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工程材料期末考试题型.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 名词解释

1.断裂韧性(度)KIC 2. 过冷度 3变质处理4.同素异构转变 5.调质处理 6.屈服现象 7. 相 8.枝晶偏析 9.形变(加工)硬化10.热处理11. 组织 12. 扩散 13.工程材料 14. 晶体 15. 合金 16. 固溶体 17固溶强化 18. 淬火 19.热变形 20.冷变形

21.再结晶22、残余奥氏体 23、临界(淬火)冷却速度 24、间隙固溶体 25.马氏体 26、细晶强化 27、回火稳定性 28、淬透性 29、强度 30、硬度 31刚度 32、弹性模量 33、塑性 34、冲击韧性 35、屈服极限 36、条件屈服强度 37、疲劳极限 38、晶体结构 39、晶格 40、晶胞 答案:

1.断裂韧性(度)KIC:材料有裂纹存在时抵抗脆性断裂的能力。 2.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

3.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中加入高熔点或难熔的孕育剂或变质剂作为非自发晶核的形核核心,以细化晶粒和改善组织的方法。。

4.同素异构转变:金属在固态下随温度的改变,由一种晶格转变为另一种晶格的现象。

5.调质处理:淬火后高温回火称为调质。 6.屈服现象:金属发生明显塑性变形的现象。

7. 相:凡是化学成分相同、晶体结构相同并有界面与其它部分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元素不一定单一。

8.枝晶偏析:当冷却速度较快时,原子扩散速度不均匀而造成的结晶后的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9.形变(加工)硬化:金属在冷态下进行塑性变形时,随着变形度的增加,其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

10.热处理:将固态金属或合金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材料整体或表面组织,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工艺。

11.组织:用肉眼或显微镜观察到的材料的微观形貌,它可以是单相的,也可

以是由一定数量、形态、大小和分布方式的多种相组成。

12.扩散:原子在晶体中移动距离超过其平均原子间距的迁移现象。 13.工程材料:以强度、韧性、塑性等机械性能为主要要求,用于制作工程结构和零件、工具及模具的材料。

14.晶体:材料的原子(离子、分子)在三维空间呈规则、周期性的排列。 15.合金:一种元素同另一种元素或几种其它元素,通过熔化或其它方法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叫做合金。

16.固溶体:组元通过溶解形成一种成分和性能均匀的,且结构与组元之一相同的固相称为固溶体A(B)。A:溶剂 B:溶质

17.固溶强化:由于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产生晶格畸变而造成材料强度、硬度升高,而塑性和韧性没有明显降低的方法。

18.淬火:将钢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快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19.热变形:在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塑性变形。 20.冷变形:在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塑性变形。

21.再结晶:变殂后的金属在较高温度加热时,由于原子的扩散能力增大,被拉长(或压扁)、破碎的晶粒通过重新

22.残余奥氏体:马氏体转变不完全,残留下的奥氏体为残余奥氏体。 23.临界(淬火)冷却速度:即全部形成马氏体的最小温度。当冷却速度大于此温度时,将全部转变为马氏体。

24.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进入溶剂晶格的间隙之中形成的固溶体。 25.马氏体:碳在α-Fe中形成的过饱和固溶体。

26.细晶强化:晶粒细小,强度、硬度增大,塑性、韧性也增大。 27:回火稳定性:指钢在回火时,抵抗回火造成软化的能力。

28、淬透性:淬火条件下得到M组织的能力,取决于 VK(上临界冷却速度) 29.强度: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30.硬度:抵抗外物压入的能力,是材料综合性能指标。 31.刚度:材料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32.弹性模量:材料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反映了材料内部原子种

类及其结合力的大小,是组织不敏感的力学指标。 33.塑性:材料在断裂前产生永久变形的能力称为塑性。 34.冲击韧性: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35.屈服极限:代表材料开始明显塑性变形的抗力,是设计和选材的主要依据之一。

36、条件屈服强度:以产生一定的微量塑性变形的抗力的极限应力值来表示。 37、疲劳极限:材料经无数次应力循环而不发生疲劳断裂的最高应力值。 38:晶体结构:晶体结构描述了晶体中原子(离子、分子)的排列方式 39.晶格:空间规则排列的原子抽象为刚球模型,刚球抽象为晶格结点,构成空间格架,称为晶格。

40、晶胞:晶格中具有周期性最小组成单元。

二、单项选择题

1. 金属材料断裂前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叫(A )。 A.强度 B.硬度 C.塑性 D.弹性 2.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叫(A )。 A.强度 B.硬度 C.塑性 D.弹性 3、低碳钢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上对应的最大应力值称为(C )。 A 弹性极限 B屈服点 C 抗拉强度 D 断裂韧度 4. 机械零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多数处于(A )。

