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海啸中逃生
当你感觉大地发生颤抖时,远离海滨,登上高处,不要去看海啸--如果你和海浪靠得很近,危险来临时就会无法逃脱,除非海啸规模不大。
◆认真学习海啸形成和征兆的相关知识,并教给你的亲朋好友。切记,因为这是救命的知识! ◆如果海啸警报响起时你正在学校上课,应听从老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指示行动。
◆如果海啸警报响起时你在家,请召集所有家庭成员一起撤离到安全区域,同时听从当地救灾部门的指示。
◆由于开阔海域的海啸波很难被察觉,在海上行驶的当地船只收到海啸预警后不应返港,因为海啸会导致港口的水面快速变化,带来无法预测的危险水流。如果有时间同时获得港口管理部门的批准,船只业主可以驾船出海应对海啸。发生海啸时,人们不应留在停靠在港口的船只上。因为海啸往往会给船只带来重大损毁,摧毁吃水线以上部分。
◆如果你在海滩或靠近大海的地方感觉到地震,要立刻转移到高处,千万别等到海啸警报拉响了才行动。
◆海啸来临前同样不要待在同大海相邻的江河附近。近海地震引发的海啸往往在警报响起前袭来。外海海底地震引发的海啸让人有足够的时间撤离到高处,而人类有震感的近海地震往往只留给人们几分钟时间疏散。
◆海岸线附近有不少坚固的高层饭店,如果海啸到来时来不及转移到高地,可以暂时到这些建筑的高层躲避。
◆礁石和某些地形能减缓海啸冲击力,但无论怎样,巨浪对沿海居民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在听到海啸警报后远离低洼地区是最好的求生手段。
◆因为海啸是一系列海浪,最初的海浪可能并不具有最大的危险性。但在最初的海浪抵达海岸之后,海啸的危险性仍会持续几个小时。海啸波列可能以一系列海浪的形式出现,相隔时间在5分钟至1小时之间。在此之前,海水会反复出现后退和向前推进。为了避免成为海啸的牺牲品,人们应一直远离危险区域,直至听到已经安全的消息
海啸来临的预兆
地震是海啸最明显的前兆。如果你感觉到较强的震动,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作好防海啸的准备,注意电视和广播新闻。要记住,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千米远的地方。不过,由于海啸的能量传播要作用于水,一个波与另一个波之间有一个距离,这个距离,就为那些有相关知识的人留下了逃生的时间。
◆海水会突然下沉,并引起水流向下沉的方向流动,从而出现快速的退潮。
◆海滩出现大量深海鱼类。由于深海环境和水面有巨大差别,深海鱼类绝不会自己游到海面,只可能被海啸等异常海洋活动的巨大暗流卷上浅海。因此,深海鱼类出现在海面上,是海啸等海洋异常活动的预报。
◆海面出现异常的海浪。海啸的排浪与通常的涨潮不同,海啸到来前的排浪非常整齐,浪头很高,像一堵墙一样。
◆动物有异常行为。科学家认为,地震影响到地下水的流动、地球的磁场、温度和声波。动物比人类更敏感,因此它们能够比人类先感觉到变化
海啸过后应如何避免传染病的伤害
海啸过后,消化道疾病是首先要预防和注意的疾病,传播途径主要来自不干净的饮用水和食品。如果身体虚弱的灾民饮用了受污染的水,伤寒、痢疾和肝炎等水播类疫病就极易被传播。除了消化道疾病,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另一种容易流行的疾病。抵抗力较弱的灾民挤在狭小的临时避难所里,很容易相互传染呼吸道疾病甚至肺炎。
另外,蚊蝇传播疾病也要引起重视。海啸后的潮湿环境非常适合蚊蝇滋生,人被叮咬后可能出现高烧、呕吐、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大出血,威胁生命安全。 海啸过后如何防控传染病
