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9-2020学年北京市房山区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解析】A、加入氧化钙可与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在氧气中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钙,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故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正确;B、绿色化学的核心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而不是先污染再治理,错误;C、水中氮元素和磷元素可以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所以可以利用生物方法脱除,正确;D、乙烯加聚生成聚乙烯的反应中原子利用率为100%,原子经济性高,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正确;故选B。 2.B 【解析】 【详解】

由题中所给信息,“蒸令气上”表明该方法是利用各组分沸点不同实现物质的分离,此“法”是指蒸馏,烧酒利用的是蒸馏原理,故选B。 3.B

【解析】A、调控反应条件能改变反应限度,如加压,平衡正向移动,故A错误;B、化学反应的限度决定了反应物在该条件下的最大转化率,即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C、当CO2的消耗速率等于其生成速率时,该反应仍在进行,只是正速率与逆速率相等,故C错误;D、 投入3molH2得不到1mol的CH3OH,反应是可逆反应,转化率达不到100%,故D错误;故选B。 4.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镁、铝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发生反应为H2SO4+Mg=MgSO4+H2↑、3H2SO4+2Al=Al2(SO4)3+2H2↑; B.镁、铝都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气;

C.镁不能和氢氧化钾反应,铝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气,离子反应为:2Al+2OH- +2H2O=2AlO2-+3H2↑; D.镁不能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铝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氢气,离子反应为:2Al+ 2OH-+2H2O=2AlO2-+3H2↑;

根据以上分析知,生成氢气最多的是2mol/L H2SO4溶液,答案选A。 【点晴】

该题溶液的浓度不是计算的数据,而是判断金属是否与溶液反应其生成氢气,认真审题为解答关键,等量的镁铝合金分别与不同的溶液反应,根据电子守恒可知:当只有两种金属都和溶液反应,且都生成氢气,此时放出氢气的量最大。 5.A

【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X为氧元素,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则Y为钠元素。W与X同主族,则W为硫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的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Z为铝元素。A. 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H2O的热稳定性比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H2S强,选项A错误;B. X的简单离子O2-与Z的简单离子Al3+均为10电子结构,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选项B正确;C. 电解由X、Z组成的化合物Al2O3可获得Z的单质Al,选项C正确;D. Y、Z、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钠、氢氧化铝、硫酸两两之间均能发生反应,选项D正确。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X为氧元素,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则Y为钠元素。W与X同主族,则W为硫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的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Z为铝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6.C 【解析】 【分析】 【详解】

SO2气体与BaCl2溶液不能反应,弱酸不能制强酸;但是在通往氧化性气体例如Cl2、NO2时溶液中即可产生硫酸根离子,最终产生硫酸钡沉淀;如果加入碱性气体时例如 NH3时可产生亚硫酸根离子,最终产生亚硫酸钡白色沉淀;相关方程式如下:

2NH3+SO2+H2O=(NH4)2SO3, Ba2++SO32-=BaSO3↓; Cl2+SO2+2H2O=2HCl+H2SO4,Ba2++SO42-=BaSO4↓; NO2+SO2+H2O=NO+H2SO4,Ba2++SO42-=BaSO4↓。 故本题答案为C。 7.C 【解析】 【详解】

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因此质子数为117,中子数为176的Ts原子表示为:117Ts ,A错误;

293B. Al3+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其正确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B错误;

C. Na2O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D. 磁性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3O4,D错误; 答案选C。 8.B

,C正确;

【解析】分析:A、化学键的形成会放出能量;B、所有发光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均为燃烧;C、求出臭氧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分子个数N=nNA判断;D、不能根据反应条件来判断反应吸放热。

详解:A、由于原子的能量高于分子的能量,故化学键的形成会放出能量,故A错误;B、所有发光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均为燃烧,故所有的燃烧均为放热反应,故B正确;C、16g臭氧的物质的量为n=

=mol,故分子个数N=nNA=NA个,故C错误;D、不能根据反应条件来判断反应吸放热,即需

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的不一定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B。 9.B 【解析】 【详解】

要使阳离子半径与阴离子半径比值最小,即要选出r(阳)最小者,r(阴)最大者,在Na+、Mg2+、Ba2+、K+中,Na、Mg2电子层数少,半径比另两种小,又因Mg2核电荷数多,对外层电子吸引力强,半径比Na

