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2024-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
1. (2分) 下列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 . 蹒跚(pán) 呵斥(hē) 呜咽(yàn) 罄竹难书(qìnɡ) B . 殷红(yīn) 两栖(xī) 老妪(yù) 风雪载途(zài) C . 荒谬(miù) 仄歪(zè) 阻遏(è) 毛骨悚然(sǒng) D . 尴尬(ɡān) 潮汐(xī) 伧俗(chāng) 在劫难逃(jié) 2. (2分) 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慰藉 臆测 遮天蔽日 海市盛楼 B . 获免 峥嵘 浩瀚无垠 折中是非 C . 深邃 琐事 通霄达旦 粗制滥造 D . 隐匿 芳馨 睡眼惺忪 蹑手蹑脚 3. (2分) 下面文句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鱼类能教给那些留心________它们的人许多本领。 ②这篇文章虽短,却让人________匪浅。
③今年在德国举行的世乒赛上,中国健儿________夺得男女团体冠军。 A . 观察 受益 所向无敌 B . 观察 受益 不可一世 C . 观赏 收益 不可一世 D . 观赏 收益 所向无敌
第 1 页 共 9 页
4. (2分) (2017七上·荔湾期末)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草虽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和赞颂。 B . 曹文轩的许多作品都会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一些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上。 C . 他俩的爱好、处事方法大相径庭。谁也没法了解谁,谁也没法改变谁。 D . 如果再不有效进行治沙护理工作,这里的绿洲也将会变成不毛之地。 5. (2分) (2017九上·扬州月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朗读者》《见字如面》等电视节目深受观众青睐,是因为它们所传递的人文情怀和责任感拓宽了人们的传统价值观。
B . 2017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将于4月23日在扬州马拉松公园鸣枪起跑,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4万名选手和35名国际健将参加比赛。
C . 为了实现“减负增效”,扬州市教育局提出了“八严禁”规定。
D . 近日,美国波士顿市政广场,一辆由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波士顿橙线地铁列车吸引了大批民众驻足
6. (2分) (2024八下·滨城开学考)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 ) 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②那屹立万年的大山,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
③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 ④那欢快流动的江河,多像才华横溢的智者。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②④③① D . ③①④②
第 2 页 共 9 页
7. (2分) (2017七上·遂宁月考) 下面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 .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B . 周瑜——三顾茅庐 C . 孙悟空——大闹天空 D . 刘姥姥——进大观园
二、 默写 (共1题;共7分)
8. (7分) 默写。
①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 。 ②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 。 ③________ ,自缘身在最高层。 ④________ ,浅草才能没马蹄。
⑤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心生忧国和思亲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 。 ⑥《过零丁洋》中直抒胸臆,表明作者文天祥以死明志的两句诗是:________ 。
⑦送别朋友远行,若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则略显感伤,而用王勃的诗句________ 方能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9. (2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的“戒指” 黄健
