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成和发展
形
精品文档
《自然辩证法概论》读书报告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的酝酿和形成经历了相当长的过程,是人类实践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人类以沉痛的代价换来的,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方面多种学科的专家学者经过20多年的共同探讨和研究而总结出来的认识成果。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动因,就在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存在。所谓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指人类经济活动的干预对自然生态的影响以及对经济本身的影响。然而,可持续发展问题并非自今日始,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从有了人类经济活动,就有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一.古代中国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早在2000年前的周代,这种思想就已萌芽。“易传”的作者综合庄子的“顺天”思想和荀子的“制天”思想,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即“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用今天的语言来说,就是将天、地、人作为一 个统一的整体,人类既要顺应自然,尊重客观自然规律,又要注意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改造自然,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系,以符合人类经济活动的目的。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自秦以后,历代思想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先秦诸子 关于天人关系的思想。例如,扬雄的《太玄经·玄莹》、王充的《论衡》、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等。这些著作都从不同方面把 人与自然、 经济与生态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了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观和经济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观。与此同时在周代,我国开始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并且有了这方面的法令。如周文王时期(约公元前1150年)颁布的《伐崇令》,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 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天赦”。这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 环境保护法令。据《吕氏春秋》记载,周朝还制定了保护自然资源的《野禁》和《四时之禁》,如《四时之禁》规定:“山不敢伐材下木,泽人不敢灰缪;缳纳置罦不敢出于门;罟不敢入于渊”,意思是不在规定的时间,不准砍伐山林;不准割草烧灰;不准滥捕鸟兽;不准下河捕鱼,以利于动植物的生长繁殖。
到了秦代,则有了形式更为完备、内容更为翔实具体的环境保护法令,如《秦律·田律》就有若干保护生态环境的条文,条文规定每年春季2月至夏季7月的这段时间内,不准进山砍伐林木;不准堵塞林间水道;不准采樵、烧草木灰、不准捕捉幼兽幼鸟或鸟卵;不准用药物毒杀鱼鳖;不准设置诱鸟兽的网罟和陷阱等;并规定了对违犯禁令者的处罚措施。 二.近代马克思辨证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著作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到过 “可持续发展”这个名词,但对这个问题,则进行了深入研究, 提出了一些具体思想。
(1) 人和自然密切相关的思想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最早提出了这个思想观点。他说“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历史本身是自然史,即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马克思还指出:“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自身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2) 人和自然进行物质变换的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只能是物质变换的关系。人的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 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马克思指出:“耕作如果自发地进行,而不是有意识地加以控制??接踵而来的就是土地荒芜,象波斯、美索不达米亚等地以及希腊那样。”强调要“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