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学生指导
第一节 心理学基础知识
一、注意
? 特点:指向性、集中性 ? 功能:选择、保持、调节
? 注意的起伏:人的注意不能长时间保持固定不变,出现短时间内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 ? 注意分散: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多为被动的消极干扰。
简答:注意的种类
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1、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须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产生的注意。任何动物都有。
2、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是有着自觉目的,但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
简答: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范围:广度,指在瞬间被人的意识所把握的客体的数目。 2、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指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 3、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
4、注意的转移: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移到另一事物上去。多为主动的积极促进。 二、感觉
? 感觉的种类:① 外部感觉: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个别属性。
② 内部感觉:内部刺激,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又分为:机体觉(内脏感觉,身 体内部及各器官活动变化状态)、运动觉(关节肌肉的感觉)、平衡觉。
? 感觉产生的两个条件: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①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灵敏程度。 感觉阈限:能够引起人的感觉的刺激范围。
关系:感受性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的,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感觉阈限越大,感受能力越差。 ② 绝对感受性: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得最小刺激量。
③ 差别感受性: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的能力。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 感受性变化规律:① 感觉适应:外界刺激持续作用(明适应、暗适应)。
②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③ 感觉后效:外界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 ④ 感觉的补偿作用:某些感觉失去后,可以由其他感觉来弥补。
⑤ 感觉的相互作用(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 觉的现象。
三、知觉
? 知觉的种类:① 空间知觉:空间特征,包括形状、大小、方位和深度。
② 时间知觉: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
③ 运动知觉:物体空间移动,分为真动知觉(实际的空间位移)和似动知觉(实际不 动的物体知觉为运动的,或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似动知觉主要有 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和运动后效四种主要形式。
11
简答(已考):知觉的基本特性
1、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 2、整体性: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3、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知觉对象的特征。 4、恒常性:人的知觉映象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性的过程。 四、记忆 ? 记忆的类型:
记忆内容不同:① 形象记忆:事物具体形象。 ② 逻辑记忆:概念、公式、规律。
③ 情绪记忆: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 ④ 动作记忆:身体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
记忆时间长短不同:① 瞬间记忆(感觉记忆):1秒左右,容量较大。
② 短时记忆(工作记忆):不超1分钟,5-9个组块。
③ 长时记忆:超1分钟以上,容量无限。长时记忆又分为情景记忆(对某个事件的 记忆)和语义记忆(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
信息加工和存储内容不同:① 陈述性记忆:事实类信息,静态。
② 程序性记忆:技能记忆,对程序性知识进行记忆,动态。
?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三个基本环节。
识记:记忆过程的开端,获得的过程。分类:无意识记、有意识记、机械记忆、意义记忆。 保持:第二环节,已获得后巩固。遗忘: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再认或回忆或再认或回忆发生错误。 遗忘的原因:① 记忆痕迹衰退说(自动消退):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弱,最后消失。
② 干扰抑制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前摄抑制:前对后干扰,后摄抑制:后对前干扰。
③ 动机说: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压抑解除记忆恢复。 ④ 提取失败说:提取时没有线索。
⑤ 同化说:知识的组织和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高级代替低级,是积极地遗忘。
简答:艾宾浩斯遗忘规律
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这条曲线表明:遗忘是在学习之后立即发生的,而且遗忘的进程是不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由此可以看出,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并且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几乎不再遗忘了。
简答:良好记忆品质的特点
1、敏捷性:指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即识记的快慢。 2、持久性:记忆的保持特征,即记忆内容保持的时间长短。 3、准确性:指正确和精确特征。
4、准备性:指记忆提取和应用特征,即能否提取所需的知识经验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是前面三种品质的综合体现。
简答: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简答(已考):运用遗忘规律有效的组织复习(防止遗忘的方法) 1、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这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的规律来进行的复习。
12
2、合理分配时间。
3、做到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五、思维
? 思维特征:间接性(媒介)、概括性(规律) ? 思维的类型:
发展水平不同:① 直观动作思维:以具体、实际动作作为支柱。
② 具体形象思维:借助于表象(材料)而进行的思维(概括加工)。 ③ 抽象逻辑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反映事物本质属性。
思维的逻辑不同:① 直觉思维:未经分析对答案作出的猜测。
② 分析思维:逐步分析后作出的结论。
指向性不同:① 聚合思维:集中一个方向,唯一确定的答案。
② 发散思维:扩散各个可能方向,多种答案。
创造程度不同:① 再造性思维: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
② 创造性思维: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
?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① 流畅性:规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同一问题,可能答案越多,
