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_,若用装置G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 (填“a”或“b”)通入。实验室也可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其反应的理论产氧率为______[产氧率=
m(氧气)m(氯酸钾)
×
100%,结果精确到0.1%]
(3)装置C与D组合,可制取的气体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装置B和C对比,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进行实验的优点是______。
(4)实验室用加热氯化按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氨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极易溶于水。则要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
(5)已知:一氧化氮(NO)是生命体系信息分子之一,在常温下,它是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易与O2反应生成二氧化氮(NO2)的气体。 ①NO与O2反应生成N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实验室收集少量NO的装置可用______ (填字母)。
第6页,共18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乱扔废旧电池既造成环境污染,又能节约资源污染土壤,不符合活动主题,故A错;
B.大量使用农药会污染水源和空气,要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不符合活动主题,故B错; C.绿色低碳出行,不污染环境,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符合活动主题,故C正确; D.露天焚烧垃圾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活动主题,故D错; 故选:C。
“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主旨含义在于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能源,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产生活关系,主要涉及生活中常见环境污染与治理,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把握活动主旨含义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2.【答案】C
【解析】解:A、干冰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氧气液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氢气燃烧生成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矿石粉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干冰升华、氧气液化、矿石粉碎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答案】D
【解析】解:A.在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故A错误;
B.在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也不能碰到试管壁,要悬空滴加,故B错误;
C.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故C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仪器,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倾倒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往试管内滴加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了解一些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了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了解气体验满的方法;了解固体药品取用的注意事项。 4.【答案】C
【解析】解: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利用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故A错误;
B.铜可用于制作电线,是利用了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B错误; C.常温下氮气很稳定,可用作粮食保护气,故C正确;
D.石墨用于生产铅笔芯,是利用了石墨质软的性质,故D错误。
第7页,共18页
故选:C。
A.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 B.根据铜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 C.根据氮气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 D.根据石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
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反过来物质的用途反映了物质的性质,熟记一些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反应前后颜色的变化。
A.根据碳酸受热易分解,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加热“铜绿”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判断; C.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碳酸受热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加热含石蕊的碳酸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加热“铜绿”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绿色固体变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氨水显碱性,向氨水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往水中加入高锰酸钾,溶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6.【答案】D
【解析】解:A、经过沉淀、过滤后只除去了水中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矿泉水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不是纯净物,A错误;
B、硬水中含较多钙镁化合物,软水中不含或含较少钙镁化合物,加入肥皂水,硬水中产生泡沫少浮渣多,软水中产生泡沫多浮渣少,用肥皂水来区分,B错误;
C、蒸馏水中不含人体健康需要的矿物质,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人体健康,C错误;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D正确; 故选:D。
A、根据沉淀、过滤原理分析; B、根据硬水软水的区分方法分析; C、根据蒸馏水的特点分析;
D、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本题考查与水有关的基础知识,需熟记。 7.【答案】C
【解析】解:A、红磷燃烧时,不能打开止水夹,否则空气逸出,测定结果不准确,故A错;
B、在空气里点燃红磷后,应迅速把燃烧匙伸入瓶内并塞紧橡皮塞,否则会使部分空气逸出,测定结果不准确,故B错;
C、红磷必须过量保证氧气消耗完,故C正确; D、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气体,瓶内气体压强不变,水不会进入瓶内,故D错。 故选:C。
第8页,共18页
A、红磷燃烧时,不能打开止水夹,否则空气逸出,测定结果不准确;
B、在空气里点燃红磷后,应迅速把燃烧匙伸入瓶内并塞紧橡皮塞,否则会使部分空气逸出,测定结果不准确;
C、红磷必须过量保证氧气消耗完;
D、根据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气体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注意事项。 8.【答案】D
【解析】解:A、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解:A、丁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丁烷是由丁烷分子构成的,1个丁烷分子是由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丁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丁烷完全燃烧生成水及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D、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丁烷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丁烷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D、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答案】D
【解析】解:SO4的化合价是?2价,氧的化合价是?2价,设硫酸根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根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根的化合价的原则,可得: x+(?2)×4=?2 则x=+6
因此硫酸根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6价。 故选:D。
根据根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根的化合价的原则结合硫酸根的化学符号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根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根的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题能力。 11.【答案】A
第9页,共18页
【解析】解:反应后生成物中,共有4个碳原子、1个硫原子、1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X+6O2中已有12个氧
1个硫原子、4个氢原子,原子,则1个X分子中含有4个碳原子、所以X化学式是C4H4S。
故选: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各原子的数目之和等于反应后各原子的数目之和,据此可推断X的化学式。
本题考查根据化学方程式推断物质的化学式。此类试题的解题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只要能深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不难解决。 12.【答案】B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水和一氧化碳在低温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CO+H2O
?催化剂?
?
低温
H2+CO2。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一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均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水分子与一氧化碳分子的个数比为1:1,故正确; C.在该反应中,水是反应物而不是催化剂,故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钙反应生成了一种单质与一种氧化物,故错误。 故选:B。
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书写化学方程式,然后再根据化学方程式来分析解答各选项。 此类试题在解题时要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书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各题目的要求来分析解答即可。 13.【答案】B
【解析】解:A、用水灭火的原理是水汽化时吸热,能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B、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最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A
【解析】解:A、铜丝在火焰上灼烧,灼烧后“铜丝”的质量增加,是因为氧气和铜反应生成了氧化铜,该选项说法正确;
B、一定条件下,CO和O2生成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O后分子总数改变,即反应后分子数减少,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点燃?
?点燃?
2
??
2CO2,反应前
CH4+2O2
??
CO2+2H2O,
16 44
第10页,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