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纤维产业规划纲要
20xx年
化纤的全名是化学纤维,指的是用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物质为原料制成的纤维。根据原料来源的不同,可分为以天然高分子物质为原料的人造纤维和以合成高分子物质为原料的合成纤维。
改革开放以来,相关产业得到较快的发展,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相关产品及服务消费将继续保持较高的水平,产业也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为了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未来几年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按照“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和“产业倍增”的战略部署,结合区域产业发展情况,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 指导路线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立足国内需求,严格控制总量扩张,着力调整优化结构,大力发展高端产品,推进一体化发展,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第二部分 坚持原则
1、坚持融合发展。推进业态和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强化产业与上下游产业跨界互动,加快产业跨越式发展。
2、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以政策、规划、标准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研究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3、协同推进。以区域协同发展为契机,找准产业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完善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积极对接本地创新资源和优质产业,主动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协调发展,打造产业创新中心。
4、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充分结合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分地区、分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路线,指导推动产业现代化发展。
5、创新驱动,集聚发展。加快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探索跨界融合、开放共享的集成创新模式,促进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转移承接,推动龙头项目落地和关联产业集聚,培育特色产业园区、集群,提高行业全要素生产率。
第三部分 背景分析
化纤的全名是化学纤维,指的是用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物质为原料制成的纤维。根据原料来源的不同,可分为以天然高分子物质为原料的人造纤维和以合成高分子物质为原料的合成纤维。
化学纤维上游原料主要有已内酰胺、丙烯腈、乙二醇、棉短绒、人纤木浆等,下游产品主要应用于衬料、服装、伞具等行业。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纺织、化纤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化纤和棉花都是纺织工业最主要的基础原料。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棉花产业和化纤行业的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就决定着中国纺织工业的未来。
近年来中国化学纤维产量持续增长,2024年中国化学纤维产量达5827万吨,较2024年增加了815.91万吨,同比增长16.28%。2024年1-7月中国化学纤维产量完成3309.88万吨。
化纤工业发展较快,产品比例基本合理。2024年1-7月中国维纶产量为4.54万吨;粘胶长丝产量为10.19万吨;丙纶产量为21.86万吨;醋酸长丝产量为27.07万吨;腈纶产量为33.72万吨;氨纶产量为45.52万吨;粘胶短纤产量为199.35万吨;锦纶产量为234.94万吨;涤纶短纤产量为595.34万吨;涤纶长丝产量为2038.89万吨。
2024年1-7月中国涤纶长丝产量占化学纤维总产量的61.60%,占比最大;涤纶短纤产量占化学纤维总产量的17.99%;锦纶产量占化学纤维总产量的7.10%;粘胶短纤产量占化学纤维总产量的6.02%;氨纶产量占化学纤维总产量的1.38%;腈纶产量占化学纤维总产量的1.02%;醋酸长丝产量占化学纤维总产量的0.82%;丙纶产量占化学纤维总产量
的0.66%;粘胶长丝产量占化学纤维总产量的0.31%;维纶产量占化学纤维总产量的0.14%。
随着中国化纤产业的持续发展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化纤及其制品在数量和质量上已基本能满足国内需求,而且正在迅速打开国际市场,主要表现在进口量迅速下降,而出口量高速增长。中国化学纤维短纤出口数量远大于进口数量,2024年1-7月中国化学纤维短纤进口数量为323219.5吨;出口数量为663189.7吨。
2024年1-7月中国化学纤维短纤进口金额为66228.1万美元,出口金额为77855.4万美元。
中国化学纤维长丝出口数量远大于进口数量,2024年1-7月中国化学纤维长丝进口数量为116209.1吨,出口数量为1653115吨。
2024年1-7月中国化学纤维长丝进口金额为61237.6万美元,出口金额为280410.8万美元。
第四部分 规划目标
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到xx年产业产值实现xx亿元以上,年均增长xx%。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产品服务应用比重达到xx%以上,产业整体质量水平和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第五部分 核心任务 (一)拓宽产业融资渠道
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拓宽融资渠道。鼓励社会各类闲散资金通过投资、联营、入股等多种方式参与绿色建材相关园区开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转型提供便捷、优惠的担保服务和信贷支持,积极发展融资租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信用保险保单质押贷款。支持骨干企业发起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
(二)优化组织结构
支持优势骨干企业以技术、资本、资源、品牌等为纽带,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要素配置效率。支持中小加工企业发挥机制灵活、贴近市场、专精特新、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优势,加快自主创新,着力发展面向消费市场的产业产品服务。形成个性化发展,大中小企业协调并进的发展格局。
(三)实施产业集聚发展工程
依托优势企业,整合要素资源,支持区域以产业为特色的产业基地建设。产业基地要根据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实行“差别竞争、错位发展”,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