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医基础理论整理笔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二)主要生理机能 贮存和排泄尿液。

(1)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依赖于肾气与膀胱之气的升降协调。 (2)主要病理表现。 六、三焦

(一)六腑之三焦 (二)部位之三焦 (三)辨证之三焦

第四节 奇恒之腑 一、脑

脑居于颅腔之中,由髓汇集而成,故名“髓海”。 主要生理机能 1.主宰生命活动

脑为元神之府,是生命的枢机,能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 2.主司精神活动

(1)脑主人的意识、思维、记忆、情志等精神活动。

(2)脑主精神活动的机能正常,则精神饱满、意识清楚、思维灵敏、记忆力强、语言清晰、情志正常。如果脑主精神活动的机能失常,就会出现思维、记忆、语言,以及情志等方面的异常。

3.主司感觉和运动

(1)眼、耳、口、鼻、舌等五脏外窍,皆位于头面,与脑相通。人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感觉,皆与脑有密切关系。

脑主元神,神能驭气,散动觉之气于筋而达百节,令之运动,故脑能统领肢体运动。

(2)脑髓充盈,主感觉和运动的机能正常,则视物精明、听力正常、味觉嗅觉灵敏、感觉无碍、运动如常且轻劲多力。如果脑髓不足,或者脑部的其它病变,使脑的主感觉和运动的机能失常,都会出现视物不明,听觉失聪,味觉、嗅觉不灵,感觉障碍,运动不能,倦怠乏力。

二、女子胞

(一)位置及形态 (二)主要生理机能 1.主持月经 月经,是女子生殖细胞发育成熟后周期性子宫出血的生理现象。月经的产生,是脏腑、经脉、气血及天癸作用于胞宫的结果。胞宫的形态与机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月经的来潮。 2.孕育胎儿

胞宫是女性孕育胎儿的器官。受孕之后,月经停止来潮,脏腑经络血气皆下注于冲任,到达胞宫以养胎,培育胎儿以至成熟分娩。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一)心与肺

主要表现在血液运行和呼吸吐纳之间的协同调节关系。 1.生理上

心主一身之血,心气推动血行,是肺朝百脉的基础,使肺能进行呼吸吐纳,维持肺主气功能的正常进行;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能够辅助心气推动血行。肺朝百脉,助心行血,是血液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心肺两脏相互协调,保证了气血的正常运行,维持着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新陈代谢。

连结心之搏动和肺之呼吸的中心环节,是积于胸中的宗气。 2.病理上

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使血行不畅,可致肺失宣降,影响肺的呼吸功能,出现胸闷、咳嗽、气喘等症状。 肺气虚弱,行血无力,或肺失宣降,肺气壅塞,也可影响心的行血功能,容易导致心血瘀阻,出现心胸闷痛、唇舌青紫、心悸等症状。 (二)心与脾

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方面的相互为用和血液运行方面的相互协同。 1.在血液生成方面 (1)生理上

心主一身之血,心气推动血行,供养脾脏,脾得滋养则能健运,化生血液的功能也就旺盛;脾主运化,化生水谷精微,并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化生为血。所以脾气健运,则血液化生有源,以保证心血充盈。 (2)病理上

心和脾的病变,常常相互影响,形成心脾两虚之证。 2.在血液的运行方面 (1)生理上

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既有赖于心气的推动,以维持通畅而不迟缓、瘀滞,又依靠脾气的统摄,以保证血行脉中而不逸出脉外。 (2)病理上

或见气虚血瘀的证候,或见气虚出血的证候。 (三)心与肝

主要表现在行血与藏血和精神调节两个方面。 1.在血液运行方面 (1)生理上

心血充盈,心气旺盛,则血行正常,肝有所藏;肝血充足,肝气疏泄有度,能随人体生理需求进行血量调节,也有利于心行血功能的正常运行。 (2)病理上

心血虚和肝血虚常常相互影响,形成心肝血虚之证;