◆普通民众最重要的就是保持镇定,不要因惊慌四处乱跑。灾民首先应该去找相关的医疗场所和临时救护点,千万不要因为饥渴而自己去找水和食物,这样做很不安全。
◆还有就是要保持身体的温暖干燥,伤口要及时处理,尽一切可能减少患病概率。
◆不喝生水,饮用清洁的饮用水。对微生物污染严重的水源,饮用水中余氯标准应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0.7mg/L。饮水净化消毒可使用净水剂(即混凝剂,如硫酸铝、明矾、碱式氯化铝、硫酸亚铁等)和消毒剂(如漂白粉、次氯酸钠、优氯净、84消毒液、漂粉精片、健之素片、有机磺片等)。用于运水的工具,无论是消防车、洒水车、卡车水箱、盛水船舱、塑料水桶还是临时送水管道,在正式送水之前,必须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
◆彻底清理环境,改善环境卫生。对水退后的居民区必须进行彻底的卫生整顿,打开门窗,搬动家具,全面清扫。在室外,要排除积水,清除垃圾杂物,填平坑洼。打捞水面的垃圾和动物尸体。 ◆不吃腐烂变质的食品,不能吃淹死的家禽家畜,饭前便后要洗手,不生食、半生食水产品,不使用污水洗瓜果、碗筷,食品要现做现吃,生熟食品(包括炊具)一定要分开,不举行集体聚餐活动,以防止食物中毒。
◆发现有人罹患传染病后,要及时报告当地卫生部门防止疫情传播和暴发,事后注意消毒
火山爆发
火山是一个由固体碎屑、熔岩、流或穹状喷出物围绕其喷出口堆积而成的隆起的丘或山。火山喷出口是一条由地球上地幔或岩石圈到地表的管道,大部分物质堆积在火山口附近,有些被大气携带到高处而扩散到几百或几千公里外的地方。
1.火山的成因
火山的形成涉及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地壳上地幔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产生部分熔融并与母岩分离,熔融体通过孔隙或裂隙向上运移,并在一定部位逐渐富集而形成岩浆囊。随着岩浆的不断补给,岩浆囊的岩浆过剩压力逐渐增大。当表壳覆盖层的强度不足以阻止岩浆继续向上运动时,岩浆通过薄弱
带向地表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溶解在岩浆中挥发性物质逐渐溶出,形成气泡,当气泡占有的体积分数超过75%时,禁锢在液体中的气泡会迅速释放出来,导致爆炸性喷发,气体释放后岩浆粘度降到很低,流动转变成湍流性质的。如若岩浆粘滞性数较低或挥发份较少,便仅有宁静式溢流。从部分熔融到喷发一系列的物理化学过程的差别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火山活动。
2.火山的危害
1)破坏环境
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暴雨结合形成泥石流能冲毁道路、桥梁,淹没附近的乡村和城市,使得无数人无家可归。泥土、岩石碎屑形成的泥浆可像洪水一般淹没了整座城市。 2)碎屑污染
火山碎屑是火山喷出的岩浆冷凝碎屑以及火山通道内和四壁岩石碎屑。火山碎屑按大小分为大于鸡蛋的火山块,小于鸡蛋的火山砾,小于黄豆的火山砂和颗粒极细小的火山灰;按形状分为:纺锤形、条带形或扭动形状的火山弹,扁平的熔岩饼,丝状的火山毛;按内部结构分为:内部多孔、颜色较浅的浮石,泡沫,内部多孔、颜色黑、褐的火山碴。被喷射到空中的火山碎屑,粗重的落在火山口附近,轻而小的或被风吹到几百千米以外沉降,或上升到平流层随大气环流。火山喷发时灼热的火山灰流与水(火山区暴雨、附近的河流湖泊等)混合则形成密度较大的火山泥流。火山灰流和泥流都带有灾害性。 火山碎屑熔岩是火山碎屑物质的含量占90%以上的岩石,火山碎屑物质主要有岩屑、晶屑和玻屑,因为火山碎屑没有经过长距离搬运,基本上是就地堆积,因此,颗粒分选和磨圆度都很差。
3.火山的价值
火山虽然经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害,但它也并非一无是处。 1)增加资源
