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生命教育
教育的价值不仅仅是传授人以知识、技能、谋生的本领,在其深层意义上是使人成为人,进一步讲是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引导生命走向更完整、和谐与无限的境界。因此教育的起点应该是人的生命,素质教育必然要成为以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旨趣的教育。那么什么是生命教育呢? ⒈生命教育的提出
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从生命教育近四十年的实践历程来看,它首先是从人们要求控制青少年自杀率不断上升的这一残酷现实开始的,是作为预防未成年人自杀的权宜之计被提出来的,然而人生命的全部不仅仅是生物的躯体,自然的生命仅仅是人生命存在的前提和物质载体,真正让人和动物区别开的是人类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因此我们在考察生命教育的内涵时就要从多个层次入手,不仅要教育未成年人珍爱生命,还要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这是人的生命形态和特征的本质要求。 人的生命可以分为这样几种形态。首先是生物性生命。即人首先是作为自然生理性的肉体生命而存在的,这一点是和自然界的广大生物一样必须具有的基本属性。其次是人的精神性生命。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有高于动物的意识活动,有超越生物性生命的精神世界。人不但要思考如何活下来,还要思考如何更好的生活。只要人在世界上存在一天,大脑就不会停止思考,人类就要创造、就要超越,就要更
好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最后是人的价值性生命。每个人在一生中都要思考诸如“为何活着”的问题,这就是人对于生命意义发自内心的追问,是人对价值生命的一种诉求。人的价值性生命为人的生存夯实了根基,加足了动力。 ⒉生命教育的内涵
河南大学的刘济良教授在全面考察了国内部分学者的重要观点后提出,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
爱的传递
通过台湾地区晓明女中“生命教育”课的单元内容安排以及生命教育目标,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课程的十二个单元内容依次分别是:欣赏生命;做我真好;生于忧患;应变与生存;敬业乐业;宗教信仰与人生;良性的培养;人活在关系中;思考是智慧的开端;生死尊严;社会关怀与社会正义;全球伦理与宗教。四个生命教育目标分别为:让学生体会生命的无常,珍惜自己,关怀别人;让学生阐扬生命的光辉,乐于助人,良好人际关系;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感恩惜福,爱护大自然;让学生珍惜生命的价值,乐观进取,
正确人生观。
通过上述我们可以看出,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因此,生命教育应该成为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是在充分考察人的生命本质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人性要求,它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③
③王东莉. 生命教育与人文关怀——青少年教育的终极使命[J]. 当代青年研究, 2003(6).1-6。
(二)生命教育的实施与思想道德教育生命教育理念体现在具体的学科和教育活动上,就要求我们既要重视科学教育,又要重视人文教育,把生命教育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当前的教育普遍存在着过于追求知识、技能和技术,而忽视引导未成年人追求智慧、认识人生、完善生命的不良倾向,突出的表现为人文教育的缺失。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道德水准,完善人格、人性,塑造人的终极价值,在人文教育中尤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来实践生命教育呢?我
们考虑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
2什么是生命教育
⒈转变教育观念,使教育工作者自觉地实践生命教育的理念
实践生命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这就要求首先要提升教师本人对生命的认识、对于人生的理解和价值的追求,让教师重新理解教学生涯,体会生命在课堂中流淌的意义,进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辉。具体讲,教师要“树立生命教育的‘成才’观,处理‘成人’与‘成才’的关系;树立生命教育的教师观,建立新型的生命互动与交流的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树立生命教育的教学观,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直面生命出现‘动感’;树立生命教育的课程观,课程的设置、内容的取舍也要遵从生命发展的规则;树立生命教育的学习观,真正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沟通、学会创造、学会做人。”④
⒉将生命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和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中
生命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只有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和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才能真正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我国在本世纪初掀起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理念,处处闪耀着生命的
什么是生命教育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