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融合教育背景下的学前发育迟缓儿童的需要探究-2024年教育文档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融合教育背景下的学前发育迟缓儿童的需要探究

一、问题提出

融合教育是基于满足所有学生的多样(diverse)需要的信念,在具有接纳(Acceptance)、归属(Community)文化氛围的邻近学校内的高质量(high quality)、年龄合适

(Age-appropiate)的班级里为特殊儿童提供平等接受高效教育与相关服务的机会。

研究说明,在融合教育背景下,学前发育迟缓儿童与周围世界互相交往的过程中,正是需要推动他们以一定方式、在一定方面积极活动,表现出明显的个性积极性,帮助他们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积极发展。本文试图对其55名儿童开展研究,进行需要的探究和分析,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找出可行性干预对策。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者于2013年~2015年间,将项目交流和实地探究相结合,采用访谈、观察、档案记录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儿童和教师教学进行调查分析,形式是以儿童与社区幼儿园的融合教学、儿童与爱心志愿者各种交流活动、在3~8岁儿童之间开展康复和探究性课程活动为主。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 调查结果

发育迟缓儿童在器官功能、感官知觉、动作平衡、语言沟通、认知学习、社会心理、情绪等发展项目上有一种或数种或全面的发展速度或品质上的成熟速度缓慢、落后超过其生理年龄10~20%或1~2个标准差以上。通过与该学前的老师交流、个别访谈,发现多重残疾的儿童比较多(如表1),占其儿童总人数的56%左右。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出生时已经具备最初的感知能力,幼?阂揽看痈泄俚美吹男畔⒍曰肪炒碳ぷ龀龇从Γ?如果幼儿不能用感官接触到某个客体,即不能看到、听到或接触到等,幼儿就不去寻找该客体,即认为它不存在。学前发育迟缓儿童的身体伤残状况和感知觉能力程度,影响儿童需求显性化。 2. 教学分析

在儿童与社区幼儿园的融合教学、儿童与爱心志愿者各种交流活动、3~8岁儿童之间开展康复和探究性课程活动中,通过多感官体验,帮助儿童在生理、活动、交往、受人尊重、认识、美的欣赏、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显性化并满足,儿童的变化明显。 (1)生理的需要。生理需要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在一日教学活动流程中专门设置点心时间、生活自理能力康复时间等,通过运用味觉、嗅觉、触觉、体觉等刺激活动,儿童的表情变化多次,语言及动作丰富。

(2)活动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儿童参加唱歌、画图、捉迷藏、玩沙、玩水等活动,其活动的主动性增强,探索行为增

多。

(3)交往的需要。在多感官康复活动中,儿童与同伴、老师一起探索活动,把惊喜通过表情、语言或肢体等进行传递,有明显的交往期望或交往行为。在交往中,他们获得爱抚和友谊,也学会关心别人、关心集体等。

(4)受人尊重的需要。在多感官康复活动中儿童表现出受到成人或其他幼儿的赞扬、友谊和“尊重”的喜悦。 (5)认识的需要。通过多感官康复,儿童对色彩、转动的图形等表现出较为专注的探索行为和认知需求,然后通过户外活动的拓展,使他们的认识需要不断地得到满足,帮助其语言、绘画、交往、表现力等方面能力的增强。

(6)美的欣赏需要。多感官康复中的色彩变幻、旋转、悠扬的乐声等满足他们美的欣赏需要,而拓展活动中的美术、音乐、语言和体育、T台展示等活动更直接培养了这种需要。 (7)情感的需要。鉴于学前发育迟缓儿童特殊的成长经历及成长环境,因情感缺陷在行为、语言等方面的表现不一,安全感、归属感和稳定的情感依恋等都是他们所需要的。在多感官康复活动中,有同伴及老师的陪伴、鼓励、引导等,他们的探知能力增强,在各项活动中能大胆尝试。

通过应用行为分析法,分析身体伤残儿童在多感官康复给予其在语言、行为、运动、交往及心理等方面的影响,探讨形成和满足他们需要的引导策略。

四、可行性干预对策

1. 增强多感官康复活动,重视其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的培养

(1)坚持感官训练,即多听、多看、多摸、多嗅、多尝。以各种感知、运动、游戏、音乐等疗法,最大限度地开展康复活动,强调融合教育中的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促进情绪、情感健康发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意志力和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用儿童喜欢的方式和方法开展康复教育活动。通过不同内容、形式的活动让他们涉足更多的学习领域,以提高他们综合能力发展为主要目标,通过感官活动积累经验,不断获得各种能力完成学习、发展、成长过程,也锻炼儿童的心理素质。 2. 制定并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IEP),满足其合理的需要 (1)IEP是一种根据残疾儿童的身心特征和实际需要制定的,针对每个残疾儿童实施的教育方案。运用跨学科游戏干预法等,满足每一个接受特殊教育的残疾儿童独特需要的同时,更关注的是个体内的差异,关注每个个体的教育需要。

(2)学前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具有其特殊性,如将康复教育方案和功能康复相结合,加强社会康复活动等。为了满足认识的需要和美的欣赏需要,要组织他们学习关于社会和自然方面的基础知识;指导他们观察自然现象以及与他们生活有关的成人劳动等。学前发育迟缓儿童受到不良榜样影响等,也可能形成各种

不合理的需要,因此,要及时纠正,保证其个性积极性向正确方向发展,防止他们形成不合理的需要。 3. 形成新的需要,促使个性积极性继续发展

要丰富他们的生活,激起新的需要,或向他们不断推出新的要求,转化为他们的新需要,推动个性积极性的进一步发展。如和社区幼儿园的小朋友开展走“独木桥”的游戏比赛,和爱心志愿者开展节日庆祝、表演等活动,和低龄或高龄儿童一起搭建积木、完成同一幅作品等,学习合作,有始有终地做自己能做的事,为同伴、集体服务等。这些教育和要求促使他们形成新的需要,不断激化他们的实际行动。 五、结论

运用感官等疗法开展康复教学活动,重视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锻炼基本的心理素质,制定并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IEP),运用跨学科游戏干预法等,使学前发育迟缓儿童合理的需要显性化并得到合理满足,对其兴趣、情绪、性格等形成产生积极影响,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有所增强,进一步引导了新的合理需要的形成和实践。以后在教育的影响下,他们逐步学会控制自己,养成良好习惯,并能以文明的方式满足这类需要。

融合教育背景下的学前发育迟缓儿童的需要探究-2024年教育文档

融合教育背景下的学前发育迟缓儿童的需要探究一、问题提出融合教育是基于满足所有学生的多样(diverse)需要的信念,在具有接纳(Acceptance)、归属(Community)文化氛围的邻近学校内的高质量(highquality)、年龄合适(Age-appropiate)的班级里为特殊儿童提供平等接受高效教育与相关服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hlxx8cjfp1jxus0hkxz44s0w0d4pn00w2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