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如何走出现代生活中的焦虑?
开篇语
现代人生活与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我经常会听到朋友们说起自己时常焦虑或者失眠。这些看上去不是大病,但实际上却困扰着很多人的日常生活。焦虑、失眠等对人的精神带来很大影响,使人难以很好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这无疑会使人们的情绪越来越差,反过来进一步加剧焦虑与失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一、焦虑的症状及原因
焦虑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情绪,比如突然接到领导通知,让自己上台发言,由于缺乏经验,就会不由自主地紧张、担心甚至害怕。这就是焦虑,是我们人类自身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反应。但是,过度的焦虑就不再是正常的身体反应,而是一种病态,失眠就是其表现症状之一。
焦虑、失眠这些症状都是神经症的表现。神经症大致可以分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神经衰弱等。在我国,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神经衰弱几乎把焦虑症、抑郁症等大多数症状包括在内。如今,神经衰弱的概念在世界范围内的外延要小得多,美国已经基本不用神经衰弱这个概念了,而改用慢性疲劳症。
有专家说,愿望与现实的冲突是我们内心紧张焦虑的源泉,过多的焦虑引发焦虑症,焦虑其实是一种精神痛感。正常的焦虑是人所需要的,也就是说,精神的痛感如同肉体的痛感,在正常的度上都是人所必需的。如果肉体没有痛感,刀刃触及手面人也不会有反应,反而可能给人带来更大的伤害。如果精神上没有痛感,比如没有关于危险的焦虑感,如同兔子见了狼还悠哉游哉,那也不是一种好的生活状态。但是,任何精神上的痛感过度了,就和身体上的痛感过度了一样,就变成了疾病。比如说,皮肤如果穿衣服摩擦一下都痛得叫起来,手握一下栏杆都觉得钻心疼,这种敏感肯定是疾病,焦虑症其实就是过分敏感的精神痛感。人
的很多心理障碍,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过分敏感、过分夸张的精神痛感。
有这样一个实验:一个关猴子的大笼子里,通往高处的铁索上有猴子最爱吃的香蕉,但是铁索通了电,每当猴子触摸铁索,就会被电击,猴子们围着铁索团
团转,想上去,又不敢,结果越来越焦虑,很快就累倒了。
真正折磨猴子的是,当它处在想上铁索又怕被电击的冲突中时产生的焦虑,三番五次之后,猴群就因为过度焦虑垮掉了。
工作是人们的重要需求之一,很多人就怕退休没事干。然而当你工作过度,对工作产生了畏惧,整日处在想工作又不敢工作的冲突中,就会和围着通电铁索团团转的猴子一样,先是焦虑,然后累倒。人在为工作、为生存焦虑时,其实常常是在为钱焦虑。
从心理学来讲,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压抑着潜在的人格,平时它被理性人格压制着,一旦理性人格因为醉酒或其他原因暂时松懈时,潜在人格就会冒出来。
即使在理性人格不松懈的情况下,潜在人格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支配我们,比如,焦虑症患者总有许多不该有的莫名的焦虑。这些人理性上都知道不该这样,却难以控制自己的病态表现,这就是压抑的潜在人格在和理性人格作斗争。
焦虑症除了和患者生存环境、工作压力有关,有的还可能源于童年的精神创伤以及其他种种因素。
如果我们不能积极地面对自己的焦虑,焦虑的症状就会越来越严重,当焦虑的严重程度和客观事件或处境明显不符,或者持续时间过长时,我们的焦虑就会由生理性转变成病理性,形成焦虑症,医学上也称其为焦虑障碍。
焦虑症的发作不仅会让人感到非常不安和痛苦,同时还会引起人身体方面的不适感。患者通常会在紧张不安、提心吊胆中,发生心慌、气短、口干、出汗、颤抖、面色潮红等反应。有些人也许能够明确地说出令自己焦虑的事件,但很多人根本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如此焦虑。
