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视角的中国农村多维贫困及金融反贫困效应研究
黄 琦
【摘 要】摘要:从生活性消费视角出发,以2004—2014年中国31省(区市)农村居民8大类消费为多维贫困测度维度,采用熵值法-TOPSIS法多维测度农村贫困,采用空间分析法揭示农村贫困的空间格局;并从新视角出发,以银行金融机构、农业保险、农村资本市场为农村金融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分析法揭示农村金融的空间格局,采用分位数回归分析法综合探讨农村金融的反贫困效应。研究表明,中国农村贫困空间格局未变,在空间效应下陷入区域贫困陷阱;农村金融服务的渗透性显著提升,但空间格局有待进一步改善;农村银行、保险、证券协调发展可有效缓解贫困,涉农贷款服务与农村资本市场发展对于贫困程度高的群体反贫困效应更有效,农村居民储蓄服务与农业保险发展对于贫困程度低的群体更有效。 【期刊名称】金融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24(000)003 【总页数】6
【关键词】农村多维贫困;农村金融反贫困;熵值法-TOPSIS法;空间分析法;分位数回归法
一、引言
贫困问题是现如今最普遍关注的问题,贫困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罗庆、李小建,2014)。中国政府在公布贫困信息和制定反贫困政策时采用收入作为衡量贫困程度的指标(冷志明、雷亿辉,201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于脱贫攻坚,脱贫攻坚
的出路在于精准施策,而中国的贫困地区因为致贫原因复杂,导致贫困内部差异化大。为确保扶贫的精准性,贫困多元化测度指标、多维贫困测度能精确真实反映贫困情况(袁媛等,2014)。
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较早提出多维贫困理论,认为衡量贫困的标准并不仅限于收入标准,还应包括饮用水、道路、卫生设施等其他客观指标的贫困以及对福利的主观感受等多个维度。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规划中也强调了不要把收入作为衡量贫困程度的唯一准则,贫困问题应当从多个维度来理解和思考(王艳慧、钱乐毅,2013)[1]。基于对贫困问题进行有效分析的出发点,学者们大多采用多维视角,使用多样化的测算方法来对贫困程度进行衡量。杨晶(2014)从多维角度使用量图分析法研究了区域多维贫困问题。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和牛津大学于2010年合作开发推出了MPI[2]。杨振等(2015)从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视角,根据恩格尔理论以及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建立了多维贫困测度模型,对2014年中国各省区农村居民的贫困空间格局进行研究[3]。
金融扶贫是扶贫攻坚的重要渠道、重要途径。在银行扶贫支持方面,金融的发展可以以促进经济的增长、优化收入分配格局以及拓宽金融的服务渠道等形式来减少贫困。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这在学术界已经得到理论上和实证分析的论证证明(李生校,2004)[4]。在金融发展的推动下资本的积累、技术的创新可以带动经济增长,从而缓解贫困(Jalilian&Kirkpatrick,2001)[5]。金融发展促进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提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最终降低贫困发生率(杨俊、王佳,2012)[6]。金融市场越发达越有利于贫困家庭通过信用约束获得更多投资回报的可能性,从而提高其收入水平(Berger&Udell,
2006)[7]。通常,获得小额信贷的家庭,其收入水平明显高于未获得的群体(Ferguson,1999)[8]。保险扶贫方面,实行有效的农业保险扶贫,可以明显提升贫困地区农业、农户的风险抵御能力,有效防止因灾致贫、返贫情况发生(谭正航,2016)[9]。王韧等(2016)研究表明,给予较高的保险补贴,可提升保险扶贫效率[10]。在证券扶贫方面,王晓文(2016)研究发现,发展“证券+银行”的小额贷款资产证券化扶贫模式,有助于小额贷款公司在金融扶贫工作落实中发挥更加明显的作用[11]。刘泉江(2016)以兰考县为例,研究了证券对支持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的效益,对构建规模化和标准化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具有重要作用[12]。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第一,多维贫困研究是大势所趋,但研究视角与方法多元化,目前尚无统一的观点,本文认为,多维贫困测度应从关系民生的各个角度出发。金春雨等(2012)以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为理论基础,提出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具有比较强的消费习惯性特征,现期消费不仅与当期收入有关,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前期消费的影响[13]。可见,选择农村居民消费来反映农村贫困问题相对收入指标更具持久性、有效性。对于多维贫困的度量,本文选择主观性较强的TOPSIS法以及客观性、科学性较强的熵值法来共同确定多维指标权重,从而得到农村居民贫困综合指数。第二,学者们对金融反贫困的实证研究普遍集中在银行信贷扶贫领域,保险及证券扶贫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在考察农村金融发展的反贫困效应时,从新视角出发,以银行金融机构、农业保险、农村资本市场为农村金融研究对象,探讨农村金融的反贫困效应更具现实意义。第三,从空间视角研究农村多维贫困及农村金融发展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