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试错中创新基层治理
作者:陈奕敏
来源:《群众·决策资讯》2016年第03期
这几年,基层改革创新犹如春天般生机盎然,许多地方大胆探索,在多层面多维度地展开,或经验、或模式,精彩纷呈。观察各地改革创新的举措,尽管载体不同、路径各异,但是大致可分为技术型创新和制度型创新两种类型。技术型创新大多是程序和方法的改进,简单易行,阻力小,见效快,出现问题纠错也相对容易。制度型创新解决问题比较彻底,促进社会进步更显著,但是设计难度高,触及层次较深,面对的问题多且复杂,原有制度的运行惯性所引发的阻力大,而且有些创新项目可能还有政治的敏感性,一旦出现偏差则前功尽废,更承受不起可能引发的风险。因此,地方改革的创新活动,尤其是制度创新,非常需要试错、容错和纠错的机制。
坚持问题导向。所有的创新活动应该是为了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温岭民主恳谈制度从1999年创建至今已经持续了17年。当初创建民主恳谈的时候,是为了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问题,探索以民主的方式缓解干群的紧张关系;2001年以后民主恳谈的转型,是以决策协商和基层社会治理为重点,寻求从源头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的新路径;2005年实施参与式预算,直接动因是为了降低乡镇政府的财政赤字。所以,问题导向的改革创新往往直奔主题,制度的设计、程序的安排、路径的选择都是直接针对现实中的问题,实施起来去弯取直,而且可对照试行过程中显示的效应经过试错和纠错,及时调整工作方案,使创新取得最优效果。假如创新不是为解决问题,而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则难免闭门造车,流于形式,徒有虚名,甚至可能昙花一现,会紧随创新主导者的变动而停滞或消亡。某一从2001年开始评选的地方创新奖,至今已历八届,评选出的获奖项目累计100多个,但有人估计,其中有90%的创新项目已经消亡,个中原因多样,而其主因必定是不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要注重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如果我们放宽眼界,就很容易发现试点也是各国通行的做法,尽管他们并没有将此冠名为“试点”。温岭市民主恳谈制度的每一步深化,无论是决策协商、工资协商还是被称为参与式预算的预算协商,都是先在一个乡镇尝试探索,积累经验后逐渐推广全市。试点是一种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不管何种性质何种领域,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大到改革开放、重大政策调整,小到工作内容、工作模式的更新,我们都习惯于试点先行,且屡试不爽。试点是一种社会性的实验,既然是实验,就有出错的可能,因此,试点的过程就是试错和纠错的过程。随着创新项目的实施和步步深入,制度设计的缺陷、程序的不合理以及实施效果所显示出的偏差等潜伏着的问题就会在实验中逐渐地展露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在试点阶段经过局部的不断调整来克服这些问题,使得创新结果更好地符合我们的预期。如果不经试点就全面推行,不仅纠错成本高昂,而且可能失去纠错的最佳时机和机会,甚至还会造成大的负面影响和损害。一个成功的试点,不仅可以为其它地区提供成熟的经验,而且能够对全局工作起到示范、突破、带动的作用。
开展创新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基层改革创新尤其是制度型创新,标杆高难度也高,更由于创新项目相关者的理念和认识差异以及思维和制度惯性,在推行初期就很可能会遭遇大的阻力。如果我们一开始就选择高起点、高难度,在试点阶段就很可能遭受挫折,这种挫折不仅打击士气,而且将会与原本就有的阻力形成合力,对创新活动构成反压,那么,创新项目极有可能半途而废。所以,创新性的工作先要放低起点、降低难度,从容易设计和操作的层面入手,随着创新项目的推进再逐步深化,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改革创新不可急功近利,要以渐进的方式,稳步扎实推进。创新就是从事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所以创新过程中是容易犯错的,如果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则更会犯错。只有以平和、理性的心态和稳健的风格,一步一步地探索,方可降低犯错的几率和风险。当创新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已经开始被其它地方复制和移植的时候,必须坚持下去,保持创新项目的持续性,要不满足于已有成果继续探索,进一步拓展探索领域,扩大创新成果,并使之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延续创新项目的生命力。
要善于运用和推广创新成果。创新活动的更大价值正在于其经验的可运用和可复制。创新不易,创新成果和经验的运用与推广或许更难。各地在地方治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境可能相同或相近,但由于各地民情不同,基础和条件各异,创新经验的移植可能会遭遇水土不服,甚至是南橘北枳。况且创新经验的总结也会有以偏概全的弊端,创新成果的评价可能不够准确全面,创新成果有可能被包装和美化,而应揭示的缺陷和问题可能被刻意隐藏或忽略。因此,基层改革创新成果和经验的运用推广,也同样需要试错、犯错、纠错、容错的系列过程,并在原创的基础之上进行再探索再创新。
领导者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任何地方治理创新都是在困顿中寻求突破,是创新者筚路蓝缕、艰辛探索的历程。创新者不仅要以心智描绘创新的图纸,更要以激情和勇气消解制度的惯性和旧思维的阻力开启创新的征程。不仅如此,体制内的创新者或许还要面对因犯错而承受责难和仕途停顿的风险。因为创新犹如孤独者的荒野跋涉,野渡无人,前方无路,需要辨明方向,自辟路径,那么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下,犯错必然不可避免。其实,创新就是无数次的试错、犯错和纠错之后的经验和成果的累积。既然试错、犯错、纠错是创新行为内在的逻辑必然,那么,容错就是创新过程的必备条件。只有健全的容错机制和健康的容错心态,方可使创新者放下包袱、摈弃顾虑,心无旁骛地思考和实践,勇于探索,大胆尝试,最大程度地激活创新的潜能。因此,领导者应该支持创新、激励创新、容许犯错,有容错的度量,为基层改革创新提供宽松氛围和便利条件,提高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推动地方在创新中发展。 (作者系中共温岭市委民主恳谈工作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