火山资源的利用也可以带给我们生活的乐趣与便利。一般来说,火山资源主要体现在它的旅游价值、地热利用和火山岩材料方面。火山和地热是一对孪生兄弟,有火山的地方一般就有地热资源。地热能 是一种廉价的新能源,同时无污染,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在,从医疗、旅游、农用温室、水产养殖一直到民用采暖、工业加工、发电方面,都可见到地热能的应用。人们曾对卡迈特火山区进行过地热能的计算,那里有成千上万个天然蒸气和热水喷口,平均每秒喷出的热水和蒸气达2万立方米,一年内可从地球内部带出热量40万亿大卡,相当于600百万吨煤的能量。冰岛由于地处火山活动频繁地带,可开发的地热能为450亿千瓦时,地热能年发电量可达72亿千瓦时,那里的人民很好地利用了这一资源,虽然目前开发的仅占其中的7%,但已经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很多效益。其中,雷克雅未克周围的3座地热电站为15万冰岛人提供热水和电力,而整个冰岛有85%的居民都通过地热取暖。地热资源干净卫生,大大减少了石油等能源进口。自1975年后,冰岛空气质量大为改善。冰岛人还善于提高地热资源的使用效率,包括进行温室蔬菜花草种植、建立全天候室外游泳馆、在人行道和停车场下铺设热水管道以加快冬雪融化等。现在,全世界有十几个国家都在利用地热发电,我国西藏羊八井建立了全国最大地热试验基地,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火山活动还可以形成多种矿产,最常见的是硫磺矿的形成。陆地喷发的玄武岩,常结晶出自然铜和
方解石,海底火山喷发的玄武岩,常可形成规模巨大的铁矿和铜矿。另外,我们熟知的钻石,其形成也和火山有关。玄武岩是分布最广的一种火山岩,同时它又是良好的建筑材料。熔炼后的玄武岩称为“铸石”,可以制成各种板材、器具等。铸石最大的特点是坚硬耐磨、耐酸、耐碱、不导电和可作保温材料。 2)重现生机
火山爆发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十分深远。土地是世界最宝贵的资源,因为它能孕育出各种植物来供养万物。如果火山爆发能给农田盖上不到20厘米厚的火山灰,对农民来说可真是喜从天降,因为这些火山灰富含养分能使土地更肥沃。
熔岩崩解后,杂草苔类开始冒出来。绳状熔岩流过的山坡长出蕨类植物。火山灰让周围的土地肥沃,当地的葡萄年年丰收。 3)制造奇观
间歇泉是火山喷发后期的一种自然现象。当地下的高温将地下水加温到一定压力后,水和蒸气就会从喷口处冲出,压力降低后便停止喷出,进入下一个过程。美国黄石公园的间歇泉是很著名的,其中有些可射到100多米高,其惊涛骇浪般的吼声使人惊心动魄。如老忠实泉,它喷出的水柱可达180米左右,沸水散发出的蒸气像一团洁白的云挂在蓝天上。它每一小时喷射一次,每次历时5分钟,非常准时,所以得了这么一个名字。
有的火山口底部有岩浆湖,就像一锅滚开的粥一样。夏威夷岛上的基拉韦厄火山口直径4千多米,深130米,在这个“大锅”的底部,就是一片深十几米的岩浆湖,有时湖上还会出现高达数米的岩浆喷泉。 我国黑龙江省有一处“地下森林”,它是由7个死火山口演化来的。由于火山喷发物经风化后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一些植物便在这大坑里安下了家。这种地下森林是很少见的。
有些火山口堪称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功之作。如号称“世界第八奇迹”的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它深达600多米,上面直径为18公里,面积254平方公里,底面积为260平方公里,活像一口直上直下的巨井。而在这口“井”里,还生活着狮子、长颈鹿、水牛、斑马等很多动物,简直像个热闹的动物园。 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口是日本九州岛上的阿苏火山,这个火山口东西方向17公里,南北方向25公里,周长100多公里,从它规模就可以想当时爆发的巨大威力。火山的附近经常还有温泉,人们非常喜爱它。
