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理学论文
客家方言研究
方言(dialect)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方言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所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客家方言又称客家话、客家语,客家方言属于是我国七大方言之一,研究客家方言,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客家文化以及他们的地理面貌和人土风情。客家方言在中国南方的客家人中广泛使用,主要包括广东东部部分、北部、福建西部、福建漳州南部的平和、南靖、云霄、诏安部分地方存在不少客家镇、村,有客家人几十万,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等省也有使用客家方言。使用受漳州话影响的客家话主要有江西南部、广西东南部、台湾桃园、新竹、苖粟三县、四川、浙江等地,以梅县话为代表。客家人是从中原迁徙到南方的,虽然居住分散,但客家方言仍自成体系,内部差别不太大。而虽然是一种南方方言,但客家话是在北方移民南下影响中形成的,客家话因而保留了一些中古中原话的特点。使用客家话的人口大约占总人口的4%,占汉族总人口的4.5%。依据内部的差异,客家话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类型:以长汀话为代表的闽西客家话,以梅县话为代表的粤东客家话,以赣县蟠龙话为代表的赣南客家话。进一步,可以分为如下八片:汀州片(又称闽客片),粤台片,粤中片, 惠州片,粤北片,宁龙片,于桂片,铜鼓。客家话由于分布区域广阔,且不少分布区是丘陵和山区,交通不便,形成多种不同的客家方言。在方言划分上,中国大陆、台湾、海外并不统一。中国大陆学界传统上将客家话分为南北两大片,各含若干片,每个片下细分若干小片。台湾则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将客家话按行政管理机构进行划分,每个行政机构的客家话采用其语言部门的权威划分方法。主要以梅县话为代表。此语言历史悠久,20世纪被正式定名为客家话。
客家话的语言特征,在语音方面声母:发古浊塞音和塞擦音 (并、定、群、从、澄、崇)声母字,不论平仄,大都变为送气清声母。例如“别、辨”的声母是p,“地、敌”的声母是t,“旧、件”的声母是q,“昨、捷、浊、住、助”的声母是堭。韵母:.绝大部分地区客家方言没有撮口呼韵母,撮口呼与齐齿呼混读。以 婖或o为主要元音的韵母较多。声调:
客家方言的声调大都为 6个。各个调类的分合与声母的清浊有关,不容分离。古平声清声母字今读阴平,它的浊声母今读阳平,入声也按声母的清浊分为阴阳两类。上声去声一般不分阴阳,但古上声全浊声母大部分读去声,古次浊声母大部分读阳平。古去声字今仍读去声。少数地区没有入声(或入声只归为一个调类,不带-p、-t、-k韵尾),平、去声分阴阳,上声不分阴阳,只剩5个声调。古词语的沿用:日常口语中普遍使用的古词语有索(绳子)、禾(稻子)、乌(黑)、面(脸)、食(吃)、颈(脖子)、饥(饿)、朝(早晨)、昼(中午)、行(走)、沸(沸腾)等。有一部分是客家方言独自保留的古词语。方言词语的创新:由于方言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历史状况、风俗习惯、土特产以及不同的造词习惯形成了一大批方言词语,例如:雪枝(冰棍)、粄(一种用米粉制成的糕)、□丸p婖k戻扄(一种肉丸子)、打醮(一种迷信活动)、擂茶(一种饮料)等。借用其他方言或外语词语:有些借自粤语,例如:啱(刚刚、合得来)、靓(漂亮、美好)、呖(聪明、能干)等;有些借自英语,例如:裇衫的裇(shirt衬衣)、波 e(乒乓球)和波珠中的波(ball球),唛(mark商标、标志)。构词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素次序、重叠式、附加式和单复音词等方面。有些并列式和偏正式合成词的词素次序与普通话不同,例如:紧要(要紧)、闹热(热闹)、牛公(公牛)、人客(客人),等等,在词的重叠方式方面,单音名词、量词可重叠的范围比普通话大,重叠后有“每一”的意思,例如:碗碗(每一碗),枪枪(每一枪),铲铲(每一铲)。客家方言的单音动词和形容词一般都不能单独重叠,如需重叠,后面一定要加后缀-e,如“细细e”(小小的),e起弱化作用。但台湾客家方言的单音形容词可以重叠. 语法方面:以梅县话为例:①人称代词的领属格可以通过变韵调和加“嘅”的方法表示,②有特殊的疑问代词,例如:脉个(什么)、满人(谁)。③有特殊的名词和量词、动词和量词的配搭关系.④双宾语的位置比较灵活:间接宾语既可以放在直接宾语之前,也可以放在直接宾语之后。谓语可以重复,分别加在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之前。例如:一件衫。 我给他一件衣服。⑤比较句的格式是甲—比—乙—过—形容词。例如:牛比猪过大(牛比猪大)。⑥动词各种体的表示方法a.动词前加\正(嬜嶈)\,表示动作刚开始,如正食饭(我刚吃饭)。b.动词后加“等”,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持续进行,如:吃等饭(我正在吃饭),你手e拿等脉个(你手里拿着什么)。c.动词后加“e”或“过e”,表示动作已完成,如:食e(我吃过了)。 ⑦通过变调表示近指和远指。例如:嶉(这里) 嶈(那里)嶉边(这边) 嶈边(那边)。⑧处置式只用介词“将”而不用“把”,例如:俉将桌搬转来(你把桌子搬回来)将碗打烂 e(我把碗打破了)。⑨有些词在句中的词序不同,例如客家方言的范围副词“添”相当于普通话的“再”,但两者在句中的位置不同,前者放在谓语后面或句末,后者放在谓语之前。例如:听一摆音乐添(再听一次音乐),影张像添(再照一张像片)。 ⑩形容程度深浅的表达方式不同。例如:形容词单用,表示
一般程度,形容词重叠,后加“ e”,(受前一音节的影响,e起同部位的音变),表示程度弱化。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人们已经开始有意识的保护历史文化,如保护国粹京剧,保护民族传统节日等。普及普通话固然重要,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废弃方言,抛弃民族的艺术。中国是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地广物博,幅员辽阔。而尊重个民族及地方人民则是保证祖国统一的必要条件,尊重人民,首先要尊重他们的文化和语言.客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一个分支.客家方言作为客家文化艺术,它蕴含着浓厚的客家民族特色,它应被保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客家方言更能代表客家地区文化特色,客家方言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现象。它淋漓尽致地体现当地地方特色是普通话无法比拟的,其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的特色,客家语言文化遗产有特别重要的保护价值。客家方具有言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它既是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客家特定族群文化的重要部分,它体现了一个族群对世界的基本认知方式和成果,它是构成客家民族的标志性元素之一;同时,客家语言作为其他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一个族群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积累的大量文化信息。在中国,各少数民族语言的存活是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基础,客家方言的独特表达程序有利于我们领略异域情调和客家醇厚的风土人情。客家方言代表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群,是一种生活的韵味,是一种奇妙的风光,是自然风光也是人文景观。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每种语言都能表达出使用者所在民族的世界观、思维方式、社会特性以及文化、历史等,都是人类珍贵的无形遗产;当一种语言消失后,与之对应的整个文明也会消失。当今处于弱势的民族语言正面临着强势语言、全球化、互联网等的冲击,正处于逐渐消失的危险, 因此,有关机构和语言学界都应该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抢救濒临消失的民族语言。我们每个人也要积极努力保护我们的精神文化财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继续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它也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安定以及国家的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