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会计学导论(第二版).doc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一篇:总 论

1) 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它的主要工作就是提供必要的信息,满足有关各方的需要。

2) 股东、股票市场、管理当局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构成会计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3) 所谓财务状况,是指在某一时点上公司各项资产的分布、债务的构成等;而财务状况的好坏,不仅包括各项资产的分布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一些不良资产(如无法使用的商品、难以收回的应收款项等),还包括债务结构的是否合理、公司举债规模是否过大、各项债务到期的时间间隔是否均匀分布。这些信息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取得。任何一个企业的资产,只可能有两种来源:一是借入,二是“老板”投入。这样,权益又分为“负债”和“业主权益”。资产负债表只能反映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不能反映在过去一段期间里公司的经营成绩。对经营成绩的反映,是通过收益表来完成的。 4) 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变动的信息,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则提供关于企业未来经营决策和改善管理所需要的各种控制性和预测性信息。

5) 会计信息系统包括财务会计系统和管理会计系统。前者以向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为目标,后者主要是为了满足管理当局经营管理对信息的需求。 6) 财务会计也称对会计。

7) 财务会计系统从数据的接受到最终信息的输出,一般经过四个环节,即: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一)确认:最基本的确认标准就是可定义性,亦即判断某项业务记入何种会计要素,如上述无法收

回的应收款,由于它不能为其拥有者(包括控制者)带来任何未来的经济利益,就不应该作为资产。这里,可为其拥有者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就是资产定义的一项特性。

(二)计量:如企业所拥有的某项设备,现在市场上价值为50000元,但企业当初购买时只花费了40000

元,那么,后者是一种交换价格,相对而言比较客观,且具有当初交易时的原始凭据可以验证。

(三)记录:记录下来,并予以传递,采用借贷复式簿记方法。

(四)报告:报告是财务会计系统的最终产品。财务会计系统的运行,实际上也就是后文所说的会计

循环,即:交易分析、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过账、试算平衡、账项调整、编制基本财务报表、结账等环节。

8) 财务会计系统设计和运行的约束。两个部分:本身和外部。

(一)对会计系统运行结果------会计信息------的限制和约束。为了保证企业界财务会计系统最终所提

供的会计信息合理、可靠,所有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和提供,都严格按这套标准进行,从而产生了会计准则。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连财务报表信息都无法读懂,更遑论判断企业是否遵守了会计准则。这就要求要有一些具备专业知识的人,专门从事企业财务报表的验证工作,即:鉴证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否遵守了会计准则。这一要求导致了注册会计师队伍的产生。

(二)外部环境对财务会计系统的影响和制约:如一个过于保守、稳健的民族,他们会倾向于采纳一

些较稳健的会计方法。

9) 管理会计系统的设计,要服从于具体企业的要求,它不像财务会计系统那样,有一定的外在标准和注册会计师验证。

10) 科学的发展就无法排除假设的存在。也有人将“假设”比作几何学上的“公理”。会计基本假设就

相当于几何学中的“公理”,如果没有这些假设,或这些假设所规定的内容是不成立的,那么,现代财务会计的一系列原则、方法,都必须重新构建。对会计基本假设,西方学术界的看法存在较大分歧,甚至用语都不一致。

11)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量度单位等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假设:严格限定在每一个经营上或经济上具有独立性或相对独立地位的单位或主体之

内,

会计主体假设在具体应用时,有三层涵义: 1、决定了什么样的数据可以输入会计信息系统。

2、决定了会计信息系统在具体进行信息的加工、处理时应站在什么立场上。 3、要求严格区分不同主体之间、主体与主体所有者之间和利益界限。

(二)持续经营假设:会计主体假设为会计的活动规定了空间范围,而持续经营假设则为会计的正常

活动作出时间的规定。

(三)会计分期假设:持续经营把主体的经营活动看成是延续不断的“长河”,会计分期则把这连续的

“长河”,人为地“隔断”,以测定其流量。最理想的报告期间的长度,应该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周期相一致。