①母亲一辈子都没戴过首饰。六十大寿那天,我给她买了一枚金戒指。当我把戒指给母亲戴上的时候才发现,在母亲的手指上,依然还戴着那枚磨得发亮的顶针。在岁月的打磨下,母亲的手越来越粗糙,唯有手指上那枚顶针依旧锃亮。
②看着这枚泛着光泽的顶针,我又想起了一些往事。从我记事起,母亲的手上就一直戴着这枚顶针,那是姥姥
第 3 页 共 9 页
送给母亲的陪嫁品。那枚顶针是黄铜做的,环圈有两枚戒指那么宽,里圈刻有细小的梅花图案,外圈布满密密匝匝的小窝点。
③顶针是用来做针线活的必备工具。在村里,母亲是做针线活的好手,我小时候穿的衣服和鞋子,大多是母亲亲手做的。每当农闲的时候,母亲会把家里破得不能再穿的旧衣服整理出来,小心地拆成一块块布片,再找一块苇席或者门板,把浆洗过的布块一层层地糊上,等晒干后揭下来,就成了做“千层底”的原材料。
④紧接着,母亲翻出一大沓各式各样的鞋样。按照大大小小的鞋样,将大块的布料剪成同样大小的几块,几层摞起来,再用崭新的白棉布上下盖面、嵌边,最后用纳鞋线密密地缝上,一双结实的鞋垫就做好了。
⑤母亲白天要下地干活,就只能晚上做鞋。在昏黄的灯光下,母亲戴着顶针,引着长长的纳鞋线端坐灯下的身影,成了我童年时代最熟悉的画面。纳鞋底的时候,母亲先用缝衣针在鞋底找准位置用力扎进去,再用顶针把缝衣针用力顶过鞋底,实在顶不动了,就用钳子往外拔。为了结实,每穿过一针,母亲都要用手把纳鞋线拽住狠狠勒紧。一双鞋底纳下来,母亲的手指上全是道道伤痕。
⑥在异乡读书的几年,我经常会收到母亲寄来的衣物,或是厚厚的棉衣,或是几双布鞋。看着那细密均匀的针脚,我总会想起母亲那双粗糙的手和那枚顶针。
⑦后来我在城市里安了家,母亲每年还要为我们做几双鞋。我曾劝母亲不要再这么辛苦了,母亲却总是说:“趁着眼睛还勉强能使,再抢着给你们做几双鞋,说不定哪天就做不动了。”
⑧“你快来帮帮忙,把妈的顶针取下来。”妻子的喊话,打断了我的思绪。妻子试图将顶针从母亲的手上摘下来,但因为长年累月的辛劳,手指关节已经变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摘下来。母亲摆摆手,笑着对我们说:“傻孩子,还是把戒指放起来吧,庄稼人戴它干吗呀?不能吃不能用,干活还要碍手。还是戴着顶针好,我还想再给你们多做几双鞋呢。”
⑨我猛然领悟到, 。 (摘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
第①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
第⑤段描写了母亲一系列纳鞋底的动作,请找出来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3)
第 4 页 共 9 页
全文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记叙顺序),其作用是什么? (4)
根据文意,用一句话把结尾补充完整。
10. (15分) (2016七下·冷水江期末) 阅读下面现代文,回答问题。 飞蛾扑火是傻帽行为吗? 张英锋
①现象大家都知道:许多昆虫,只在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后才飞行于花间,一面采蜜,一面为植物授粉。因此,夜行昆虫大多有趋光性,这是一个被所有人都接受的客观事实。
②如果你问一个小学生朋友,昆虫为什么要趋光呢。他很可能回答:因为晚上太黑了看不见呀,昆虫们想要在光线好一点的地方进行工作和生活呢。这似乎很符合人类直觉,是的,我以前也这样天真地以为过。
③但趋光性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④在这个天大的误会当中,最悲剧的就是飞蛾这一物种。早在1600年以前的《梁书》里,就有关于飞蛾扑火的引用——“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将飞蛾扑火的行为形容得何其悲壮哉。更有甚者,古今中外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励志大师还把它提炼成了一种心灵鸡汤——“飞蛾扑火的精神”,还引申出什么亮剑精神、勇士精神、舍生取义的精神,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饱含着满满的正能量。
⑤可是,飞蛾真的是自愿扑火的吗?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实验,在近年才终于揭开了“扑火”之谜。飞蛾根本不想扑火,甚至根本不想趋光。
⑥原来,亿万年来,夜晚活动的蛾子等昆虫都是靠月光和星光来导航。科学家发现,飞蛾等昆虫在夜间飞行活动时,是依靠月光来判定方向的。飞蛾总是使月光从一个方向投射到它的眼里。飞蛾在逃避蝙蝠的追逐,或者绕过障碍物转弯以后,它只要再转一个弯,月光仍将从原先的方向射来,它也就找到了方向。这是一种“天文导航”。因为是极远光源,光到了地面可以看成平行光,能作为参照来做直线飞行。注意蛾子只要按照固定夹角飞行,就可以飞成直线,直飞才最节省力气。角度稍微一调整,就可以直飞另一个目标。
⑦但自从人类学会了使用火,这些人造光源因为很近,光线成中心放射线状,可怜的蛾子就开始倒霉了。 ⑧飞蛾看到灯光,错误地认为是“月光”。因此,它也用这个假“月光”来辨别方向。月亮距离地球遥远得很,飞蛾只要保持同月亮的固定角度,就可以使自己朝一定的方向飞行。可是,灯光距离飞蛾很近,飞蛾按本能仍然使自己同光源保持着固定的角度,还以为按照与光线的固定夹角飞行就是直线运动,结果越飞越坑爹,飞成了等角螺
第 5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