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复习提纲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复习提纲

绪论部分: 一、方法

1. 方法的定义:方法是指基于某种目标而进行活动的正确规则、方式或者手段。 2. 方法包含的四个要素:

1) 目的性:也被称为有用性,体现了人的主体性

2) 规律性:带有普遍性,同时具有程序化、逻辑化、规则化的特点。

3) 工具性: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次,物质方面:借助于物化的工具,精神方面则主要包

括的是,语言、逻辑、式等等,可以指导物质层面。

4) 对象性:方法必须作用于一定的客体,方法根据对象来制定。 3. 方法的多样性

第一章 社会科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 一、概念: 1. 科学: 1) 定义: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

的系统的知识。 2) 科学的本质属性:

A. 客观性: 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无论表面上有多少偶然性的因素其出现都是客观的都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科学的目的就是发现这些客观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并通过这种发现来改造世界

B. 系统性: 科学旨在揭示世界的奥秘, 揭示各种现象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通常表现为一个逻辑上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

C. 普遍性: 科学揭示的是现象之间的规律性联系这种规律性联系表现在它的普遍性上即表现为相同条件下同样的原因会产生同样的结果。

D. 实证性: 科学是从观察现象开始的它的所有发现、所有结论都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证,不能为实践确证的知识不能叫科学。

E. 开放性: 科学上所有的发现都要经过实践来检验。检验至少有成功或失败这两种可能。如果验证失败则必须修改乃至推翻原有的结论。不仅如此,人类的认识还是一个不断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

2. 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是在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它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力求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以及对社会生活作出科学的说明与合理的评价。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

3. 人文科学:是指一些以人的心活动、精神世界以及作为人的精神世界的客观表达的文化传统及其辩证关系为研究容、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它是以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存意义为学术研究主题的学科,它所研究的是一个精神与意义的世界。

二、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方法和研究对象

1. 目的: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以及对社会生活作出科学的说明与合理的评价 2. 方法的层次:

1) 方法论:这是指人们研究社会的基本立场、基本假设和基本出发点。

2) 研究方式:方法论确定了研究的方向,而研究方式则主要是确定研究途径和研究路线,

一句不同的研究目的和不同的研究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有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实验法,访问法等。

. . . .

. .

3) 具体方法与技术:这涉及到在研究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所使用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其中最

主要的是如何搜集资料,如何进行观察,如何进行访谈、调查、汇集资料、处理数据等。 3. 对象:人类社会的现象及其运动规律

三、社会科学的研究特点:

1. 复杂性高:自然科学的因果关系明显,但是社会显现纷繁复杂,导致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无法穷尽。不能直接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照搬到社会科学之中。 2. 依赖性强:社会科学对于自然科学的依赖性较强。

3. 主观性明显:社会科学研究中存在着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这些都不可避免受到研究主体的民族和阶级地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应当保持价值中立。超出一切价值判断,只对社会现象进行客观的描述。

4. 验证困难:社会现象具有不可逆、周期长和牵涉利益广这些特点,这就导致了社会科学的验证变得不可能,或者是极度困难。 同时要特别注意:

1. 要坚持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我们关注的并不是个人行为、个人生活状况而是重点在于解释和说明这些行为和状况为什么出现、为什么发生、有什么变化规律。这就不能孤立地看待这些个别行为和个别状况而必须用一系列社会关系、社会原因来说明。

2. 要坚持实证性与理解性的统一。一方面社会现象的出现有其规律可循,因此需要应用实证。但另一方面由于人的思想、观念、意志、情感等等都具有个别性、非确定性、非量化性因此社会科学研究有时又不能像自然科学研究那样只采用客观的、定性的、实证的方法还必须加上“理解”的方法。

3. 要坚持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科学的使命就在于追求客观真理它不应该与研究者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相联系,科学应该保持价值中立或价值无涉。简单点说科学只回答“是”什么与“不是”什么的问题不讨论“应该”或“不应该”的问题。

四、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德意志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以及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2.结构:哲学部分是整个学术体系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起点,政治经济学是中介,而科学社会主义是真正的归宿。社会主义包含:理论体系的学说,社会制度和社会主义的运动实践三层含义。

3.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根本容:

1) 根本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 具体容:

A. 实践的研究方法:实践是理论的来源,受理论的指导,并检验理论。 B. 系统的研究方法 C. 矛盾的研究方法 D. 社会主义研究方法 E. 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3) 基本原则:

实事、普遍联系、运动发展、矛盾和主体性(由人自身的在性出发,坚持群众路线和唯物史观)

第二章 社会科学的特殊性

. . . .

. .

一、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发展过程 二、社会科学是可能的吗?

1. 孔德的理论: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激发了人们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的热情,其创始人便是孔德。他认为社会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支配社会发展的是自然规律,所以社会研究是自然的继续,主在实证的基础之上将自然和社会科学二者统一起来,将社会科学实证化即自然科学化。但他过分强调二者的统一,忽视了二者的区别。

2. 社会科学是否可能的定义:也就是说在研究社会现象的过程中,真的存在所谓的社会科学方法么?如果有的话,这样的方法能够给我们提供正确的预测和控制社会现象变化和发展的手段和途径吗?答案如下:

1) 我们应该承认,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在复杂程度等各个方面,社

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确实存在很多不同,自然界的规律,其规则化和重复性明显,人们预测起来较为准确,但是在社会领域,社会规律呈现出多样性、非规则性和不可重复性的特点,同时人们对社会研究本身就是干预个改造社会的一部分,因此社会科学的预测会出现不准确的现象。