4.火山爆发时如何逃生
不论是休眠火山还是活火山,都有可能随时喷发。火山爆发时,一团团的火山灰把天空遮蔽得黑沉沉的,石块从高空飞坠,熔岩冲下山坡;火山口和火山侧的裂缝喷出大量毒气。火山喷发是巨大的灾祸,非人力所能挽回。但爆发时如能当机立断,采取适当行动,也有可能幸运地绝处逢生。
◆如果身处火山区,一旦察觉到火山喷发的先兆,应该立刻离开。火山一旦喷发,人群慌乱,交通中断,到时离开就困难多了。
◆如果火山喷发,更要马上离开,使用任何可用的交通工具。火山灰越积越厚,车轮陷住就无法行驶,这时就要放弃汽车,迅速向大路奔跑,离开灾区。
◆倘若熔岩流逼近,应立即爬上高地。切记保护头部,以免遭飞坠的石块击伤。
◆穿上厚重的衣服,保护身体,更要注意保护头部,以免遭飞坠的石块击伤。最好戴上硬帽或头盔,即使把塞了报纸团的帽子戴在头上,也有保护作用。
◆利用随手拿到的任何东西,做一副简易的防毒面具,以湿手帕或湿围巾掩住口鼻,可以过滤尘埃和毒气。
◆有条件的应戴上护目镜、潜水面罩或眼罩,以保护眼睛。
◆因火山爆发而形成的气体和球状物可以以超过每小时160千米的速度滚下山。如果附近没有坚实的地下建筑物,唯一的存活机会就是跳入水中,屏住呼吸半分钟左右,球状物就会滚过去。
◆某些火山地区设有紧急庇护站。如果附近没有庇护站,也不可轻易在其他建筑物内躲避,除非熔岩快涌到眼前。墙壁虽然可挡住横飞的岩屑,屋顶却很容易砸塌。
◆如火山在一次喷发后平静下来,仍须赶紧逃离灾区,因为火山可能再度喷发,威力会更大。
5.火山爆发的征兆
地球表面有深裂的地方,都有火山喷发的危险。即使静止了数百年的火山也可能突然喷发。喷发的先兆有时会持续数星期,征兆如下:
◆地震活动增加。有些只是微震,有些则是强震。 ◆火山或地面发出隆隆巨响。
◆附近河流散发出硫黄气味,河水变暖。 ◆山顶笼罩一团水汽。 ◆下酸雨,雨点会刺痛皮肤。 ◆熔岩细灰在空中飞舞。
◆灼热的火山灰和气体间歇性地从火山口喷出。
6.中国火山分布的区域
人们把火山分为活火山、休眠火山和死火山三类,现今经常或周期性喷发的火山为活火山,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喷发但迄今处于休眠状态的为休眠火山,而死火山泛指有史以来无喷发活动的火山。应当指出,休眠火山与活火山通常没有严格的区分。
地质学家们把中国的火山分布和火山活动划分为两大区域:一个区域是沿我国东部的大陆边缘,那里形成数以百计的火山群和火山锥,它们构成了环太平洋火山链的一部分;另一个区域是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火山群。在这些区域内火山分布及火山活动十分普遍,如著名的黑龙江五大连池、镜泊湖;吉林的长白山、龙岗;内蒙古的哈拉哈、汉诺坝;山西的大同;山东的蓬莱;江苏的六合;安徽的嘉山;福建的明溪;台湾的基隆;广东的雷州;海南的琼北;云南的腾冲等等。至于青藏高原地区,各类火山的分布以及不同规模的火山活动更为多见。
据记载,五大连池、长白山、台湾、腾冲、西昆仑等地区400年间都有过火山喷发,长白山仅目前查到的历史记录就有3次以上。台湾由于地处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边界,受地壳活动的影响,火山和地震活动十分频繁,特别是第四纪火山活动强烈。除基隆外,大屯火山也十分著名,其中的七星山就是大屯火山群的主峰,也是一座活火山。近年的观测与研究表明,长白山、腾冲等火山区存在火山地震、高热流、水热活动等,预示着这些火山存在再次喷发的潜在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