(四)货币量度单位假设:会计核算所采用的是名义货币单位。假定币值稳定不变,由于物价变动的

存在,币值不变假设已失去其前提。因此,研究物价变动条件下会计计量问题成为当代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课题。

以上四条基本假设,主要是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形成的。如此巨额的合并商誉,平时的会计信息中得不到任何反映,显然是不合理的。 12)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一)投资者集团。 (二)债权人集团。 (三)政府部门: 1、用来实行宏观调控。

2、用作课征企业税收特别是所得税的依据。

3、用于对某些特定行业的管制。政府对企业的管制,包括产品或劳务定价到利润分配等多个环节。 (四)职工团体和个人:工会需要财务会计信息,以帮助判断职工的工资水平、相应的福利待遇是否

合理。

(五)其他利益相关者:供应商、销售商。

13) 会计信息系统又以财务报表或财务报告的提供为其最终的“产品”,财务报表信息是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的真实反映。财务会计系统的目标应当是:既要提供有助于作出是否投资的决策所需的信息,又要提供有关管理当局经营成果的信息,以便于评价管理当局的受托责任。财务报表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是投资人和债权人。财务报表应当提供有助于他们从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等方面来预计、比较和评估企业未来现金流动的信息,并使他们能预计、比较和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

14) 会计基本原则分为两大部分,即:对财力报表及其信息披露的基本规定和有关会计确认、计量的

基本规定,前者就是通常所说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后者一般被称为会计原则。 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一)报表内容标准: 1、可靠性。 (1)、如实反映。 (2)、可验证性。 (3)、中立性。

2、相关性。财务报表信息与使用者将要作出的决策相关联,能帮助使用者提高作出决策的质量。 (二)形式质量标准 1、可比性。

2、可理解性。可理解性也要求会计信息使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

3、充分披露。也可理解为完整性。企业往往在财力报表之外,补充披露一些重要的事项,如:会

计政策及变更,一些重要或特别事项等。

二、会计原则:

(一)权责发生制原则:它要求企业应当以权利或责任的发生与否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即:

凡是收取一项收入的权利已经具备,不论企业是否已取得这项收入的现金,都应该确认这项收入。

(二)收入实现原则:第一,收入的赚取过程已经完成;第二,已经取得货款或具备收取货款的权

利。

(三)费用配比原则:用于何时确认费用。费用应该在它所直接和间接产生的收入被确认的期间内

确认。如果收入推迟确认,其费用也应推迟确认。

(四)实际成本原则:计价,以各该项目取得或交易发生时的实际交易价格为依据。各项目的实际

成本一经入账,再也不发生变动。对一个无法持续经营的企业来说,它要考虑资产的变现能力,采用历史成本原则就是不恰当的;同样,如果物价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动,历史成本原则将会导致资产严重补偿不足。更符合市场经济特点的计量属性应是广义的交换价格原则。

(五)稳健性原则:如果存在两种以上的备选会计方法时,应该选择能低估资产和收益、高估负债

和损失的方法。

15) 会计界早已认识到财务报表信息或会计信息的作用和局限性。“总而言之,很可能会计工作被吹嘘

过头了。也就是说,人们已明显地形成了一般的信念,认为会计程序都是一贯正确而无过失的。医药科学可能有其缺陷,工程学原理也可能由于无法预见的情况而失败。人为地将其经营活动分割成若干个会计期间,分别提供财务报表,反映其经营活动。这些报表信息必然是暂时的,它不可能绝对真实、准确,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相对不准确性程度会不断提高。 16) 局限性:

1、企业经营活动情况,它只能是大致的描述。 2、只是一个侧面。 3、只是反映了某一时期。 4、不同角度和不同特征。

17) 会计信息的局限性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动态的市场经济环境。

2、公认会计原则或会计准则中的不合理的规定。为了确保财务会计信息不偏袒其中少数利益集团的

经济利益,往往通过会计准则来约束财务报表信息的生成和提供。可验证性的约束力最强。受其影响,会计计量长期采用历史成本属性。

3、会计方法中大量的估计、判断等因素的存在。比如,对固定资产折旧。

18) “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本原则→具体会计程序与方法(会计实务)”的基本框架。