流畅性越高。
② 变通性(灵活性):不墨守成规,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同一问题,不同 类型答案越多,变通性越高。
③ 创造性:独具慧心,不同寻常。同一问题,意见越新奇独特者,创造性越高。
简答、材料分析: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①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② 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① 保护好奇心。 ② 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 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④ 重视非逻辑思维。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① 发散思维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② 推测与假设训练。
③ 自我设计训练。 ④ 头脑风暴训练。
? 问题解决:指为了从问题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而采取的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的过程。 ? 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首要环节)、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关键阶段)、检验假设。
简答: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情境。(已有知识越接近越易解决) 2、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有积极消极影响) 3、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专家和新手的区别) 4、原型启发。
5、情绪与动机。(积极和消极影响不同)
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简答:如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13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和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育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 六、想象
? 无意想象:不随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 ? 有意想象:随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
分类:① 再造想象:读者读《红楼梦》想象林黛玉的形象,强调再一次。
② 创造想象:作者写《红楼梦》创造林黛玉的形象,强调从无到有。
③ 幻想: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可以实现则变成理想,无实现可能则变成空想。
七、情绪与情感
? 情绪的状态分类:① 心境:微弱、平静、持续时间较长而且带有感染作用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
(向周围一切事物扩散)和长期性(长时间主导人的情绪)特点。
② 激情: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③ 应激: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的。
? 情感的分类:① 道德感:道德标准评价他人。
② 理智感:存在于智力活动中。 ③ 美感:审美标准。
?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① 来源不同:情绪与自然需要有关,情感与社会性需要有关。
② 主体不同:情绪人和动物共有,情感是人类特有。 ③ 产生时间不同:情绪产生早,情感产生晚。
④ 体验不同:情绪具有情境性和动摇性,情感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⑤ 表现不同:情绪多是外显性和冲动性,情感具有内隐性和持久性。
? 情绪与情感的联系:① 情绪受情感制约,情感在情绪中体现。
②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③ 二者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
八、意志过程
? 意志的基本特征:① 有明确的目的性。 ② 对活动有调节作用。
③ 克服困难是最重要的特征。 ④ 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采取决定阶段(准备阶段)、执行决定阶段(关键)。 准备阶段分为:① 动机斗争 ②确立行动目的 ③ 选择行动方法和制定行动计划
动机冲突:① 双趋冲突:二者同等吸引力,只能选一个。
② 双避冲突:两个都不想要,但只能避一个。 ③ 趋避冲突: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
④ 多重趋避冲突: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
? 意志品质:① 自觉性:自己支配自己行动服从活动目的,暗示性、独断性。
② 果断性:明辨是非迅速采取决定,优柔寡断、草率决定。 ③ 坚持性:克服困难坚持决定,见异思迁、顽固执拗。
④ 自制性:不受无关诱惑的干扰,能制止自身不利于达到目的的行动,任性。
九、个性心理
? 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匮乏性需要”(完全依赖于外界)和
“成长性需要”。
14
简答(已考)、材料分析:马斯洛需求层析理论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归属与爱的需要 4、尊重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五个层次的关系:
1、最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中间层有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2、马斯洛认为,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一般情况下,某种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就会向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如“衣食足而知荣辱”。但这种需要层次的等级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人会在低层次需要尚未得到满足之前,去寻求高层次需要(如自我实现的需要)。
3、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
? 动机:激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的内部推动力量,内在需要+外在诱因。 动机的分类:① 远景性动机 ② 近景动机 ③ 内部动机 ④ 外部动机 ? 兴趣的品质:① 广度 ② 中心 ③ 稳定性 ④ 效能 ? 能力的分类:
能力的构造不同:① 一般能力:一切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的综合,抽象概括能力是核心。
② 特殊能力:专业活动必备。
创造性程度不同:① 模仿能力:观察别人的行为或活动,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
② 创造能力:创造新颖独特。
能力发展趋势不同:① 流体能力:表现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先天,20岁顶峰,30岁后下降。
② 晶体智力:表现在知识学习和社会交往,后天,一生发展,25岁后平缓。
简答: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1、先天因素 2、早期经验
3、教育与教学 4、社会实践 5、主观努力(内在因素)
? 智力测验:① 比纳-西蒙智力量表: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
② 斯坦福-比纳量表:流传最广的智力测验之一。 ③ 测量智商的公式:IQ=智龄(MA)/实龄(CA)*100
十、人格
? 概念: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主要
包括性格(核心)、气质和自我调控等方面。 ? 特点: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简答: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教养方式 4、学校教育因素 5、个人主观因素 6、自然物理因素 7、自我调控因素
? 性格: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
性格的结构特征:① 态度特征(核心)
② 意志特征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