焦虑症患者通常会出现喉咙异物感现象,病人总是会有“如鲠在喉”的感觉,但反复检查,却根本查不出问题。
那么,人为什么会患上焦虑症呢?主流医学认为,这与人自身的遗传基因、个性特点、躯体疾病等都有关系,也有可能因为受到不良事件的刺激而发作。因为这些因素通常会引起人体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出现紊乱,导致人体内神经递质失衡,最终导致焦虑症的出现。
医学专家通过研究发现:焦虑症患者往往会有5-HT(5-羟色胺)、NE(去甲肾上腺素)等多种神经递质方面的失衡,而抗焦虑的药物可以使这些失衡的神经递质趋向于正常,从而有效地缓解人体的焦虑症状,促使人的情绪恢复正常。
但是,如果我们从情绪与疾病对应关系的角度来看,人体神经递质的失衡是“果”而不是“因”,药物的运用往往治标不治本。真正引起人体神经递质失衡并导致人们如鲠在喉、食不下咽的“因”,往往不是人体本身的问题,更不是人食道的问题,而是人对某件事物所产生的焦虑情绪,是存储于人细胞记忆中的情绪种子。这个种子的形成也许源于婚姻的失败,也许源于工作的不顺,也许源于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也许源于孩提时代的一次意外……
我曾遇到一位企业做得有声有色的标准成功人士。我们第一次见面交流时,他逻辑清晰、语言流畅、非常健谈。但是一提到第二天要在大会上讲话,他就很局促焦虑。第二天,我们一同参加一个大型会议,他要在五百多人面前上台分享企业成功之道,但还没有上台,他就十分焦虑紧张,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
大会结束后,我问他是否在早年的经历中有什么在台上感到难受紧张的事情。他不假思索地说起小学时发生的糗事。
他说:“当时我是班长。那天下午,全校各班作文演讲,老师让我上台演讲。不巧的是,那天中午我吃坏了肚子,马上到了演讲的时间,肚子又开始痛了。还没有来得及向老师解释,校长就广播让我们班代表上台。肚子实在难受,本不想上台,但是老师严厉的目光瞪着我,我只好硬着头皮走到台上。结果,我刚读了第一句就开始拉肚子。当时是夏天,我穿着短裤,屎尿一下子从
腿上流了下来。校长看到后对我大声呵斥,说‘这是舞台不是厕所,你这个没有出息的人赶紧下去’。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很严厉地斥责我,说我给班里丢脸,班长的职位也被撤了,从此同学们就经常为这件事情取笑我。”说着说着,他委屈地哭了。
之后,我用“情志疗法”引导他走出了对上台演讲的恐惧与焦虑。三个月后,他发给我一个在台上自如发言的视频,说自己已经完全克服了对上台演讲的恐惧,不再为在公众面前演讲而焦虑了。
显然,这位朋友的焦虑其实是典型的、由过往经历的细胞记忆所造成的。
二、清理细胞记忆,有效减轻焦虑状况
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运用细胞记忆的运作规律,找到并清除造成焦虑、紧张的“种子”,就能够有效改变焦虑的状态。在这里,我说的焦虑是一种状态而不是病。
随着人类大脑的不断开发,人类的思维与判断能力也不断得到提升。人不仅要处理当前所面临的事情,还会受到过去发生的事情的影响,更要为将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做好心理及各方面的准备。
当一件事情发生时,如果产生了情绪,就会在身体中留存下细胞记忆的“种子”。日后再度出现类似经历时,细胞记忆的“种子”使然,就会自动运行并产生结果,而且会再次将类似的结果记录在心智中,形成新的心智结构,影响和作用于人的思想与行为,也就是最终的命运。比如,在生活中对一个人有着不满情绪时,第一次可能只是不满,可是几次同样的事情以后,就会形成气愤的情绪或做出过激的行为。
很多人吵架常常不是因为当下的某一件事,而是对此类事情已经忍让很久或一直没有有效沟通、得到解决,才会最终发展为忍无可忍。情绪就像计算机中的病毒一样,随时消耗着人的生命能量,把人的思想禁锢在产生情绪的那个时点。情绪是思想的能量,思想是性格的写照,性格是命运的诠释。
林先生一直不敢坐电梯。只要一坐电梯,他就会心里发慌、焦虑、呼吸急促,
