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精讲讲义:中医诊断学基础
第一节中医诊断学概述
一、主要内容: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四诊、八纲、辨证、疾病诊断、症状鉴别和病案撰写。本书不设病案撰写的内容。 二、基本原则(一)审内察外,整体统一(二)四诊合参(三)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第二节四诊 一、望诊
望诊 分类 表现 望神 得意义 两目灵活,明亮有神;面色荣润,正常人,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神:表情自然; 有体态自如,反映灵敏,动作自如; 衰,病轻 预后好 神、言语清晰,意识清楚,面色润泽 精充气足神旺 失表现:精神萎靡,面色无华,两正气已伤,脏腑功能衰败(虚 神:目晦暗,呼吸气 无微或喘促,语言错乱,形体羸瘦,神、动作艰难,反应迟钝,甚则神识精损不清 气亏神衰 假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临床意义:阴阳格神: 假象,临终前预兆 (回光返照,拒,阴不敛阳,虚 残灯复明) 阳外越,阴阳即将神志:久病重病本已失神,但突离决,属病危 然神识清醒,目光转亮而浮光外露,言语不休,想见亲人; 语言:言语声低微断续,忽然语声清亮起来; 面色:晦暗无华,而突然两颧泛红如妆; 食欲:突然食欲增强。 神乱 癫病:痰浊蒙蔽心神:表情淡漠,寡言少语,闷闷 不乐,继则精神发呆,哭笑无常者 狂病:痰火扰心:烦躁不宁,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呼号怒骂,打人毁物,不避亲疏。 痫病:痰迷心窍,肝风内动:突然跌倒,昏不知人, 口吐涎沫,四肢抽动。 望色 青色 : 主寒证、疼痛、血瘀、惊风 赤色 黄色 白色 主热证 主虚证、湿证 主虚寒证、失血证。 黑色 主肾虚、水饮、瘀血证。 望形望形盛气虚:凡形体肥胖,肤白无华,精神不振者,多体、体为阳气不足之证; 头面 强、形瘦肌削,面色苍黄,胸廓狭窄,皮肤干焦,则又。 弱、常见于阴血不足之证; 肥、若瘦削已至大肉脱失的程度,每见于精气衰竭的患瘦 者。 如“鸡胸”、“龟背”等畸形,则多属先天禀赋不足,往往是肺气耗散,脾胃虚弱,肾精亏损的病变 望姿“阳主动,阴主静”,喜动者属阳证,喜静者属阴 态异病人卧位,身轻自能转侧,面常向外,多为阳、热、常 实证; 身重难于转侧,面常向里,精神萎靡者,多为阴、寒、虚证。 若病人卧时仰面伸足,常揭去衣被,不欲近火者,多属热证; 卧时踡缩成团,喜加衣被或向火取暖者,多属寒证。 若坐而仰首,多是痰涎壅盛的肺实证; 坐而俯首,气短懒言者,多属肺虚或肾不纳气之证; 坐而不得卧,卧则气逆,多是心阳不足。 水气凌心、咳逆倚息不得卧,每发于秋冬的,多是内有伏饮。 望形异常动作: 体 眼睑、口唇或手指、足趾不时颤动: 见于急性热病,则为动风发痉的先兆; 见于虚损久病,则为气血不足,经脉失养。 四肢抽搐:多见于痫证、破伤风、小儿急慢惊风等风病。 手足拘挛,屈伸不利: 属于肝病的筋急,或为寒凝筋脉,或为血液损伤,筋膜失养。 痿证:足或手软弱无力,行动不灵。 一侧手足举动不遂,或麻木不仁,多为中风偏瘫。 一侧手足疼痛而肌肉萎缩,多为风邪耗血,正虚邪留。 痉病:项背强直,角弓反张,四肢抽搐。 望头望头小儿头颅过大或过小----先天不足,肾精亏虚,解形与形 头发 颅----囟门迟闭----肾气不足 囟填----囟门突起----多属实热证,外感时邪,火毒上攻 囟陷----囟门凹陷----多属虚证 。头摇不能自主----风证 望头发黄干枯,稀疏易落,多属精血不足。突然出现片发 状脱发,多为血虚受风所致。 年少落发,有眩晕、健忘、腰膝酸软者,为肾虚;有头皮发痒、多屑、多脂者,为血热。 望目望目即瞳仁属肾,称为水轮,黑睛属肝,称为风轮;两色 色 眦血络属心,称为血轮; 白睛属肺,称为气轮;眼胞红肿--肝经风热;眼睑属脾,称为肉轮。 目窠浮肿--水肿;眼窝下陷--津液亏耗;目眦赤烂--湿热;目眦淡白--气血不足 白睛黄染--黄疸;目赤--诸经热盛;小儿睡眼露睛,多为脾虚,气血不足; 瞳孔散大,是为精气衰竭;开目而欲见人者,属阳,闭目而不欲见人者,为阴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