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是实施ft区教育扶贫有效途径
教育贫困是人类众多贫困类型中的一种,也是贫困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形式。我镇位于xx省中西部的ft区,在xx省是典型的教育贫困地区。
一、ft区教育贫困的表现及形成的原因。
(一)、ft区教育贫困的表现。ft区教育贫困主要表现基本内容、空间结构、深层内涵三方面。基本内容方面:知识贫困已大大减弱。生活水平的提高,免除九年义务教育的学杂费惠农政府,不再有学生 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辍学的现象。虽然与城市的学生比起来,受教育时间要短,但除了个别学生厌学,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是职业技术学校毕业以上的学历;信息贫困对于ft区来说普遍存在。ft区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基础设备的建设成本要远远高于城市的数倍,导致信息化发展缓慢,缺乏获取、交流、收集信息或学习知识的方式与能力, 农村地区除了学校、村委会等机构在逐步接通网络外,普通百姓主要还是通过了电视、手机等很有限的方式来信息或知识;文化贫困在逐
步改善。教育部加大了各种方式的培训。新课标的全员培训、教育信息技术的网上培训、“一师一优课”评选活动的开展、国家省市三级教育资源公共平台的建立,都是促使教育工作者不断改变教育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空间结构层面主要表现在:学校的基础设施不足,师资严重缺乏导致的教学效果不佳;深层内涵层面表现在:教育不均衡,个体受教育机会、教育过程 教育结果等不公平现象,包括办学范围、教育资源数量 、资金投入力度、教师教学水平、学校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
(二)、ft区教育贫困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的:一是自然环境差,基础设施落后,生产方式落后,经济条件落后。二是文化贫困。 ft区的人们由于长期生活在信息相对封闭的空间,人们的生活观念改变缓慢,特别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生活的时代正是ft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时代,受经济条件的影响,读书很少。进入信息化时代,由于儿女在外务工挣钱,老人们便担负起抚养、教育孙辈们的重担,这些老旧观念影响和延续到孙辈。老旧的传统观念导致的行为方式 、生活态度是导致农村义务教育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三是教育自身的贫困制约教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教育体制不健全,教育功能不健全。ft区学校信息闭塞,但资源丰富。而教学中当地资源利用率却很低。由于受安全制度的约束,教师很难有机会带学生到学校附近搞实践活动,减弱了学生实践活动能力,减少了动手动脑及学习技能的机会。从内部结构看,存在ft区学校教学资源配置不足,教师平均年龄高,老化现象严重,师资水平低问题。从教育效果看,存在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教育效果不高等现象。
二、认识ft区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前提是“ 理解信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领会知识 ”,教育信息化的前沿探索是教育智能化。xx的农村教育,特别是中西部的ft区基础教育,无论是办学环境,生活条件还是教育设备都落后于城市水平。国家对中西部发展特别是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差异非常重视。xxxxxx在“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说:“xx坚持不懈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我们将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就农村特别是ft区基础教育而言,不能仅仅就教育看教育,要从整体、从更大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比较、分析 、综合来研究教育的问题。
(一)语数外教学是农村基础教育的关键,个体兴趣爱好得不到发展。这个基础就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基本态度、基本方法”。虽说那些先天素质好,后天素养高的学生,可以对自己兴趣、爱好 、特长,有所偏重。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参加美术、音乐、戏剧、手工等的学习与创作,参加体育运动,学会健身审美、即有利于开发智能, 又有利于身体健康,是终身受益的知识,也是基本知识。但受老观念、考试机制的影响,语文、数学、英语基本知识一直被重视,是主要学科,是基础学科重中之重,学校、家长都很重视,因此,这些学科 的教师配备充足,积累的教学资源也较多。而美术、音乐、手工等基本
知识,在农村基础教育中,一直是“副课”,安排主课教师兼带的,没有专业教师,教学资源也有限,教学交流机会很少,教学经验积累无从谈起。人机学习虽然是给这些课提供了机会,但受学习时间、学习资源、学生的信息素养、家长不支持的影响,很少能得到深入、系统的学习,得不断发展。
(二)农村基础教育中“三通两平台”资源利用率低。“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使用情况。“三通”指导宽带教育网络校校通、优质教学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两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三通两平台”是政府投入,免费使用,真正 是政府为农村基础教育做的一件好事。目前,ft区基础教育学校宽带教育网络校校通已通,但由于受地理条件和当地人文因素的影响,出现断线、信号时断时续是常态化,且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现象时有发生;优质教学资源方面,由于所有的教师都参加了“一师一优课” 优课评比活动,所有的教师都注册了登录和使用,所以国家级公共资源平台用的多一些。上面的优质教学资源中,被认为是“正课”的诸如语文、数学 、英语等的学科资源较多,被认为是“副课”的科目如综合实践课体育、音乐、美术,特别是部级优课视频,少之甚少。平台中像“微课”“慕课”“动画制作”这些讲座,能够免费下载学习教程的更少。其次使用频率较高且使用范围广的还有襄阳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上有很多的的优质资源,课件、案例、作业等, 为教师备课提供了优质的资源。平台中的网上教研目前在农村特别是
ft区的义务教育学校很少使用。这是值得ft区义务教育学校探索的方
面。
(三)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存在不足,存在认识误区。一是重布 置轻落实。学校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教学业务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过程, 需要大量培训、组织、协调、沟通、讨论的工作。虽然上级教育行政 部门口头上对于教育信息化都很重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受 教师的水平、认知度、观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仍处于力度不够和推 动缓慢的状态,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二是配置设备 与师资水平不相吻合。有些教育主管部门认为教育均衡化就是配齐设 备,教育信息化就是配设备,而对教师的配置和培训投入少,造成设 备一放几年未拆封的现象。比如为ft区学校配置的电钢琴,价值不菲, 学生也渴望在音乐课上听到优美动听的琴声,遗憾的是很多学校根本 没有教师会弹奏,所以放置一年多还未开封。三是各级学校领导对教 育信息化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教育信息化就是要像大城市一样配高大 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造成信息化投入比例失调,硬件投入大,而资 源配置、教师培训,平台资源使用等投入滞后,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四是学校对教育化应用理解片面化,认为只要将媒体设备就用于教学 中,如用媒体设备展示图片,放视频,出文字,就是实现教育信息化。 学校对教育管理信息化的作用和目标缺乏认识,管理方式落后,管理 程序不规范,信息共享程序低。五是教师对信息化应用于教学认识不 足。认为ft区信息比较闭塞,对学生进行信息化素养的培训可有可元, 培养了在本地ft区也无多大的用处,家长怕孩子学坏,也不赞成学校 开设的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课。特别是年龄大的教师,觉得以前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