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毛概要点整理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

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 1)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 2)全面依法治国是全国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由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推动实现。

4)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成果,是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集中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 2、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中国共产党章程》指明:“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既是党的

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首先,实事求是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其次,实事求是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每个方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中,无论是毛泽东思想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他们都形成了各自具有丰富内容的科学理论体系,而贯穿这些内容中的那一条红线就是实事求是。

最后,实事求是事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哲学基础,蕴含着丰富的方法论原则,它渗透于党的全部理论和实际工作中,是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的一切胜利,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从而制定并贯彻了合乎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及意义?

必然性: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革命的斗争形式主要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

2)中国之所以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

的。中国革命的敌人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的统治比较薄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将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在农村长期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

3)另一方面,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为最后夺得全国政权奠定了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意义: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不是照抄照搬我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开辟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4、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中国后来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的基础。没有社会主义改造,就没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改革:在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同时,毛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两者关系:虽然两个时期的个体和私营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等多种经济成分看上去相似,但有很大的不同。这一点在农业中表现尤为明显。社会主义改造之前的农业是个体的,分散的小农经济,而社会主义改革中建立的是集体所有制下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多种经营形式。没有改革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革是在很不相同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是要解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完善问题。

5、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即“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总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B.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毛泽东指出,“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而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合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的矛盾。 2)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敌我矛盾。人民同反抗社会主义革命、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的矛盾,这是根部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则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只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C.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化发展思路,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等等。 D.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有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和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强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应当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关于经济建设方针。党的八大提出了即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横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提出了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的思想。 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毛泽东提出了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认为商品生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利的工具,要有力的大大的发展

毛概要点整理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1)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2)全面依法治国是全国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由全面深化改革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hp6k4qejm6o2vt5kyb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