甚至会喘不过气来。在与他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四年前,他在乘坐电梯时,恰好遇到电梯故障,把他与另外一个人困在电梯里。由于电梯空间密闭,救援人员又迟迟不来,他们越来越紧张,越来越恐惧。林先生不由自主地想起看过的被故障电梯围困而死的相关报道,于是开始心里发慌,在急促的呼吸中越来越喘不上气来,最后瘫坐在地。不久,救援人员赶到,把他们及时送往医院。虽然经过医院的诊断,他们的身体并无大碍,但从此以后,林先生就患上了电梯焦虑症。只要一进电梯,林先生就会觉得憋闷,甚至浑身发抖,感觉自己就像快要死了一样。
米先生害怕堵车。只要一遇到堵车,他就会十分焦虑。所以,他在开车时会随时收听交通广播。只要听说自己想要走的路堵车了,他就会立刻掉转车头,宁肯绕远,也不想自己被困于车流之中。在与他交流的过程中,我仔细地探索了米先生害怕堵车的根源。原来,几年前他要去美国出差,没想到路上遇到了交通事故。原本到机场的时间很宽裕,但是因为严重堵车,到机场时,已经停止值机(更不幸的是,当日无其他航班)。然而,米先生手中带着所有重要文件,与他同行的同事因为等他也未能成行。由此,公司错失了努力一年的重要商业合作机会。此后,米先生就产生了堵车焦虑症。
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情况,比如有人不敢坐长途车,有人不敢坐飞机,有人不敢离家太远等。我曾遇到一位男士,他每次搬家都必须住到医院急诊室对面——每当看见医院“急诊”两字时,他才略感安心,不再担心自己突发疾病不能及时送医。
随着人类医学的发展与进步,虽然目前的药物对焦虑症的控制有一定的疗效,但多数只能起到缓解的作用。要想根除人们的过度焦虑,必须深入内在去探讨: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人们的身体积累了如此大的负面能量,从而导致患上了焦虑症?
多年来,我运用“情志疗法”疏导过不少较为特殊的焦虑情绪个案。 甲经常会用几个小时反复思考之前自己所遇到的人、事、物,以及所说的话。他会反刍式地琢磨自己或别人的做法,以及所说的话到底对不对?对别人来说好不好?在不断重复的思考中,时间也在不停地流逝,以至于他根本没有时间和空闲去做任何事情。强迫性思考几乎占据了他所有的时光,让他的生活与工作都一
团糟。
乙只要看到好人好事或者好的新闻报道,就会在心里骂脏话。他自己也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事后往往会很自责。可是越内疚自责,他就越像是着魔似地继续之前的行为。在无法自制中,他整个人被自己内在的巨大冲突与罪恶感折磨得筋疲力尽。
焦虑症在行为上的症状是大家所熟知的,我们经常会在日常生活中碰到。比如,明明已经关上天然气阀门了,却仍会一再检查到底关没关好;或者明明已经锁好车了,可刚走几步还是会再按一下遥控的锁车键;刚刚洗干净手,却还是一再地重复洗手;从座位上站起来时,总是会重复检查自己座位的周围,看自己有没有掉东西……这种行为上的强迫症患者,每天花在这些强迫性的重复行为上的时间通常都不少。
我们常常会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类似的人事物而触发曾经的痛苦情绪,使自己在相同情绪的折磨中始终无法释怀,甚至会因为内在情绪的存在,而将自己所担心的事、害怕会发生的事,不断地投射到我们的未来。于是,我们开始烦恼不已,没有精力专心做事,在惶恐不安中总是有一种随时会大难临头的感觉。不久之后,我们就会被医生确诊为焦虑症。
对于焦虑症患者而言,最为快速的解决之道就是服用抗焦虑的药物。可是药物只是能够暂时缓解患者焦虑的症状,却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想从根本上改善焦虑的症状,就要准确找到细胞记忆的“种子”,通过“情志疗法”的疏导,清除影响健康的细胞记忆。
结束语
焦虑本身就是一种情绪,这种情绪变得越来越严重时,就成为焦虑症。走出这种焦虑的困扰,一方面,需要我们学会不断地放松自己;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走出过去的情绪障碍,没有包袱地轻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