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亚洲第一共和国含解析岳麓版选修2.doc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 亚洲第一共和国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实质是( ) A.资产阶级就建立何种政体的论战

B.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C.洋务派和顽固派论战的延续

D.资产阶级不同政治团体的学术交流

解析:选A 革命派和改良派都是资产阶级政治派别,这是他们共同的阶级本质;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革命派主张建立民主共和政体,改良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2.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他所指的“新希望”是( )

A.利用义和团 B.颁布明定国是诏 C.预备立宪 D.南北和谈

解析:选C “革命党”应指中国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故可排除A、B两项。“南北和谈”指的是中外反动势力向革命党人施加压力,并支持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形势日益高涨,清政府为遏制革命,宣布“预备立宪”,其目的是借“立宪”之名,消灭革命党人,维护封建专制,故选C项。

3.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 )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 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解析:选A 判断革命的性质主要看革命的任务,辛亥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A项体现了反封建任务的成果,所以A项符合题意。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在于( ) 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B.创造了资本主义发展条件 C.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D.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选D 《临时约法》主张实行三权分立,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法律上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合法性。 5.“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副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 ) A.护国运动 B.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 D.二次革命

解析:选D 由于宋教仁宣传责任内阁和政党政治,对袁世凯个人独裁构成威胁,因此派人暗杀了宋教仁。之后孙中山号召革命党人兴师讨袁,发起“二次革命”。 6.著名史学家唐德刚在《民国前十年》中说:“袁世凯那台滑稽戏的演出,也是靠个班底的。他老人家晚年,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个个各唱其戏,他这个袁兰芳只好唱个独角戏,就卖不了票了。”上述材料反映出袁世凯复辟帝制导致其( ) A.众叛亲离,陷于孤立 B.遭到了帝国主义的反对 C.被迫向革命党人屈服 D.成为帝国主义的代理人

解析:选A “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个个各唱其戏”说明袁世凯统治集团内部已

四分五裂。“卖不了票了”说明社会各阶层都加入了反对袁世凯的行列,袁世凯成了众矢之的。 二、非选择题(第7题12分,第8题14分,共26分)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孙中山1924 年完整地提出了“权能分开”的思想。他认为,老百姓既希望有一个万能的政府,又害怕有一个万能的政府。希望有一个万能政府工作效率很高,能为人民谋福利;但又害怕这个政府权力太大,人民无法控制它。孙中山觉得这个矛盾当时各国都没有解决,而他却解决了。他是如何解决的呢?就是实行“权能分开”。即把政治权力分成政权与治权两部分,也就是“权”与“能”。政权即人民权,是“集合众人之事的大力量”。治权即政府权,是“集合管理众人之事的大力量”。在这两大权力中,孙中山认为政权是国家权力的主体,是一种“管理政府的权”,它包括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其中选举权与罢免权是管理官吏的权,而创制权与复决权则是“管理法律”的权。 治权即政府权,是“替人民做工夫的权”,它包括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由中央政府设立相应的五院来行使此权。孙中山认为政府有了这五种治权,才能成为一个“万能政府”。同时,人民有了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就有了控制政府的力量,就不怕政府到了万能而没有力量来管理。这种思想也称之为“权能均衡”或“分权 制衡”。

——江波《孙中山民权思想述略》

(1)根据材料,指出孙中山 “权能分开”思想包含的民主理念。(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权能分开”的思想形成的原因。(6分) 解析:第(1)问,“政权即人民权,是‘集合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体现了主权在民;“孙中山认为政府有了这五种治权,才能成为一个‘万能政府’。同时,人民有了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就有了控制政府的力量”体现了权力的制约和平衡;权能分开同时还蕴含了民主共和的理念。第(2)问,可以从近代启蒙思想的传播、西方民主制度的弊端和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等角度分析,同时应结合1924年孙中山的转变和共产国际的帮助概括。

答案:(1)理念:主权在民(或人民主权);权力制约与平衡(或五权分立或分权制衡);民主共和。

(2)原因: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孙中山民权思想的转变,希望建立真正的人民的政府;西方国家政治体制的弊端;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孙中山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8年,清政府公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凡立法、行政、司法皆归君上总揽。同时公布了《议院法要领》,规定:议院对于违法官员只可指实弹劾,其用舍之权仍操之君上。此后,立宪派及一些省的督抚,要求迅速成立责任内阁。1911年5月,清廷设立第一个“责任内阁”,规定内阁“辅弼皇帝担负责任”。在13个国务大臣中满族贵族8人,蒙古贵族1人,汉族官僚4人。其中,皇族又占6人,时人称它为“皇族内阁”。 材料二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任命国务员须得参议院之同意。革命党人力争由同盟会员任国务总理,袁世凯则要提名一直追随他的唐绍仪组阁,双方相持不下。后经调解采取折中方法,唐绍仪加入同盟会,同时出任内阁总理。3月23日,袁世凯正式任命唐绍仪为第一届责任内阁总理,同盟会蔡元培等4位要员入阁,占了阁员中的半数,主管农林、教育、工商、司法、交通等“闲职”部门,袁世凯的亲信掌握了内务、陆军、海军等实权部门,财政用了立宪派熊希龄,外交为旧官僚陆徵祥,参谋本部由黎元洪兼。人们误将唐内阁称作“党人内阁”(指同盟会内阁)。 ——两则材料均摘编自徐矛《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责任内阁成员的产生方式的特点。(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的责任内阁人员构成与材料一不同的原因。(8分)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的“辅弼皇帝担负责任”“皇族内阁”和材料二中“采取折

中的办法”“袁世凯正式任命”“党人内阁”等信息概括其产生方式的特点。第(2)问,不同的原因从所处的时代背景、政治状况、阶级力量、法律、启蒙思想的影响等方面回答。 答案:(1)清朝末年:皇帝(或以皇帝名义)指派。

民国初年:临时大总统提名,参议院同意;更多体现政治力量的斗争与妥协。

(2)原因: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革命派力量壮大,而袁世凯又掌握实权;依据的法律性质不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孙中山个人的作用;按西方三权分立原则组建责任内阁。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亚洲第一共和国含解析岳麓版选修2.doc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亚洲第一共和国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实质是()A.资产阶级就建立何种政体的论战B.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C.洋务派和顽固派论战的延续D.资产阶级不同政治团体的学术交流解析:选A革命派和改良派都是资产阶级政治派别,这是他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h9as0rtmn9epjx24qwd4i6jo0x1tb0127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