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论史铁生作品中对生之思考开题报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论史铁生作品中对生之思考开题报告

湖 南 涉 外 经 济 学 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

题目 论史铁生作品中生之意义 作者 黎媛媛 学院 文法学院

专业 汉语言文学 学号 指导教师 邹言九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论文(设计)题目 论史铁生作品中对生之思考

作 者 姓 名 黎媛媛 所属学部专业年级 文法学院 汉语言文学 2010级 指导老师姓名、职称 邹言九 教授 预计字数 15000 开题日期 2013.12.10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著有短篇小说《我们的角落》《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命若琴弦》等;中篇小说《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插队的故事》《原罪?宿命》《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的猜法》等;散文《好运设计》《我与地坛》《墙下短记》《足球内外》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促使史铁生写作的原因很简单:实现他的人生价值,获得社会的认可。他的文字具有生命的厚度是因为他那些带有思想过程印记的文章是真正触摸到了生命的底蕴,这些清醒而理性的独特解悟令人感受到大地般的厚实和宽广,沙漠里仙人掌般的活力与生命力。当多数作家在消费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如何活出意义等重大问题,苦苦追索着人之为人

的价值和光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唤起我们对生存的思考。但是,史铁生已经走了,他不可能再为读者写作。我们希望,对他的研究和阐释,或许能补偿这一巨大的遗憾。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在目前许多介绍史铁生的资料中,史铁生被塑造为身残志不残的伟大作家,将他与身体健全的作家分开来,放置于不同的区域里,但是这恰恰与史铁生的观点相违背。史铁生认为人容易被“残疾情节”所左右,残疾不过是一种局限,并不是一种使残疾人显得更优秀的特权。命若琴弦,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弹奏”的过程中,生生不息才是自然界的生命意志。本课题研究史铁生对于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价值平等的追求,对于全面地了解史铁生本人以及他的文学创作对于当代文学的贡献,应该是很有理论意义的。

2.实际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许多人处于亚健康的状况。遇到困难时会怨天尤人,沮丧和失落充斥在生活的角落。史铁生的作品里表达的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睿智的语言述说着他对生命的感悟,引导人找回健全的思想。研究史铁生的作品,就是将史铁生这种乐观看待生命中的苦难的精神归纳起来,更为清楚地展示给人们看。同时是对现有的研究史铁生作品的文献的一种补充,让史铁生的思想和精神更为立体和丰满,对于史铁生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定位,使他的创作发挥巨大的后续作用,同样具有实际参考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国外研究动态

关于史铁生的国外研究,限于笔者的阅读视野,暂时还未找到有关于他的作品的研究专著和文献。

(二)国内研究动态

自1990年代《我与地坛》和《务虚笔记》的发表后,史铁生的文学作品就引起了国内学术众多的关注和研究。很多学者从内容、思想、主题、风格等方面对史铁生的作品进行了解读来探寻史铁生眼中生命的存在意义,许多学者往往以史铁生的生命经历作为出发点和根本依据,如孙郁在《通往哲学的路读史铁生》里认为“一个残疾作家,除了回忆早岁的梦和己身的苦乐外,对正在变动的世界的理解是有限的。但正是这一有限,使他沉浸到了人性之海的深处,得以有了对生命静观的可能。也正是这一静观,他将人的感觉阈限伸向了人性的极限”, 而陈婉娴也在《从生命绝境突围的心路程——史铁生及其散文创作》中分析道写作是史铁生自救的重要一步。对史铁生作品研究得很深刻的还有胡秦葆的《论史铁生散文的生命哲思》、马建梅的《史铁生散文解读:生命意识本位下的哲学思考》、赵毅衡《神性的证明:面对史铁生》等文章。这些研究都表明了史铁生的创造不仅关注现实、存在的境遇,还关注死亡和神秘,自然和宗教,呈现生命的多维度状况。 (三)文献评价

据笔者统计,见于正式期刊的关于史铁生作品的研究的文章有许多,其中一部分是史铁生的作品在同一时代作家中引起的思考;一部分为学院知识分子的研究论文,深入溯源,梳理历程,逐渐出现了综合性的研究。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阅读后的直观感受及对史铁生作品的评价,二是对史铁生创作历程和文学特点的概括,三是对史铁生的思想哲理的阐述。这三类研究的代表作品分别是韩少功的《灵魂的声音》、汪雨萌的《史铁生研究综述》、邓小芒的《史铁生:可能世界的笔记》。以史铁生作品中的“残疾情节”和思想意义作研究的文章很多,但多数都是围绕史铁生“残疾”的生命历程来展开,将史铁生与其他作者分离开来看待,有感于此,本论文将把史铁生作为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作家而非残疾作家来研究他对生存的思考,只研究他作品里的思想,不再围绕他的生命历程展开讨论。

三、主要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生存与局限 2.1 人类的残疾情结 2.2 康复本义断想 2.3 局限存在的必要 第三章 生存与爱 3.1母爱 3.2爱情

3.3 爱是生命的窗口 第四章 生存的意义 4.1 宿命论 4.2 过程论

4.3 为活着找到充分的理由 四、研究方法

(一) 文本引证法。阅读史铁生的作品,以此更为清楚全面地理解他的精神世界。并找出证明文章论点的依据。

(二) 文献分析法。参考各类研究史铁生作品的文献,开阔论文写作的思路。 五、预计完成期限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预计完成期限

1. 2013年11月,确定选题,阅读史铁生的作品,并收集研究史铁生作品的相关文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初稿;

2. 2012年12月,完成开题报告修改、定稿,开题答辩,收集实证数据; 3. 2013年1-3月,完成毕业论文初稿的撰写工作;

4. 2013年4月,完成毕业论文修改、定稿;

5. 2013年5月(20日之前),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将毕业论文装订成册。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 充分利用各个学校的图书馆、资料室及电子期刊等网络信息平台,广泛收集、认真阅读国内文献资料,以便借鉴以往研究成果;

2. 虚心向指导老师邹老师请教,认真撰写、修改论文,并不断努力提高论文质量。

六、主要参考文献

[1]史铁生.史铁生作品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2]史铁生.病隙碎笔[M].中国盲文出版社,2008.

[3]史铁生.史铁生小说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4]孙郁.通往哲学的路—读史铁生[J].当代作家评论,1994,(02). [5]韩少功.灵魂的声音[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

[6] 胡秦葆.论史铁生散文的生命哲思[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81—86. [7]马云.史铁生散文:生命的留言[J].当代文坛,2003,(03)20—22. [8]马建梅.史铁生散文解读:生命意识本位下的哲学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98—500.

[9]许庆亮.人的残缺证明了神的完美[J].南方都市报,2003,(04). [10]赵毅衡.神性的证明:面对史铁生[J].开放时代,2001,(07). [11]蒋子丹.他远离了死亡—悼念史铁生[J].海南:天涯,2011.

[12]谢有顺.史铁生:一个尊灵魂的人[J].北京:当代作家评论,2011. [13]李延凤.生命的追问与救赎[J].山东:时代文学,2007.

指导老师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8h0on8thcy0zdc523xwm17c19373fh00gp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