----+

+

+

+

还小。在F、Br、I三种阴离子中,因为I电子层数最多,所以半径最大,因此阳离子半径与阴离子半径比值最小MgI2。故答案选B。 【点睛】

原子半径、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有以下几条规律:(1)同主族元素,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2)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3)同一元素的阴离子半径大于原子半径,阳离子半径小于原子半径。(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10.A 【解析】 【分析】 【详解】

离原子核越近的电子层能量越低,离核越远的电子层能量越高,K层是离原子核最近的电子层,所以K层上的电子能量最低,故选A。 11.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体积减小,单位体积内分子总数增加,活化分子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正确,不选A;

B、活化分子之间的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为有效碰撞,错误,选B;

C、升温,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活化分子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正确,不选C;

D、加入适宜的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正确,不选D; 故答案选B。 12.B

【解析】 【详解】

A.乙烯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甲烷与酸性KMnO4溶液不反应,可以鉴别,但酸性KMnO4溶液能将乙烯氧化生成CO2,又引入新的杂质CO2,A错误; B.乙烯与溴发生反应:CH2=CH2+Br2→

,生成油状液体1,2-二溴乙烷,溴水褪色,甲烷与

溴水不反应,可以鉴别,并且还可除去甲烷中的乙烯,B正确;

C.甲烷与乙烯均难溶于水,不能鉴别,且不能除去甲烷中的乙烯,C错误;

D.乙烯在适当条件下才能与HCl发生加成反应氯乙烷,反应中HCl的量难以控制,且不能除去甲烷中的乙烯,D错误; 答案为B。 13.A 【解析】

分析:A.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B.非金属性越强,卤素单质的氧化性越强;C.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D.同一周期中,原子序数越大金属性越弱。 详解:非金属性:S>C>Si,则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H2SO4>H2CO3>H2SiO3,A错误;非金属性Cl>Br>I,则单质的氧化性: Cl2>Br2>I2,B正确;金属性: K>Na>Li ,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KOH>NaOH>LiOH ,C正确;Na、Mg、Al位于第三周期,原子序数NaAl ,D正确;正确选项A。

点睛:元素非金属性比较规律:①非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及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容易化合,形成的氢化物越稳定,该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②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该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 14.A

【解析】钠的密度是0.97g/cm3,水的密度是1g/cm3,比水的密度小,故A错误;Na是银白色金属,故B正确;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故C正确;钠的熔点是97.81℃,熔点较低,故D正确; 15.A 【解析】

分析:A.量筒精确到0.1; B.pH试纸只能得到整数;

C.用酸式滴定管量取高锰酸钾溶液; D.NaOH固体有腐蚀性易潮解;

详解:A.量筒精确到0.1,可量取NaCl溶液,体积为9.2 mL,A正确。

B.pH试纸精确到1,无法测得pH=3.2,B错误;

C.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应该用酸式滴定管量取高锰酸钾溶液,C错误; D.NaOH固体有腐蚀性易潮解,应在小烧杯中称量,D错误; 答案选A。 16.C 【解析】 【分析】

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可以得出:自发的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据此来回答。 【详解】

A、2Al+2NaOH+2H2O=2NaAlO2+3H2↑是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选项A不选; B、Zn+CuSO4=Cu+ZnSO4是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选项B不选;

C、Mg3N2+6H2O=3Mg(OH)2+2NH3↑属于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选项C选; D、CH4+2O2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是考查原电池的设计,难度不大,明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及反应必须是放热反应是解本题的关键。 17.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该电池反应中二氧化锰得到电子被还原,为原电池的正极,A错误;

B.铅蓄电池放电时电池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该反应中浓硫酸参加反应,所以浓度降低,B错误;

C.粗铜中不仅含有铜还含有其它金属,电解时,粗铜中有铜和其它金属失电子,纯铜上只有铜离子得电子,所以阴极上析出的铜大于阳极上减少的铜,所以溶液中铜离子浓度降低,C错误;

D.该原电池中,正极上氧化银得电子生成银,所以氧化剂作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D正确。答案选D。 18.B

【解析】A、SO2、O2、SO3的浓度相等,并不是不变,故A错误;B、SO2、O2、SO3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则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达平衡状态,故B正确;C、任意时刻都是SO2、O2、SO3共存,故C错误;D、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当

点燃 CO2+2H2O是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燃料电池,选项D不选;

2019-2020学年北京市房山区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解析】A、加入氧化钙可与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在氧气中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钙,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故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正确;B、绿色化学的核心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而不是先污染再治理,错误;C、水中氮元素和磷元素可以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j6a55nhe48iiwn479cv9uewu2s0a001e0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