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素质测试
高二年级 政治(文科)
试 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在急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毫无节制地膨胀,农村被一步步地蚕食。割裂的城市与村庄之间充斥的不仅仅是“乡韵”的遗失,还有被毁的精神家园。由此可见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传统村落是落后文化的集中体现 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D.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2.影视剧必须严格控制吸烟镜头,不得出现烟草的品牌标志和相关内容,以及变相的烟草广告,这样可以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这是因为
A.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B.吸烟者大多缺少文化素养
C.社会生活体验培养文化素养 D.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发展和享用文化
3.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其文化意义在于 ①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②可以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③可以看到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文化 ④可以培养、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说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与政治相互替代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5.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我国这一举措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A.文化建设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 B.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C.文化霸权主义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D.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6. 从孔子到孙中山,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塑造着中华民族;从《中国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引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优秀文化能够
①满足人的一切精神需求 ② 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③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 ④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现在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这体现了
A.文化无国界,无意识形态之分 B.各国文化正在逐渐一体化 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中华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
8. 2011年6月24日,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法国巴黎作出决议,同意将中国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41项,位居世界第三。文化遗产
①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②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③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
- 1 -
要标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 我国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A.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B.根本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C.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D.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10.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 的原则。 A.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B.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 C.各民族文化一律相同 D.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
11.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任其漂流,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图书漂流
A.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B.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
C.是大众传媒的一种重要形式 D.能够最大程度地跨越时空的局限
12.某校高二(1)班部分学生组成研究小学组,准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课题进行研究。假如让你从文化的角度对该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加以描述,你认为能够准确表达的一组关键词是
A.先进文化 文化创新 文化丰富性 文化创新与发展 B.历史文化 文明演进 文化民族性 文化批判与继承 C.历史文化 文明演进 文化多样性 文化传承与保护 D.先进文化 文化发展 文化继承性 文化传播与开发 13.媒体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是 A.文字的产生 B.电的广泛应用 C.多媒体技术的出现 D.印刷媒体的推广
14.文化交流促进文化的发展。下列选项中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是
①互联网在世界的普及 ②通过文化渗透推行文化霸权主义 ③跨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④我国在96个国家建立了300多所孔子学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
上述传统文化属于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
16.我国的传统节日大多产生于农耕时代,随着社会的变迁,其赖以延续的文化土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习俗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也无法吸引现代人的关注。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应该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②对传统文化中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改造和剔除 ③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当前已经没有传播、继承传统文化的必要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 中国既是茶得故乡,又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
- 2 -
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③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A.①② B. ③④ C.①④ D. ②③ 18.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 A.真实反映环境的变化 B.提高文艺工作者收入 C.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19.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是一个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②全盘吸收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过程 ③不同民族文化走向趋同的过程 ④“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A.①② B. ③④ C.①④ D. ②③
20. 在跟随齐白石学艺的过程中,生性聪慧的许麟庐渐渐得到了老师的真传,“东城齐白石”这个美誉让许麟庐非常得意并多少有些飘飘然,这时候齐白石老人的一句话点醒了他:“学我者生,似我者亡”。 齐白石这句话强调了
A.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B.文化继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C.文化继承与批判的重要性 D.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21.古代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其全盛时代是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22.作为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的见证,最有说服力的是 ①汉字 ②史学典籍 ③普通话 ④国家统一
A.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 ②③ 23.
苏州园林一景 都江堰 (清)粉彩九桃天球瓶 敦煌莫高窟 通过欣赏上述图景,可以看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因为 ①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 ②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③中华文化一脉相承 ④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孙中山先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孙中山的誓言所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是
A.爱好和平 B.自强不息 C.艰苦朴素 D.善良朴实 25. “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这句话体现了爱国与爱家是统一的。下列名言与这句话的主旨一致的是
A.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B.国家将兴有祯祥,国家将亡有妖孽 C.千龄人事一朝空,四海为家此路穷 D.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