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验收评估(四) 生态环境保护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针对东北森林资源破坏的情况,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保护林区的生态平衡势在必行。据此完成1~2题。1.关于东北地区防护林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大兴安岭以西干旱风沙区B.位于东北平原多林地区
C.是“三北”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成效显著 2.关于东北林区开发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采伐小于更新,资源减少,林质下降B.森林覆盖率下降,林木蓄积量上升 C林区生态环境恶化,风沙、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D采伐手段趋于先进轮伐代替皆伐 解析:1.C 2.C 东北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现该地因采伐过度,林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其东部的草场载畜量远高于西部。据此回答3~4题。 3.导致内蒙古草原草场载畜量东西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年降水量 ②海拔高度 ③荒漠化程度 ④人口密度 A.①③ B.①④C.②④ D.②③ 4.合理利用内蒙古草场资源的措施有( )
①实行划区管理,规定适宜的载畜量 ②减少人工草场,提高天然草场的比重 ③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 ④实行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①③
解析:3.A 4.B 内蒙古草原载畜量东西部差异主要是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东部距海近,受夏季风影响较大,降水量大,荒漠化程度低。规定适宜的载畜量、轮牧及轮流打草制度等属于合理利用草场资源的措施。
下图是世界的两处重要湿地。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甲、乙两处湿地的名称分别为( ) ①青海湖 ②咸海 ③洞庭湖 ④鄱阳湖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③②
6.造成两处湿地面积都缩小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
A.跨流域调水造成甲湖面积缩小B.周围大面积引水灌溉造成乙湖面积缩小
1
C.沙漠侵吞造成乙湖面积缩小D.围湖造田造成乙湖面积缩小
解析:5.B 6.D 先根据两图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湿地的轮廓判定甲处湿地是咸海,乙处是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洞庭湖。造成两处湿地都缩小的原因主要是人类在此开展大规模的农业活动。围湖造田造成乙湖面积缩小,大规模引水灌溉导致进入甲湖的河水量减少,使其面积缩小。
在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问题很多,例如,森林面积缩小、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湿地干涸等,世界大部分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同样存在。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环境问题中,不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
A.我国的土地荒漠化的加剧B.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的“红色”荒漠化 C.工业“三废”的过量排放D.在干旱地区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灌溉 8.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四川盆地内酸雨危害严重的原因是农业发达、盆地地形 B.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类型单一,只分布在个别地区
C.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
D.大兴安岭西侧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们过垦、过伐、过牧造成的
解析:7.C 8.D 第7题,工业“三废”的过量排放会导致环境污染,而不是生态破坏。第8题,酸雨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工业生产产生的酸性气体的排放;我国地域广大,由北向南、从东到西,气候和地势的差别明显,形成了类型众多的生态系统,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不同的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草地退化。
读我国局部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9~10题。
9.当前甲、乙、丙三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减少 C.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D.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水土流失 10.乙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开辟水资源,合理灌溉B.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2
C.保护草场,合理放牧D.合理采伐,及时抚育
解析:9.A 10.C 第9题,甲位于大兴安岭,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森林减少;乙位于内蒙古草原,主要的生态问题为土地荒漠化;丙位于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问题为水土流失。第10题,乙地区为内蒙古草原,因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为保护草场,合理放牧。
我国西部地区因生态环境破坏而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此回答11~12题。 11.据统计,西部地区的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一半以上,部分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耕地面积的1/2。这主要是因为( )
A.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少 C.西部地区植被破坏严重
B.西部地区降水多且集中 D.西部地区黄土面积广阔
12.为保护和恢复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 ②生态建设以恢复自然植被为主 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林、还草措施
④从根本上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11.C 12.B 第11题,水土流失虽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但主要还是人为破坏造成的,西部地区降水比东部地区少,但水土流失比东部地区严重说明了气候因素并不是造成西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因素。第12题,回答保护和恢复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措施,应从造成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破坏的人为因素着手,西部开发应尽可能地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故减少资源的开采不可行。
下图阴影部分是我国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地区图,完成13~15题。
13.该地位于我国的( )
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华北平原D.内蒙古高原
14.该地区大力开展植树种草、退耕还林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 A.防风固沙、保持水土B.蓄水拦沙、滞洪蓄水 C.绿化美化、吸烟滞尘D.保塬护坡、固沟保肥 15.本地区突出的优势资源是( )
3
A.水资源B.生物资源C.石油资源D.煤炭资源
解析:13.B 14.D 15.D 从图中信息可知图示地区为黄土高原,在该地区大力开展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可以保塬护坡,固沟保肥,保持水土等环境效益。本地区煤炭资源丰富。
二、综合题(共70分)
16.下图是我国主要森林分布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3分)
(2)若图中A处森林资源遭到破坏,会给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带来哪些负面的影响?(3分)
(3)我国现有的天然林正逐步减少。请你谈一谈保护森林的主要措施。(4分)
解析:第(1)题,我国三大林区是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第(2)题,长江上游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中下游洪涝灾害频度、强度增大。第(3)题,关于保护森林的主要措施可以从立法保护、采伐与养育相结合等方面入手分析。
答案:(1)东北 西南 东南
(2)含沙量增大;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河、水库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频度、强度 增大。
(3)加强执法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采伐与更新相结合;防治森林火灾和虫灾;加强森林保护宣传教育。
17.(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华北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6分)
(2)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4分) 解析:第(1)题,甲处植被位于山坡,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乙处植被位于沿
4
海地带,有减弱海风、阻挡风沙、保护农田的作用;丙处植被位于海岸线上,有固沙阻浪的作用。第(2)题,过度开垦荒草地容易产生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蒸发旺盛导致盐分在地表积聚)以及水污染(农药、化肥等对水体产生污染)等环境问题。
答案:(1)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降低风速、阻挡风沙;丙:固沙阻浪。 (2)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水污染。(答出两点即可)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黑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地处黑河中游的张掖地区近50年间,人口由55万增至126万,耕地由1.0×105 hm2增加到2.6×105 hm2,中游沿岸建成平原水库27座,截流了几乎全部的上游来水。
材料三 额济纳旗草原生态极度脆弱,草本植物由20世纪80年代的130余种减少到30种;草场植被覆盖率30年间降低了50%~80%;亩均生物量不足20 kg;草场载畜量下降了46%。
材料四 灌溉“草库伦”的主要做法是牧民在自己承包的草场内,选择水土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根据自己的生产需要和经营管理能力,围建1~2 hm2的围栏,在其中兴修水利,进行灌溉、精耕细作,以种植优质高产的饲料、草料为主,发展种菜、种草等多种经营。
(1)图示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草库伦”是草原地区牧民为了合理利用、保护草场而采用的一种方式。下列结果是利用“草库伦”获得的是(2分)( )
①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 ②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目标 ③改善了当地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了收入 ④使草场退化加剧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3)除建设“草库伦”之外,还有哪些措施可以改善生态环境问题?(6分)
解析:第(1)题,从图文材料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深居内陆,该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草场载畜量下降,黑河流域用水不当,导致生态恶化,出现草场退化、土地沙化现象。第(2)题,建设“草库伦”将会逐步改善草场退化的情况。第(3)题,要改善该地区草场的生态环境,要从控制人口数量、节约用水、加强牧场建设等方面分析。
答案:(1)草场退化 土地沙化 (2)A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