2) 我们肯定,社会科学方法的功能和价值是确定无疑的。社会历史领域的规律性、存在

性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问转移的;社会科学所揭示的规律具有统计学的意义,是或然和必然的统一。比如经济有经济的自身规律等。因此,社会科学方法是可能的。 3) 应该看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一样都是科学,同样重要。这对于提升全民族的素质

一样重要。

三、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1. 社会的存在性

1) 建构性规则(组织、机构等都以一定的方式得以建立) 2) 集体意向性(社会成员共同的意愿) 3) 功能强加性 2. 社会的精神性 3. 人的能动性

4. 社会现象的个体性、随机性和偶然性

5. 社会现象的意识形态性(阶级利益、文化等)

四、社会规律的特殊性 1. 社会有无规律? 2. 表现:

1) 不能够做一般性的述,不能够准确说明和精确预测未来发展 2) 具有局域性和阶段性的特征 3) 在人的参与下实现的

3. 社会规则不是社会规律(前三点是区别) 1) 规则是人为制定的规,是可以变更和修改的 2) 规则不是绝对的

3) 规则是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的

4) 规则是一种约束条件,使得规律得以显现;规律是对规则的约束,规则要适应规律否则

会失效。(联系)

五、社会认识的客观性

. . . .

. .

1.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基本无关联,认识的主体客体的关系相对超脱,能够保持一定的距离 2. 认识主体的价值观渗透与追求客观性不一定冲突 3. 社会政治因素既制约也促进社会认识的客观性 4. 坚持社会认识的客观性

第三章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问题

一、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方法(也就是社会历史观的问题)

所谓的社会历史观也就是人类对社会历史最根本的看法,这能够揭示出最普遍最重要的容 1.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

的物质层面,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层面,社会意识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2) 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3)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5)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 社会是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条件 2) 社会共同体具有不同的性质,如果认为社会对你有利则是真实共同体,若认为社会对你

不利,是阶级压迫的工具,则为虚假共同体 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A. 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B.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 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有重要作用(阻碍和推动) 3) 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A. 阶级分析法(不能把阶级政治化,一个人物有的时候并非只代表一个阶级) B. 历史分析法(具有一定的历史条件,时代条件)

C. 辩证分析法(人是复杂、多变的,要用辩证的眼光来分析他的行为和举动)

二、主体与客体

1. 主体的含义:是认识与研究活动的承担着,即具有自我意识或者一定认知能力且能以研究活动作用于客体的人。两个特征:自我意识和主观能动性 2. 客体的含义:即主体所从事的研究对象。(当你没有研究某件事的时候,客体是不存在的) 1) 客体书主体作用与研究的对象 2) 客体是主体认识活动的产物 3) 客体是主体认识的极限 3. 两者的关系:

1) 两者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对立的两极,互相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身存在的条件 2) 两者相互作用,相互改造

3) 在认识的过程中主体建构客体,客体改变主体,主体逐步变得客观 4. 如何做?一是要消除自我主义,二是主体要在不接近客体中构建客体

三、主位与客位

1. 主位与客位的界定

. . . .

. .

主位:研究者亲自介入研究对象的生活;客位:研究者与研究对象进行交谈,了解心世界 2. 两种研究方式的优缺点: 1) 主位研究:

A. 优点:第一,能够更加透彻的理解研究对象;第二,能够更加容易进入研究对象的情感领域;第三,更加容易构建客体

B. 缺点:弱化了主体和客体的距离,影响主体认识的客观性,降低了研究的效度 2) 客位研究:

A. 优点:第一,能够较好的把握客体的整体结构;第二,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他文化与存在价值;第三,有助于研究者获得陌生人效应

B. 缺点:比较强烈的主观性,不同的受访人的观点可能不一致,采访人可能会受到受访人的曲解

3. 关系处理:两种方式相结合,主位为主(在调研过程中),在分析数据,文献综述和概括大的时候则以客位为主,简而言之就是过程侧重主位研究,结论侧重客位研究。

第四章 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1. 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即面向实践) 1)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A. 实践活动创造人类的历史

B. 实践活动改变外部环境——改变了人的生存方式 C. 实践活动是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基础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为了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地适应与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活动改变了环境也改变了人自身。人们在物质生产的同时也生产了自己的物质生活在改变生产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一部人类发展史在本质上是一部人类实践史。 2) 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而不是结果 A. 把握时代精神,与时俱进

B. 反应人民的意愿和强调社会责任感 3) 社会科学研究需要强烈的问题意识 A.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B. 要选择重大、前沿和根本的问题

理论实际上就是系统化的认识。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指导实践回答实践提出的种种问题,问题是实践的呼唤、是时代的声音。理论研究要立足于实践需要就必须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2. 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概括实践)

1) 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实践经验不仅仅是个人的经验,而是多方位,多层

次的,比如成功和失败,最后对于经验的总结不能仅仅停留在经验上,要超越经验,上升为理论)

2) 研究不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 A. 研究问题不能从概念出发,要从实际和现实出发 B. 从实际出发与价值中立并不等同

3) 调查研究是社会研究的基础一环(必须要深入群众)要了解情况、掌握资料唯一的方法

是向社会作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没有真正的社会科学研究。 3.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回归实践)

. . . .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复习提纲绪论部分:一、方法1.方法的定义:方法是指基于某种目标而进行活动的正确规则、方式或者手段。2.方法包含的四个要素:1)目的性:也被称为有用性,体现了人的主体性2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ibqk1voat5gf8x599ez10e609m8f001b8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