19) 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连结”,包括与股东、债权人、员工等等。会计信息的提供,就是在于让缔

约各方都充分了解情况,减少不信任和对企业的干预。

20) 当复式薄记第一次被公开出版发行后,由于该方法所具有的无可比拟的内在科学性,很快就传播

到欧洲各地,并在传播过程中得到逐步地改进与完善。

21) 会计发展迅速,出现了大量新的问题和领域。其中,较有意义的包括:

(一)物价变动会计。正由于假定物价基本稳定,大量的会计方法才能有效地建立。

(二)国际会计。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如何折算、调整并与母公司财务报表合并问题,国际会计的三大

难题:外币折算、物价变动和合并报表。

(三)社会责任会计。逐渐地否定了经济发展初期最大限度追求经济利益的思想,代之以社会关怀,

从而对企业提出了社会责任的思想。“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

(四)作业成本会计。将产品的生产、销售等活动划分为一个个独立的“作业”,并按这些作业来归集

成本,并按最终产品耗用的作业量,将各作业上所归集的成本汇集到最终产品中去。 作业成本会计包括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确认主要作业,作为发生成本的主要因素,也称为“成本动因”;

第二,将归集起来的投入成本,按其与各作业中心的关系,摊配到每一个作业中去,以确认每一个

作业中心的资源耗用量;

第三,将各个作业中心所汇集的成本,摊配到最终的产出上。 22) 会计与经济环境:共生与互动 一、经济环境决定了会计的发展。 二、会计反作用于经济环境。

23) 一个完整的会计循环应当包括以下基本步骤: 1、根据复式记账的原理,对经济业务进行分析; 2、按复式记账原理编制会计分录;

3、将会计分录过入各有关账户,期未进行试算平衡;

4、对应调整事项,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编制调整分录,进行调整后试算; 5、编制财务报表;

6、作出结账分录,结清收入、费用等暂记性账户。

24) 财务报表分析的灵魂在于比较。常用的基本方法有比较法和因素分析法。比较法又有对比分析法

和比率分析法。

25) 绝对数比较,对比分析法的主要形式有:与计划对比、与前期对比、与同行业对比。 26) 比率分析法,是以计算相对数即比率形式来说明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同一时期比较

(一)结构比率分析法:把报表的各个数据与一个基本数据进行比较,得出各个百分率,编制共同比

报表,分析同一期财务报表上有关项目的相对重要性。

(二)财务比率分析法:

1、反映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

(1) 流动比率(current ratio)。它指的是企业流动资产总额与流动负债部额的比率,用心衡量企业

在某一时点用现有的流动资产去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过高流动比率意味着企业资金过多地滞留在持有流动资产上,从而影响这部分占用资金运用的效率,丧失良好的获利机会。一般维持在2:1或200%左右,为此,流动比率习惯上亦称为2与1比率。

(2) 速动比率(quick ratio)由于流动资产包括一部分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如存货和部分几乎没有变

现能力的资产如待摊费用(或预付费用)。如果这部分资产在流动资产中所占份额较高,流动比率用于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作用将大打折扣。将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较差的资产如存货和待摊费用剔除,形成所谓“速动资产”。速动比率应维持在1:1 (3)负债比率

负债总额

负债比率=

资产总额

(4) 反映企业从本期所获得收益对支付利息费用能力。

净收益+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

收益对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费用

(5)

负债总额

负债对所有者权益比率=

所有者权益总额

该比率越低,企业基本财务结构就越稳固, 2、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比率。 (1) 资产报酬率。

净利润

资产报酬率=

平均资产总额

(2)

