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用药安全
小单元(一)药物警戒 一、什么是药物警戒?
WHO将药物警戒定义为——发现、评价、认识和预防药品不良作用或其他任何与药物相关问题的科学研究和活动。
药物警戒不仅涉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还涉及与药物相关的其他……问题。
药物警戒涉及所有关乎用药安全的问题: ·不合格药品; ·用药错误; ·缺少药物功效报告;
·在科学数据缺乏的情况下扩大适应证用药; ·急、慢性中毒病例报告; ·药品致死率估计; ·药物滥用与误用;
·其他药品与化学药品或食品合并使用时的不良相互作用。
二、药物警戒的意义? (了解)
①加强用药及所有医疗干预措施的安全性,优化患者的医疗质量; ②改进用药安全,促进公众健康;
③对药品使用的利弊、药品的有效性和风险性进行评价,促进合理用药; ④促进对药物安全的理解、宣传教育和临床培训,推动与公众的有效交流。
三、药物警戒的作用?
①药品上市前风险评估可及时发现风险 →叫停! 如:仙牛健骨颗粒事件。
②药品上市后风险评估时采取相应管理措施 →撤市!召回! 如:罗非昔布(万络)、西立伐他汀(拜斯亭) ③发现药品使用环节的问题 →如“阿糖胞苷儿科事件” ④发现和规避假、劣药品流入市场 →如“亮甲菌素
四、药物警戒的信号?
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CIOMS)Ⅷ工作组2010年发表的《药物警戒信号检测实用方面》报告中,将信号定义为:
“来自于某个或多个来源(包括观察性和试验性)的报告信息,提示干预措施与某个或某类、不良或有利事件之间存在一种新的潜在的因果关系或某已知关联的新的方面,这样的信息被认为值得进一步验证。”
五、信号的来源?( ☆☆☆)
药物警戒的---信号来源 被动监测 自发报告体系 定点监测 主动监测 处方事件监测 借助信息系统进行ADR信号的提取 专业刊物发表的病例报道
●药物警戒信号来源 1.被动监测 →自发报告体系(自愿呈报系统)
→我国目前采用的是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为首的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技术体系,该体系是支撑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主要力量。 →优点:范围广、迅速、时间长; 缺陷:漏报、难以定量、不确定性。 2.主动监测 →定点监测和处方事件监测是两种常用的ADR主动监测方法。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监测方法 自愿呈报系统 集中监测系统 记录联接系统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定点监测 处方事件监测
→借助信息系统进行ADR信号的提取。 3.专业刊物发表的病例报道
如:WHO编发的《Reaction Weekly》,国内的《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等多种医药类期刊均有ADR报道。 ●信号种类 药物警戒信号通过评价后,可将事前检出的信号归类为: 1.确认的信号 ——有明确的风险,有必要采取措施以降低风险。 2.尚不确定的信号 ——有潜在的风险,需要继续密切监测。 3.驳倒的信号 ——并不存在风险,目前不需采取措施。
六、药物警戒的工作内容? ( ☆☆☆)
①早期发现未知(新的)严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提出新信号 ②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的动态和发生率 ③确定风险因素,探讨不良反应机制
④对药物的风险/效益进行定量评估和分析——将全部信息进行反馈,改进相关监督、管理所使用的法律、法规。
近年上市的COX-2抑制剂中,因可导致心血管不良反应风险增加而退市的药品是 A.吡罗昔康 B.沙力度胺 C.阿司匹林 D.罗非昔布 E.洛索洛芬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2003年的万络(罗非昔布)事件,也是由于上市后风险评估发现大剂量服用万络者患心
肌梗死和心脏猝死的危险增加了3倍,导致全球撤市。
小单元(二)药品不良反应
一、不良反应监测——目的和意义? 1.弥补药品上市前研究的不足
——意外的、未知的、发生率低的不良反应只有在上市后的大面积推广使用中才能显现。 2.减少ADR的危害
——即:及时发现重大药害事件,及时处理。 3.促进新药的研制开发
——“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是相对的。 4.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警灯常鸣”。
二、不良反应监测——监测方法?
三、不良反应的——程度分级? 药品不良反应按照程度分为三级——
□轻度:指轻微的反应或疾病,症状不发展,一般无需治疗。 □中度:指不良反应症状明显,重要器官或系统功能有中度损害。 □重度:指重要器官或系统功能有严重损害,缩短或危及生命。
四、不良反应——因果关系的——评价标准? 1.时间顺序 2.是否已知 3.停药消失 4.给药再现 5.排除其它
——通过以上5大标准,来判断:是否为某药的ADR。 ①时间顺序
——用药与ADR出现有无合理的时间关系 用药在前,ADR在后;
例如: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或死亡在用药后几分钟至几小时发生。 报告时,要注明用药时间和ADR出现时间。 ②是否已知
——可疑ADR是否符合药物已知的ADR类型 符合——有助于确定;
不符合——不能轻易否定(未知的、新的)。 ③停药消失
——停药或减少剂量后,可疑ADR是否减轻或消失。 停药或降低剂量,若不良反应消失或减轻,则有利于因果关系的分析判断。 ④给药再现
——再次接触可疑药物是否再次出现同样反应。 ADR的再出现可以肯定因果关系;
再次给药可能会给患者带来风险,应慎用。
⑤排除其它
——所怀疑的ADR是否可用患者的病理状态、并用药、并用疗法的影响来解释。
五、不良反应——因果关系的——评价结果? 根据上述五条标准,不良反应的评价结果有6级,即: 肯定 很可能 可能 可能无关 待评价 无法评价 (1)肯定 用药及反应发生时间顺序合理; 停药以后反应停止,或迅速减轻或好转;
再次使用,反应再现,并可能明显加重(激发试验阳性); 有文献资料佐证;
排除原患疾病等其他混杂因素影响。 (2)很可能
无重复用药史,余同“肯定”。 (3)可能
用药与反应发生时间关系密切; 有文献资料佐证。 (4)可能无关
ADR与用药时间相关性不密切; 反应表现与已知该药ADR不相吻合; 原患疾病发展同样可能有类似的临床表现。 (5)待评价 报表内容填写不齐全,等待补充后再评价; 或因果关系难以定论,缺乏文献资料佐证。 (6)无法评价 报表缺项太多,因果关系难以定论,资料又无法补充。
患者女,33岁,因扁桃体炎给予头孢拉定,服用4小时候后,面部出现皮疹,无其它不适,停药后皮疹消失,无合并给药,排除其它疾病可能,该病例用药与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结果是 A.肯定 B.可能 C.很可能 D.可能无关 E.待评价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患者不良反应和用药的时间顺序合理,停药后反应消失,但是无重复用药史,所以是很
可能。
六、不良反应监测的——报告原则?报告范围?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原则为——可疑即报! 即:报告者不需要待有关药品与不良反应的关系肯定后才作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