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 单片机应用系统资源扩展 习题解答
一、填空题
1. 8051单片机扩展I/O口时占用片外 数据 存储器的地址。 2. 8051单片机寻址外设端口时用 寄存器间址 寻址方式。 3. 8051单片机PSEN控制 程序 存储器读操作。
4. 8051 单片机访问片外存储器时利用 ALE 信号锁存来自 P0 口的低八位地址信号。
5. 12根地址线可选 4K 个存储单元,32KB存储单元需要 15 根地址线。 6. 欲增加8KB×8位的RAM区,请问选用Intel 2114(1KB×4位)需购 16 片; 若改用Intel 6116(2KB×8位)需购 4 片,若改用Intel 6264 (1KB×8位)需购 8 片。
7.74LS164 是 串入并出 转换芯片,74LS165是 并入串出 转换芯片。 8.74LS138是具有3个输入端的译码器芯片,其输出作为片选信号时,最多可以选中 8 块芯片。
9.74LS273通常用来作简单 输出 接口扩展;而74LS244则常用来作简单 输入 接口扩展。
10.片选方式通常有3种形式: 线选法 、 部分译码器法 、 全译码法 二、简答题
1.简述单片机并行扩展外部存储器时三总线连接的基本原则。
答:P0口提供数据线,P0、P2口提供地址线,低位用于片选择,高位用做片选信号,用PSEN控制程序存储器的读操作,用RD和WR控制数据存储器或I/O端口的读写。 2.什么是全译码?什么是部分译码?什么是线选法?有什么特点?
答:(1)全译码法:先将扩展芯片的地址线与单片机的地址总线从低位开始顺次相连后,剩余的高位地址线的全部经译码后连接到各扩展芯片的片选线上。全译码法扩展芯片的地址空间是唯一确定的,不会有地址重叠。但译码电路相对复杂。
(2)部分译码法:与全译码法类似,先将扩展芯片的地址线与单片机的地址总线从低位开始顺次相连后,剩余的高位地址线的一部分经译码后连接到各扩展芯片的片选线上。部分译码使存储器芯片的地址空间也有重叠,但硬件上比全译码法简单,重叠情况与线选法相比较又有所改进。
(3)线选法:先将扩展芯片的地址线与单片机的地址总线从低位开始顺次相连后,剩余的高位地址线的一根或几根直接连接到各扩展芯片的片选线上。线选法的优点是简单明了,不需增加额外电路。缺点是存储空间不连续,存在地址重叠现象。适用于扩展存储容量较小的场合。
3.画出利用线选法,用3 片2764A 扩展24K×8 位EPROM 的电路图。分析每个芯片的地址围。 答:电路如图所示
U2地址:C000H~DFFFH
U3地址:A000H~BFFFH U4地址:6000H~7FFFH
4.采用2114芯片在8031片外扩展1 KB数据存储器,并分析地址围。 答:电路如图所示。
地址围:因为地址总线的高位P2.2~P2.7均没用上,共存着26=64个重复地址区间,每个区间的围为1K。
0000H~03FFH,0400H~07FFH,0800H~0BFFH,0C00H~0FFFH
…… …… …… …… …… …… …… …… FC00H~FFFFH
5.采用2764和6264芯片在8031片外分别扩展24 KB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
答:电路如图所示
第09章单片机应用系统资源扩展习题集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