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客观存在,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未增减 过程与方法:
1.能依据实验目的初步完成和设计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2.通过实验选取的讨论和分析,初步体会到分类研究的科学思想
3.体会科学探究过程中,“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结论分析”的一般过程 4.通过化学发展史的介绍,初步体会定量研究的科学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发展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质量守恒规律 教学难点: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引言:(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你知道他们的区别吗?
那我们来做两个小实验,大家看看是属于什么变化?依据是什么?(蜡烛燃烧和纸张燃烧) 生:化学变化,因为生成了新物质。
师:质疑:纸张燃烧后变成灰烬,蜡烛燃烧后留下蜡油很少,于是有人认为,物质燃烧后的质量变
小,一部分物质消失了,你认为是真的吗?
那么,你知道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如何变化的呢?(提出问题,统摄性问题) 生:质量变小了。(建立假设) (从学生熟悉的概念、现象入手,让学生的科学学习容易发生,并为后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做好铺垫。) 新课:
建立假设:
师:带着我们的假设,我们一起看看书本的思考与讨论。 生:答案肯定与之前有所变化,学生中一定有不同的反应。
(与原有认知的冲突,再次激起学生心中的疑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师:那么到底在化学变化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是如何变化的呢?请大家修正自己的假设,
并一起来探讨如何解决。
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师:我们小组合作,一起估计桌面上的器材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将方案写在任务单上。 生:交流汇报 (在此教师起到组织作用、引导作用、规范描述的作用,一起探讨由学生分享中寻找到一个可行的方案,并进行实物投影展示)
师:在学生汇报交流中,加入课本88页的思考与讨论:与书本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相比,你们设计的实验装置(参照书本的)有什么特点?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师:请同学根据实验方案,合作完成设计实验记录单,也就是实验中需要观察什么物理量,收集什
么证据来检验大家的假设?(让学生更加明确实验时,需要收集什么信息,不会盲目实验,真正体会科学实验探究带来的乐趣,通过实验可以解决问题)
学生分组实验(实验过程中,教师一直关注学生实验的过程,从中找到成功的小组和有缺陷而不成功的小组,教师要充分了解课堂的生成,并用好这些“生成”提高课堂效率)
分析处理得出结论:
师:请小组来与大家分享你们的实验结果,与你们估计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 生:分小组汇报
(在汇报时,教师的作用是:引导、组织)
师: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是不变的。(板书)
师:请问是那些物质的质量是不变?比如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剩余的蜡烛算吗?
例如:反应:蜡烛燃烧 (石蜡+氧气 水+二氧化碳) 分析:根据假设,在此过程中,_______________的质量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的质量。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师: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学以致用的能力
师:请同学们解释下我们课堂开始的实验结果为什么我们认为质量减少了?应该怎么描述呢? 生:交流回答
师:请同学想下10克铁生锈后,质量会大是什么原因呢?
(科学的本质就是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科学,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用科学的知识、方法、态度解决个人与社会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所以前面的学习最终是让学生能用科学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