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应对学生制造恶作剧
周 小 梅
有些调皮的学生常搞一些恶作剧,例如教师走进教室,突然有一桶水倒下来。老师如果处理不好,不仅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都很难堪。这些恶作剧还会影响师生感情,使双方关系僵化。那么教师如何对待学生的恶作剧呢?我总结了三种方法:
一、要处事冷静,不可大发脾气。
有些学生制造恶作剧,其目的是掂掂老师的分量,试试老师的能力。他们最希望看到的是老师因此而情绪激动,勃然大怒;而大多数学生则希望老师很快平息风波,不要为此而影响正常教学。所以不管遇到多么严重的恶作剧,教师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好像什么事都未发生一样,继续干要干的事。这样,制造恶作剧的个别学生就会大失所望,而大多数学生就会由此对教师产生敬佩与信赖之情。如果老师面对恶作剧,暴跳如雷,对制造者大加批评,这样不仅不能达到制止的目的,相反还会加深师生矛盾,致使恶作剧愈演愈烈,这是老师无能的表现。而且一个人在发怒时会失言、失态,那就损害了作为一个教师所应有的形象,也就无法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下面是一位教师成功处理学生恶作剧的范例:
经验丰富的李老师快步走进全校纪律最差的班,双手撑着讲桌,习惯地扫视了一下教室,他的目光有一种无形的威慑力量,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然而李老师很快觉察出这里笼罩着一种异样的气氛,同学们都望着讲桌偷偷地笑,李老师低头一看,自己双手和裤子都粘满了墨水。原来有人事先在桌沿上糊满了墨水,以弄脏上课老师的衣服。李老师很生气,真想狠狠教训他们一顿。但他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感情,掏出卫生纸慢慢地擦净手,以缓慢而深沉有力的格调开始讲述他早就准备好的内容,对眼前发生的事却只字不提……一场风波还没有掀起就平息下去了。
二、要维护学生自尊心,不可直接批评。
有些教师查出制造恶作剧的学生后,决定来个“杀鸡吓猴”,让犯事学生当众检讨,甚至把他上交到学校,让校方给个纪律处分。这样做大伤学生自尊心,导致犯事学生在同学们面前抬不起头,学习没有心事,甚至出现厌学情绪,更为严重的是还会由此导致犯事学生心理变态,离校出走等现象。其实,不少制造恶作剧的学生纯粹是为了一时好玩,并不是思想上有多坏,如果我们采用含蓄委婉、巧妙暗示的方法加以批评,那么就有利于保护学生自尊心,维护师生之间的感情,并能使他最终改正错误。
有一个学生在学校停电时,悄悄用小刀割断了教室的电线。班主任知道此事后,并未马上追查此事,而是来到教室,高兴地对同学们说他要上一节物理课,接着转身在黑板上写了“断路”两个字。然后,他拉下教室的灯闸,但灯不亮,正在同学们惊奇时,班主任挑出剪断的电线,由此讲出“断路”的含义。最后他还重点阐述了断路的危害性,并不点名地批评了剪电线的同学。下课后,犯事的同学主动找到这位班主任承认了错误。
三、要正确教育,不可放任不管。
不发脾气、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并不是对事件本身可以轻描淡写、放任自流。倘若如此,此类恶作剧将会延续不断,甚至愈演愈烈。因此,深谙教育之道的教师,应当利用适当的时机和方式,抓住这个事件对学生进行品行修养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大家的认识,把坏事变为教育的手段,化作教育的内容,这样坏事就转化为好事,否则坏事就只能是坏事,就只能产生坏的影响。
如果说恶作剧发生后不发脾气、不伤害学生自尊心能够显示教师的美好形象的话,那么如何抓住事件本身,对学生进行教育则足以显示教师的能力和才华,而这一点则是促使学生转化与进步的关键。
有一个班主任上课时,被一个调皮的学生用刮胡刀在背后划破了上衣。一周后,班主任以“人与人怎样相处才是正常的”为主题举行了一次班会。他组织部分学生发言,各抒己见,他最后作了总结发言,而他的发言只讲了一个问题:一个人怎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对自己衣服划破之事只字不提,但会后他找到那个制造恶作剧的同学作了一次诚挚的交谈……
总之,学生制造恶作剧后,教师在处理时对学生要有一片爱心——不管面对怎样的学生,都要怀着热爱、怀着期待、怀着满心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