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真题演练31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
(高考海南卷)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B.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营养级可能不同 C.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解析:选D。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都生活在水的上层,具有竞争关系;根据“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可推出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存在捕食关系,A正确;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食物结构有变化,所处的营养级也可能有变化,B正确;同一地方由于食物等原因而出现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C正确;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是一个物种,在水中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仅仅是该物种的分布范围,D错误。 (2015·高考全国卷Ⅰ)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解析:选D。草本阶段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先于灌木阶段出现,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物的种类越来越多,即物种的丰富度逐渐增大,所以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物种丰富度不同,灌木阶段的物种丰富度较大,A项错误。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的空间结构逐渐变得复杂,所以草本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要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简单,B项错误。草本阶段的物种丰富度小于灌木阶段,所以其营养结构比灌木阶段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比灌木阶段弱,C项错误。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前一个阶段能为后一个阶段创造适宜的环境,D项正确。 (2015·高考浙江卷)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 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 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 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
解析:选B。在灌木的生长进程中,其分布型由集群分布到随机分布再到均匀分布,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A项正确。大灌木由于彼此竞争养料和水分而倾向于均匀分布,这不是群落演替的结果,B项错误。大灌木均匀分布主要是种内竞争的结果,即它们互相争夺
1
空间、水分、养料等,C项正确。幼小和小灌木集群分布主要是因种子落在母株附近,D项正确。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解析:(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据此分析可知,在光祼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2)因森林被全部砍伐后,土壤条件等仍然保留,因此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所需时间较短,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较长的时间。(3)“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50年”相对于题目信息中的“5万年”来说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故人的作用会加速演替的速度。人类活动导致向荒漠化方向的演替与“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的演替方向是一致的。
答案:(1)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 (3)变快 未发生改变
[课时作业] [基础达标]
1.(2018·合肥检测)为解决某市市民饮用水源而建设的大房郢水库已经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大房郢水库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库中所有的鲫鱼是一个种群,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B.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C.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造成多样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 解析:选B。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种群,故生活在水库中的全部鲫鱼
2
为一个种群,由于鲫鱼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正确;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也会发生变化,B错误;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生物分布不同,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动物的垂直分层由植物的分层决定,因为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D正确。
2.(2015·高考海南卷)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 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C.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 D.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
解析:选B。碳等化学元素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A项正确;群落在垂直方向上都有一定的分层现象,森林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项错误;森林群落中物种丰富度较高,生物之间具有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种间关系,C项正确;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需氧型的微生物呼吸利用,D项正确。
3.甲、乙、丙是食性相同、不同种的三种小鱼,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在四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等量的甲、乙、丙三种小鱼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三种小鱼的存活率如图所示。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捕食者影响三种小鱼的竞争结果 B.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C.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D.无捕食者时三种小鱼之间的种间斗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解析:选C。没有捕食者时,甲占优势,有了捕食者后乙的存活率不降反升,可见捕食者影响三种小鱼的竞争结果,A正确。引进捕食者后甲、丙的存活率下降,乙的存活率不降反升说明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正确。甲、乙、丙三种小鱼是竞争关系,又受到捕食者的捕食,在捕食者增加到8只的情况下,乙的存活率继续增加,说明甲、乙、丙三种小鱼在竞争的同时,乙虽被捕食者所食,但仍是三者之间竞争的优胜者,所以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未减少,C错误。无捕食者时乙的存活率最低,说明三种小鱼之间的种间斗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正确。
4.(2018·武汉高三模拟)如图表示两个陆生群落的演替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