心血瘀阻可累及肝,肝血瘀阻可累及心,最终导致心肝血瘀的病理变化。 2.在精神调节方面 (1)生理上

心血充盈,心神健旺,有助于肝气疏泄,情志调畅;而肝气疏泄有度,情志畅快,也有利于心神内守。所以,心肝两脏相互为用,共同维持正常的精神活动。 (2)病理上

心神不安与肝气郁结,心火亢盛和肝火亢逆,可相互影响、同时并存,形成以心烦、失眠、急躁易怒为主症的心肝火旺证。 (四)心与肾 1.生理上

主要表现为“心肾相交”。其机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发:

(1)水火既济: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通过心与肾之间的水火升降互济,维持了两脏之间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

(2)精神互用:心藏神,肾藏精。精能化气生神,为气、神之源;神能控精驭气,为精、气之主。所以积精可以全神,神清可以控精。

(3)君相安位:心为君火,为一身之主宰;肾为相火,系阳气之根,为神明之基础。心阳与肾阳可相互资助。君火相火,各安其位,则心肾上下交济。 2.病理上

心肾不交,主要表现为:①水不济火,肾阴虚于下而心火亢于上的阴虚火旺;②肾阳虚与心阳虚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的心肾阳虚、水湿泛滥;③肾精不足与心神失调相互影响的精亏神逸。

(五)肺与脾

主要体现在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两个方面。 1.在气的生成方面 (1)生理上

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和脾化生水谷之精所化的谷气,在肺中相结合而生成宗气。 脾所化生的谷精、谷气与津液有赖于肺气的宣降运动而输布全身。而肺维持其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谷精、谷气与津液,又依靠脾气运化水谷的作用以生成。 (2)病理上

肺气虚和脾气虚常常相互影响,形成肺脾气虚证。 2.在水液代谢方面 (1)生理上

肺气宣降以行水,有助于脾的运化水液功能;而脾气运化水液,散精于肺,又是肺主行水的前提。所以,肺脾两脏协调配合,相互为用,是保证津液正常输布与排泄的重要环节。 (2)病理上

脾失健运,水液不化,聚而生痰成饮,影响及肺,可致肺失宣降;肺失宣降,行水功能失常,又可导致水湿困脾。 (六)肺与肝

主要体现在人体气机升降的调节方面。 1.生理上

肝气疏泄,升发条达,有利于肺气的肃降;肺气充足,肃降正常,又有利于肝气的升发。肝升与肺降,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为用。两者协调平衡,对全身气机的调畅、气血的调和,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古人称为“龙虎回环”。 2.病理上

肝肺病变可相互影响。如肝火犯肺证等。 (七)肺与肾

主要体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阳互资三个方面。 1.在水液代谢方面 (1)生理上

肺气宣肃而行水的功能,有赖于肾气及肾阴肾阳的促进;肾气所蒸化及升降的水液,也有赖于肺气的肃降作用使之下归于肾或膀胱。肺肾之气的协同作用,保证了体内水液输布与排泄的正常。 (2)病理上

肺气失于宣降,行水功能失常,可影响肾主水之功能;而肾气主司和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失常,水液内停,又可上泛射肺,使肺气失于宣降。

2.在呼吸运动方面 (1)生理上

在人体呼吸运动中,肺气肃降,有利于肾的纳气;肾精肾气充足,摄纳有力,也有利于肺气的肃降。 (2)病理上

肺气虚与肾气虚往往相互影响,出现肾不纳气的病理变化。 3.在阴阳互资方面 (1)生理上

肺肾阴阳相互资生。 (2)病理上

形成肺肾阴虚、肺肾阳虚之证。 (八)肝与脾

主要体现在疏泄与运化的相互为用(饮食物消化)、藏血与统血的相互协调(血液运行)。 1.在饮食物消化方面 (1)生理上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通过协调脾胃升降和促进胆汁的分泌、排泄,能够助脾运化。脾胃的升降为一身气机升降的枢纽;而且脾气健运,水谷精微化生充足,气血生化有源,肝体得养而使肝气冲和条达。 (2)病理上

