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作者:薛君
来源:《商业时代》2013年第12期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贸易增长视角,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入世双重背景下中国出口结构的演变。利用RCA、TC和要素密集度指数考察比较优势形成的基础。研究表明,我国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不过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例下降,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例上升。 关键词:比较优势 竞争力 贸易结构 文献回顾
以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指出:在资源有限且生产技术不变的条件下,贸易双方应分别生产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后相互交换,则双方的经济福利均有增加。赫克歇尔和俄林(H-O理论)又进一步指出:一国应依据本国生产要素禀赋制定产业结构政策,利用其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生产该要素密集型产品,增加本国优势和福利。莱布辛斯基又为H-O理论做了补充,认为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将会减少另一种要素密集型产品的生产。由此推出:资本要素存量相对增加的国家,其劳动密集型产业将趋于萎缩;对于劳动力要素供给趋于增加的发展中国家,不适时宜地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可能导致比较优势丧失,经济增长欲速则不达。杨小凯和博兰(Yang and Borland,Y-B模型)的论述强调了技术进步对比较优势转换的作用和“干中学”的经验积累效应,对现实中发展中国家比较优势的动态转换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Imre Ferto和L.J.Hhbbard(2002)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和竞争力指数,分析了匈牙利对欧盟贸易比重最高的农产品,研究显示,若没有政府干预,农产品将更具竞争力。Inka Havrila和Pemasiri Gunawardana(2006)考察了澳大利亚纺织服装业,以产业内贸易视角分析了该产业正不断形成的竞争优势。
国内学者蓝庆新(2003)利用区域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RCA)比较了我国与美国的农产品。结果显示,尽管存在较强比较优势的品种,但整体上我国农产品国际比较优势低,且处于下降趋势。傅朝阳(2005)计算了1980-2000年间出口产品的RCA指数和净出口比率指数,得出我国出口比较优势基本符合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并遵循了阶段比较优势原则。章志键、贺艳和朱金生(2009)利用我国省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负面影响较大。黄文正(2010)实证指出,发展中国家要提升自己的产业结构,必须改进人力资本积累效率,才能利用其要素比较优势不断进入更先进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分析方法
(一)要素密集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