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造价管理真题及答案解析
67、下列工程项目目标控制方法中,可用来控制工程造价和工程进度的方法有()。 A.香蕉曲线法 B.目标管理法 C.S曲线法 D.责任矩阵法 E.因果分析图法 【答案】AC
【解析】S曲线可用于控制工程造价和工程进度,与S曲线法相同,香蕉曲线同样可用来控制工程造价和工程进度。
【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三节工程项目目标控制方法P102 68、建设工程组织固定节拍流水施工的特点有()。 A.专业工作队数大于施工过程数 B.施工段之间没有空闲时间 C.相邻施工过程的流水步距相等 D.各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相等
E.各专业工作队能够在各施工段上连续作业 【答案】BCDE
【解析】固定节拍流水施工的待点,固定节拍流水施工是一种最理想的流水施工方式,其特点如下
1)所有施工过程在各个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均相等 2)相邻施工过程的流水步距相等,且等于流水节拍
3)专业工作队数等于施工过程数,即每一个施工过程成立一个专业工作队,由该队完成相应施工过程所有施工段上的任务
4)各个专业工作队在各施工段上能够连续作业,施工段之间没有空闲时间 69、工程网络计划优化是指( ) 的过程。
A.寻求工程总成本最低时工期安排 B.使计算工期满足要求工期 C.按要求工期寻求主成成本
D.在工期保持不专的条件下使资源需用量最少 E.在满足资源共制条件下使工期延长最少 【答案】ABCE
【解析】网络计划优化是指在一定约束条件下,按既定目标对网络计划进行不断改进,以寻求满意方案的过程,网络计划的优化目标应按计划任务的需要和条件选定,包括工期目标、费用目标和资源目标。根据优化目标的不同,网络计划优化可分为工期优化、费用优化和资源优化三种。所谓工期优化,是指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不满足要求工期时,通过压缩关锭工作的持续时间以满足要求工期目标的过程,燕用优化又称工期成本优化,是指寻求工程总成本最低时的工期安排,或按要求工期寻求最低成本的计划安排的过程。资源是指为完成一项计划任努所需投入的人力、材料、机械设备和资金等。完成一项工程任务所需要的资源量基本上是不变的,不可能通过资源优化将其减少,资源优化的目的是通过改变工作的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使资源按照时间的分布符合优化目标,在通常情况下,网络计划的资源优化分为两种,即“资源有限,工期最短”的优化和“工期固定,资源均衡”的优化,前者是过调整计划安排,在满足资源限条件下,使工期廷延长最少的过程,而后者是通过调整计划安排,在工期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使资源需用量可能均衡的过程。 【考点来源】第三章 第五届 网络计划优化
70、根据九部委联合发布的《标准材料采购招标文件》和《标准设备采购招标文件》, 关于当事人义务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迟延交付违约金的总额不得超过合同价格的5%
B.支付迟延交货违约金不能免除交方继续交付合同材料的义务 C.采购合同订立时的卖方营业地为标的物交付地 D.卖方在交货时应将产品合格证随同产品交方据以验收 E.迟延付款违约金的总额不得超过合同价留的10% 【答案】BDE
【解析】选项A错误,选项D正确,卖方未能按时交付合同材料的,应向买方支付迟延交货违约金,卖方支付迟延交货违约金,不能免除其继续交付合同材料的义务,迟延付款违约金的总额不得超过合同价格的10%。选项C错误,合同双方当事人应当约定交付标的物的地点,如果当事人没有约定交付地点或者约定不明确,事后没有达成补充协议,也无法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则适用下列规定标的物需要运输的,要方应当将标的物交付始第一承运人以运交给买方,标的物不需要运输的,买卖双方在订立合同时知道标的物在某一地点的,卖方应当在该地点交付标的物,不知道标的物在某一地点的,应当在卖方合同订立时的营业地交付标的物。选项D正确,卖方在交货时,应将产品合格证随同产品交买方据以验收。 【考点来源】第三章第六节 材料设备采购合同管理 P148
71、某人向银行申请住房按揭贷款50万元,期限10年,年利率为4.8% ,还款方式为按月等额本息还款,复利计息。关于该项贷款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宜采用偿债基金系数直接计算每月还款额 B.借款年名义利率为4.8% C.借款的还款期数为120期
D.借款期累计支下利息比按月等额本金还款少 E.该项借款的月莉率为0.4% 【答案】BCE
【解析】偿债基金计算(已知F求A),偿债基金计算是等额支付系列终值计算的逆运算,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为,资金回收计算(已知P求A),等额支付系列资金回收计算是等额支付系列现值计算的逆运算。因此,选项A描误;年利率为4.8%即为年名义利率,选项B正确;期限为10年,按月还款,所以还款期限为10×12=120期,选项C正确;借款期累计支付利息比按月等额本金还款多,因为是复利计算,利息也会产出利息。选项D错误;月利率为4.8%+12=0.4%,选项E正确. 【考点来源】第四章 等值计算 P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