肝主疏泄和脾主运化功能失常,常相互影响,形成肝脾不和之证。 脾虚生湿化热,湿热郁蒸肝胆,胆热液泄,则可形成黄疸。 2.在血液运行方面 (1)生理上

脾气健旺,生血有源,统血有权,使肝有所藏而能正常调节血量;肝血充足,藏泻有度,血量得以正常调节,使脾的生理活动能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养,则血液生化有源、统血有权。所以,肝脾相互协作,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 (2)病理上

脾气虚弱,可致肝血不足。

肝不藏血与脾不统血也可以同时并见。 (九)肝与肾

主要表现在精血同源、藏泄互用以及阴阳互滋互制等三个方面。 1.在精血同源方面 (1)生理上

肾精和肝血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和相互转化的关系,而且精和血皆由水谷之精化生和充养,故称之为“精血同源互化”。 (2)病理上

肝血不足与肾精亏损多可相互影响,形成肝肾精血两亏的病变。 2.在藏泄互用方面 (1)生理上

肝气疏泄与肾气封藏,相反而相成,从而调节女子的月经来潮、排卵和男子的排精功能。 (2)病理上

肝肾藏泄失调,女子可见月经周期失常,经量过多或闭经,以及排卵障碍,男子可见阳萎、遗精、滑泄或阳强不泄等症状。 3.在阴阳互滋互制方面

(1)生理上

肾阴滋养肝阴,共同制约肝阳,则肝阳不偏亢;肾阳资助肝阳,共同温煦肝脉,可防止肝脉寒滞。

(2)病理上

形成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以及肝肾阳虚,肝脉寒滞之证。

正因为肝和肾之间存在着精血同源、藏泄互用,以及阴阳互滋互制等密切关系,所以有“肝肾同源”或“乙癸同源”的说法。 (十)脾与肾

主要体现在先天与后天互促互助及水液代谢两个方面。 1.在先天与后天相互资生、相互促进方面 (1)生理上

脾运化水谷的功能,有赖于肾气及肾阴肾阳的资助和促进,才能健旺,即所谓“先天温养、激发后天”;肾所藏先天之精及其化生的元气,也有赖于脾气运化的水谷之精及其化生的谷气的不断充养和培育,才能充盛,即所谓“后天补充、培育先天”。 (2)病理上

肾精不足与脾精不充,脾气虚弱与肾气虚亏,脾阳虚损与命门火衰,脾阴匮乏与肾阴衰少,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2.在协同维持水液代谢的协调平衡方面 (1)生理上

脾气运化水液功能的正常发挥,必须依赖肾气的蒸化及肾阳的温煦作用的支持。肾气主司水液代谢,又必须依赖脾气及脾阳的协助。脾肾两脏相互协同,共同主司水液代谢的协调平衡。 (2)病理上

形成脾肾两虚、水湿内停之证。 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腑的关系,是脏腑阴阳表里配合关系。具体内容。

一脏一腑组成表里配合关系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①经脉络属②生理配合③病理相关 (一)心与小肠

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心与小肠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而构成了表里关系。 1.生理上 相互为用 2.病理上 相互影响

(二)肺与大肠

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而构成了表里关系。 1.生理上

主要体现在肺气肃降与大肠传导之间的相互为用关系 2.病理上

肺与大肠的病变可相互影响 (三)脾与胃

脾与胃同居中焦,以膜相连,并通过经脉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配合关系。 1.生理上

中医基础理论整理笔记

(二)主要生理机能贮存和排泄尿液。(1)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依赖于肾气与膀胱之气的升降协调。(2)主要病理表现。六、三焦(一)六腑之三焦(二)部位之三焦(三)辨证之三焦第四节奇恒之腑一、脑脑居于颅腔之中,由髓汇集而成,故名“髓海”。主要生理机能1.主宰生命活动脑为元神之府,是生命的枢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j5gd9uokr3uh255bmqq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