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品牌农业”实施方案
第一章 互联网农业发展环境
一、 互联网农业现状分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为农业现代化积聚了丰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基础。然而,千百年来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从业人员数仍然占我国农业人数80%以上,并且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新四化,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在此背景下,农业产出将从?强调数量、解决温饱?向?强调质量、满足品位?转型。目前互联网迅猛发展,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就在各界都在热议?互联网+?的同时,今年6月在食品安全周到来的背景下,?互联网+农业?成为率先示范的行业,?互联网+农业?正在改造农业领域的上中下游的产业,已经深入到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无论是农资电商、农村互联网金融、农业信息化领域,都有?互联网+?的身影。
二、 互联网农业发展优势
(1)?互联网+?开创了大众参与的?众筹?模式,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影响深远。
1
一方面,?互联网+?促进专业化分工、提高组织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正成为打破小农经济制约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枷锁的利器;另一方面,?互联网+?通过便利化、实时化、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等手段,为农地确权、农技推广、农村金融、农村管理等提供精确、动态、科学的全方位信息服务,正成为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互联网+农业?是一种革命性的产业模式创新,必将开启我国小农经济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2)?互联网+?助力智能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大提升。 智能农业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控制和精准管理,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更加合理化、农业从业者的服务更有针对性、农业生产经营的管理更加科学化,是今后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基本方向。?互联网+?集成智能农业技术体系与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助力智能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大提升。
(3)?互联网+?助力国内外两个市场与两种资源大统筹。 ?互联网+?基于开放数据、开放接口和开放平台,构建了一种?生态协同式?的产业创新,对于消除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所面临的国内外双重压力,统筹我国农产品国内外两大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农业竞争力,提供了一整套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3)?互联网+?助力农业农村?六次产业?大融合。 ?互联网+?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为
2
路径,加速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开发、农业门类范围拓展、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打造城乡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六次产业?新业态,提供信息网络支撑环境。
(4)?互联网+?助力农业科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以?互联网+?为代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农民增收、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的农业科技发展提供新环境,使农业科技日益成为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决定力量。基于?互联网+?的?生态协同式?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平台,将农业科研人才、技术推广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有机结合起来,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5)?互联网+?助力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大发展。 ?互联网+?具有打破信息不对称、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公共服务成本等优势,?互联网+农业?能够低成本地把城市公共服务辐射到广大农村地区,能够提供跨城乡区域的创新服务,为实现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稀缺资源的城乡均等化构筑新平台。
第二章 规划思路及发展规划
一、 规划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服务能力,加强统筹规划,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实际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培育产业为重点,以
3
保障安全为前提,营造发展环境,创新服务模式,强化标准规范,合理规划布局,加强资源共享,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互联网产业体系,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全国上下正在谋划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产业跨界融合,打造新引擎,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形成一批具有重大引领、支撑作用的新业态、新产业。农业是?‘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核心领域之一。
二、 发展定位与目标
?互联网+农业?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跨界融合,创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现代农业新产品、新模式与新业态。以?互联网+农业?驱动,努力打造?信息支撑、管理协同,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升级版。
三、 打造新型互联网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构建依托互联网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发展精准化生产方式,培育多样化网络化服务模式。着力突破农业互联网技术瓶颈,加快农业互联网应用基础平台、传感器网络、智能终端、大数据处理、智能分析、服务集成等核心关键技术和服务模式创新,构建基于农业互联网能力开放的应用聚合及业务创新体系。
开展农业物联网技术攻关,推进农业物联网与新一代移动通信、大数据、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卫星通信等技术融合发展,
4
建设农业物联网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技术、测试、资源管理、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农业移动互联网应用发展,鼓励开放第三方应用开发程序接口并形成跨终端平台的应用商店,推动大规模协作的应用创新。
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移动、实时、定位和双向互动等优势,构建跨越时间、空间、物理障碍的资源共享与协同工作平台,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平台,电子商务扶贫平台,实时化、精准化农业科技服务系统,快捷高效推广农业农村实用技术。积极促进移动互联网企业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特色基地对接,利用移动互联网整合业务链、价值链、产业链,构建农业新型经营体系,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和特色基地的集聚力。
四、 发展标准化品牌农业生产方式
标准化品牌农业建设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总目标,用工业化的理念经营农业,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大力实施以优化品种结构、改善产品品质、打造知名品牌为主要内容的?三品?战略。
(一)、 实施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
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农业生产基地为主体,广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制定和实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开展全程质量控制。把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等与推进品牌农业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抓好生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