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种杀菌剂对玉米褐斑病的药效测评
摘要
山东省阳谷县农业局钟凯等人通过7种杀菌剂防治玉米褐斑病的对比试验,发现在药后10d和药后20d,7种杀菌剂对玉米褐斑病均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处理区保叶率普遍高于对照区,保叶效果9.82%~14.16%;处理区较对照区亩增产37.9~72.4kg,增产幅度5.6~10.8%。综合人工、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等因素,推荐使用30g/L苯甲·丙环唑乳油(爱苗)20mL/亩或25%吡唑醚菌酯乳油(凯润)30mL/亩进行玉米褐斑病的防治。
前言
玉米是世界上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的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病害是限制玉米产量主要因子之一,因区域差异而南北各有不同但玉米生长中后期的褐斑病具有暴发强、发生重等特点,一般可造成减产10%~20%,而中后期玉米植株高大,防治费时、费力,防治效率低,较为困难。
为突破玉米中后期病虫害防治瓶颈,农技人员探索出了“一防双减”技术,即在玉米大喇叭口-雌穗花丝萎蔫期一次喷施杀虫剂和杀菌剂,减少后期虫害发生基数,减轻病害流行程度。为筛选防控玉米中后期褐斑病的高效杀菌剂,验证当前主要防治病害的杀菌剂对玉米中后期病害的防控效果,优化、集成“一防双减”配套施药技术,开展了针对玉米褐斑病的7种杀菌剂防效试验。
材料 方法 水稻品种
麦茬玉米,聊玉23
供试药剂及用量
1:30g/L 苯甲·丙环唑乳油(爱苗),瑞士先正达公司 20mL/亩
2:30g/L 苯甲·丙环唑乳油(澳丹),澳大利亚纽发姆公司 20mL/亩
3: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大生),瑞士先正达公司 30g/亩
4: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世高),瑞士先正达公司 30g/亩
5:25%吡唑醚菌酯乳油(凯润),德国巴斯夫公司 30mL/亩
6: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扬彩),瑞士先正达公司 10g/亩
7: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安泰生),德国拜耳公司 45g/亩
8:清水对照(CK)
施药及调查方法
试验设7个药剂处理区及1个空白对照区,共8个小区。每小区800m2,随机排列,中间设4m隔离带。药剂处理区于玉米雄穗萎蔫期(8月7日)用药一次。施药器械为背负式动力喷雾机,型号为3WZ~25,亩用水量40kg。
每个处理区分别于药前、 药后10d、20d各调查一次。每个处理区调查时分3个片区, 每个片区5点取样,每点5株调查全部叶片,记录病叶数、病情指数。(玉米叶部病害严重度分级方法: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11%~25%;7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51%以上。)
计算公式
病情指数=Σ(各级病叶数×相对级值)/(调查总叶数×9)×100
防治效果(%)=[1-空白对照区药前病指×处理区药后病指/(空白对照区药后病指×处理区药前病指)]×100
保叶率(%)=绿叶数/总叶数×100
保叶效果(%)=[(处理区保叶率-对照区保叶率)/对照区保叶率]×100
各样地亩产=(亩穗数×穗粒数×实测千粒重×0.85)/1000000
所得数据显著性分析运用SPSS数据分析系统,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
结果 分析
?
如表1所示,药后10d处理区7种药剂均能对玉米褐斑病起到较好防治效果,平均防效在61.57%~69.16%,平均防效整体呈处理2>处理1>处理5>处理7>处理3>处理4>处理6的趋势。其中处理2防效最高,为69.16%,显著高于处理6(p<0.05);处理6防效最低,为61.57%,除与处理4差异不显著外,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药后20d,7种杀菌剂对玉米褐斑病防治效果仍较为理想,平均防效58.00%~
68.80%,处理1防效最高,为68.80%,显著高于处理4、6和7(p<0.05);处理6防效最低,为58.00%,显著低于其他6个处理(p<0.05)。
? ? ? ?
表1 药剂防治玉米褐斑病防治效果
? ? ? ?
? ?
玉米收获前10d各处理保叶率处理1和处理5保叶效果最好,为14.16%。测产结果表明,处理1平均亩产最高,为745.3kg,显著高于处理6和对照区(p<0.05);处理区较对照区亩增产37.9~72.4kg,增产幅度5.6~10.8%。
?
?
? ?
综合来看,7种进口杀菌剂对玉米中后期褐斑病均能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综合人工、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等因素来看,推荐使用30g/L苯甲·丙环唑乳油(爱苗)20mL/亩或25%吡唑醚菌酯乳油(凯润)30mL/亩进行玉米褐斑病病害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