A 弹性变形状态 B 塑性变形状态 C 弹塑性变形状态 D 不变形状态 5. 在测量薄片工件的硬度时,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的表示符号是(C )。 A. HB B. HR C. HV D.HS 6. 材料的使用温度( B )。

A.应在其韧脆转变温度以上B.应在其韧脆转变温度以下 C.应与其韧脆转变温度相等D.与其韧脆转变温度无关

7.对黑色金属一般规定应力循环(C)周次而不断裂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极限。 A. 105 B. 106 C. 107 D. 108

8.在晶体缺陷中,属于点缺陷的有(A )。

A.间隙原子 B.位错 C.晶界 D.缩孔 9、实际晶体的线缺陷表现为(B )。

A 空位和间隙原子 B 位错 C 晶界 D 亚晶界 10. 实际晶体的面缺陷表现为(C )。 A 空位B 位错 C 晶界和亚晶界 D 间隙原子

11. 体心立方晶格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和晶向分别是 (B )

A.{111}、<110> B.{110}、<111> C.{100}、<111> D. {100}、<110> 12. 在立方晶系中,指数相同的晶面和晶向( B ) A.相互平行 B.相互垂直 C.相互重叠 D.毫无关联

13. BCC 金属与FCC 金属在塑性上的的差别,主要是由于两者的 (B) A.滑移系数目不同 B.滑移方向数不同

C.滑移面数不同 D.滑移面和滑移方向的指数不同 14.间隙相的性能特点是: ( C )

A.熔点高.硬度低 B.熔点低.硬度高 C.熔点高.硬度高 15.金属间化合物相的性能特点是:(C)

A.熔点高、硬度低 B.硬度高、熔点低 C.硬度高、熔点高 16. 两相合金中,以下脆性相的分布形式中( B )的危害最大? A. 颗粒分布 B. 网状 C. 薄片层状 D. 球状

17、下列哪种金属材料强化机制中,既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还可以增加其韧度(C)。

A 形变强化 B 固溶强化 C 细晶强化 D 二相弥散强化

18. 当固溶体浓度较高时,随温度下降溶解度下降会从固溶体中析出第二相,为使金属强度、硬度有所提高,希望第二相呈(D )。 A 网状析出 B 针状析出 C 块状析出 D 弥散析出 19、实际生产中,金属冷却时(C )。

A 理论结晶温度总是低于实际结晶温度 B 理论结晶温度总是等于实际结晶温度 C 理论结晶温度总是大于实际结晶温度 D 实际结晶温度和理论结晶温度没有关系

20.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越快,其实际结晶温度将( B )。 A.越高 B.越低C.越接近理论结晶温度 D.不变 21. 液态金属结晶的驱动力是( B )。

A. △F>0 B.△F<0 C. T>0 D.△T<0 22.下面措施中不能获得细晶粒结构的是(D)

A.提高金属的过冷度 B. 提高液体金属的冷却速度

C.进行变质处理 D.诱导晶核的快速长大 23. 金属多晶体的晶粒越细,则其(A) A.强度越高,塑性越好B.强度越高,塑性越差 C.强度越低,塑性越好D.强度越低,塑性越差

24.奥氏体的实际晶粒越细小,热处理后钢的组织也越细,其机械性能(C ) A.强度、硬度较高,塑性、韧性较差 B.强度、硬度较低,塑性、韧性较好 C.强度、硬度较高,塑性、韧性较好 D.强度、硬度较低,塑性、韧性较差

25.在工业生产条件下金属结晶时,过冷度越大,则( C )。 A. N(晶核形成率)越大 B G(成长率)增大 C N/G提高 D N/G降低 26.金属铸造时,为细化晶粒,可采用( D ) A.快速浇注 B.时效处理

C.以砂型代替金属型 D.以金属型代替砂型

27. 实际金属结晶时,通过控制晶核形成率N和成长率G的比值来控制晶粒的大小,在下列情况下获得粗大的晶粒:( B )

A:N/G很大时 B:N/G很小时 C:N/G居中时 D:N=G时 28.非均匀形核要比均匀形核容易,主要原因是: (B ) A 现成的固体晶粒本身就是一个晶核,无须结构起伏

工程材料期末考试题型.

一.名词解释1.断裂韧性(度)KIC2.过冷度3变质处理4.同素异构转变5.调质处理6.屈服现象7.相8.枝晶偏析9.形变(加工)硬化10.热处理11.组织12.扩散13.工程材料14.晶体15.合金16.固溶体17固溶强化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ix849g0x29kcek7hm3l8mqar1ru5x013b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