净收益

所有者权益报酬率=

平均所有者权益总额

(3) earnings per share

净收益-优先股利

普通股每股收益额=

平均外发普通股数

(4) 市盈率(price earnings ratio)。

普通股每股市价

市盈率= 普通股每股收益额

市盈率越低,说明企业股票市价的上升空间越大,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也就越强。 3、反映资产利用效率的财务比率。 (1)

销售收入净额

资产周转率=

资产平均总额

(2)

销售成本

存货周转率=

平均存货余额

(3)

销售净额

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二、不同时期比较 (一)比较财务比率。

(二)比较同型报表。将不同会计年度的同型报表并列。 (三)趋势百分比分析。

27) 因素分析法,亦称连锁替代法。它是指在对比分析确定差异的基础上,将某一经济指标分解为若

干个相互联系的因素,然后分别分析各因素的变动对这上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分析某一因素对某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时,必须假设其余因素的影响不变。

28) 成本计算就是按一定的对象,归集相关费用的技术过程。通常的制造业为例,供应阶段应进行材

料采购成本的计算;生产阶段应进行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销售阶段则需要计算产品的销售成本。

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是所有成本计算中最为复杂的。

(一)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对象越往“上游”扩展,所提供的信息准确程度相对越高,对

管理的帮助也相对越大。必然会导致成本计算工作量的增大。

(二)确定成本计算期:成本计算的最基本期间是一个月,企业每用计算一次成本。

(三)确定成本项目:将生产过程所发生的费用逐步汇总,最后分配到产品成本中去。应用最普通

的成本项目是按费用的经济用途,将其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

(四)期末未完工产品成本的确定:约当产量法、定额成本法。

(五)生产费用的汇总与分配:如果成本计算对象为两个最终产品,则必须将汇总的生产费用采用

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这两种产品。

29) 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是简单法、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所运

用的成本计算方法,是三者的综合。

30) 作业成本要求将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作业,通过作业与作业之间的前后

衔接,企业就可以及时、有效地提供适合顾客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因此,有人将现代企业视为实质上是一个为满足顾客需要而建立的、一系列有序的作业集合体,这种有序的集合体,就是“作业链”(activities chain)。作业成本会计的另一个关键概念是“成本元”(activity drive),它是在已设计的作业中任何能导致成本发生因素。比如,对一个以处理出口单证为主的作业来说,单证的处理与传递,就是这一作业中的成本元。 31) 作业成本计算的原理概括为如下若干基本步骤:

第一步,将一个完整的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作业。比如,对一个以生产羽

毛球拍为主的企业,它的主要作业可包括:市场调查、产品设计、材料供应、拍体制造与加工、喷彩等等。

第二步,确定各作业上的成本元,用来归集该作业上所发生的耗费。要确定哪些活动是市场调查所

必需的,并汇总这部分活动上的耗费,作为该作业的成本。

第三步,确定企业最终产品所耗费的作业数量。 第四步,确定最终产品的成本。

32) 邯钢经验就是责任会计,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市场价格为依据,确定责任成本。 (二)将责任成本指标分解落实到个人。 (三)实行严格的成本考核制度

全部采用一种形式的责任中心进行考核,是不恰当的。就会使得一些部门为追求成本最低化,而放弃了一些可能会增加全厂效益(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该单位责任成本支出)的努力。 33) 长期投资决策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1)货币时间价值。 (2)现金流量。 (3)风险报酬。

34) 内含报酬率是指投资项目实际可望达到的报酬率。也就是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为零的折现率(记

作IRR)。

会计学导论(第二版).doc - 图文

第一篇:总论1)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它的主要工作就是提供必要的信息,满足有关各方的需要。2)股东、股票市场、管理当局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构成会计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3)所谓财务状况,是指在某一时点上公司各项资产的分布、债务的构成等;而财务状况的好坏,不仅包括各项资产的分布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一些不良资产(如无法使用的商品、难以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i86y1wtzm4mn0g1mmp04oweh0q68m00omr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