技能,包括通用技能、专业技能、相关工具技术的使用等。技能的认证:对技能的认证方式有评议(主管评议、小组评议)、答辩、考试、关键事件等。
3、行为:胜任职位能力的行为主要通过两个层面进行考核:第一方通过对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来判断员工在行为中表现出的基本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对员工的特殊行为的记录、分析,来判断员工更高层次以及潜在的能力。特殊行为指除日常工作之外的其他产品开发、优化、创新等方面的行为。
4、素质:胜任职位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已建立素质模型的职位,可将素质要求加入任职资格标准;未建立素质模型的职位,根据职位要求对员工素质实施引导,员工需要不断调整自己以完成组织赋予的使用和角色。
素质的认证:对素质的认证方式主要是通过行为事件予以认定相应的素质级别。
(三)参考项
制造业公司管理规范之人力资源管理之技术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年修订)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