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复律和电除颤
再谈电复律和电除颤
1、 电复律发展简史
1899年,Prevost和Batelli 在狗身上进行心电生理学研究时发现,低能 量电
击可以诱发心室颤动,而较高能量的电击却可以逆转心室颤动,恢复正常 节律。由此,两位生理学家最先提出了电除颤的概念。 1933年,Hooker、 Kouwenhover等首次使用60Hz交流电对实验犬成功除颤。1947年,德国心外科 医师Beck在开胸手术过程中为一个突发室颤的 14岁小男孩成功实施胸内电除 颤,从此开创了人体电除颤治疗的先河。1956年,德国Zoll医师首次使用交流 电进行体外电除颤并取得成功,这是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体外除颤仪。早期的 除颤仪采用交流电,对心肌损害较大,而且限制了除颤仪的使用范围。 1962年, Edmavk及Lown进行了系统研究,改用直流电转复心律成功,并证明直流电除颤 比交流电除颤更为安全和有效。从此,成熟的直流电除颤器广泛应用于临床。 伴随着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近 20多年来,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致力于除颤仪 的小型或微型化与 自动化的研究与开发,其成果包括植入式自动除颤仪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 ICD)与自动体外除颤仪
(Automated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特别是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AED 在 一些国家甚至进入了公众推广普及阶段。《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 急救指南》中再次建议,在发生有目击者心搏骤停概率相对较高的公共区域 (例 如,机场、赌场、体育场馆)推广 AED项目。这项工作通常被称作“公众启动 除颤”(PublicAccess Defibrillation , PAD计划。PAD计划就是在人员密集 的公共场所与大型社区设置 AED以便于在心脏骤停发生时由熟悉 AED使用的现 场目击者或“第一反应人”(通常是非专业人员),在第一时间实施除颤,从而 挽救患者的生命。
在我国,1965年前主要局限地在心脏外科手术时作交流电复律, 1965午后 则普遍用直流电复律。自1975年在南京召开了 “心脏转复、起搏、除颤座谈会” 后,电复律治疗心律失常已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 2、 除颤仪的工作原理
除颤仪是一种高压直流放电器,分为蓄电部分、放电部分、能量显示器和 心电监护仪四个部分组成。通常由 220V交流电供电,经过整流滤波后获得低压 直流电
(12?15V),也能用反复充电的电池供电。电极板为一对板状电极,可 在除颤时向人体放电,也可在除颤前后作为记录电极而监测病人的心电图变化。 体外电极板多为圆形或方形,成人用电极板的直径为90mm儿童所用则为70mm 除颤仪的工作步骤有两步:①按下“充电”按钮后,在数秒内电压变换器将低 压直流电压转换成4000V以上的脉冲高压,通过高压继电器向内置电容快速充 电,使电容能量达到设定的能量值(如 360J);②根据操作者的指令放电,通过 电极板的正极将适当的电流注入患者体内并通过负极构成回路完成放电。
自动体表除颤仪(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 是一种由计 算机编程与控制的、用于体外电除颤的、自动化程度极高的除颤仪。 AED具有自 动分析心律的功能。当电极片粘贴好之后,仪器立即对心脏骤停者的心律进行 分析,迅速识别与判断可除颤性心律(室颤或无脉性室速) ,一旦患者出现这种 可除颤性心律,AED便通过语音提示和屏幕显示的方式,建议操作者实施电除颤。 AED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与使用,不仅专业人员,即使是非专业人员,在 经过规定的学时培训之后,也完全可以安全、正确地掌握 AED的操作方法。尽 管市场上AED的品牌不同.然而它们的基本操作步骤是相同的,即开机、分析
3、 电复律与电除颤的概念区分
心脏电复律(Cardioversion )指在严重快速型心律失常时,利用外加的高 能量
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造成心脏 短暂的电活动停止,然后由最高自律性的起搏点(通常为窦房结)重新主导心 脏节律的治疗过程。心脏电复律可分为两类:①同步电复律:是以患者自身心 电图中的R波触发同步信号进行放电,使直流电落在 R波下降支(即心动周期 的绝对不应期),达到转复的目的。适用于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心 房扑动、心房颤动等 R波清晰可辨的异位快速心律。②非同步电复律:即电除 颤(Defibrillation ),适用于QRSfe和T波分辨不清或不存在时(下有详述), 不启用同步触发装置,除颤仪可在任何时间放电。因此,在室颤(室扑或无脉 室速)时的电复律称电除颤,而对其它快速心律失常的电复律一般称为直流同 步电复律。 4、 交流与直流电复律
交流电转复:交流电大小和方向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通常每秒变 100次 (频率50HQ,无需分正负极。原始的除颤仪是利用工业交流电直接进行除颤的, 由于难以控制发放电量,反易损伤心脏,且常会因触电而伤亡,目前已不采用。
直流电转复:直流电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变化,正电荷经电阻从高电势处 流向低电势处。先向除颤仪内的高压电容器充电,达到设置的势能,然后在数 秒钟内突然向心脏释放,使之复律。由于其电压、电能、电脉冲宽度控制在一 定范围内,故比较安全。
有人提过这样的问题,直流电复律是否要分清正负极?从理论上推理,电 流的传导速度极快,只要保证心肌细胞瞬间同时除极化即可,似乎跟正负极关 系不大。除颤仪标有“ APEX的电极板属阴极,标“ STERNUM的电极板属阳极, 单相波除颤器释放单向电流脉冲,电流从心底流向心尖,而双相波除颤仪先后 释放两个方向的电流脉冲,提示改变电流方向同样能除颤。现在新出的除颤仪, 基本上都是双相波的,就更不用分正负极。相较而言,除颤电极板的位置更为 重要,要保证电流可以正好通过心脏,达到理想的除颤效果,同时减少电流对 其他部位的损伤。除颤仪出厂时都标记了左右的,说明书也有相关说明,建议 按厂家标明的去操作。根据选择放置位置的不同, APEX(阴极电板)放在左前 胸或心尖部,STERNUM阳极电板)放在右胸或后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