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复习”教学反思
海珠区赤岗小学 蒋英姿
从小学数学教学的角度,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无非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力。岳欣云教授等的研究表明,高显性、低隐性学习的学生较难达到高显性、高隐性学力状态;低显性、高隐性学力的学生较容易达到高显性、高隐性学力状态。这说明,隐性学力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学生达到最佳学力状态。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更注重学生显性学力的培养,对隐性学力的重视远未达到应有的重视,关注隐形学力并努力提升小学生数学隐形学力的层次,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复习”的磨课实践为例,谈谈学力视野下,对学生数学隐性学力提升的几点思考。
一、如何定位本节课的显性学力和隐性学力。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中,“图形与几何”中的一个小节,属于图形的测量的内容。之前已经整理复习了图形的认识,本节知识主要对常见平面图形的测量与计算进行整理:一是引导学生梳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知识,横向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图。同时使原来分散学习时互不联系或联系较少的知识,进一步沟通,进而形成纵向联系的知识体系。二是运用知识解决平面图形测量的简单实际问题。三是借助直观,增强学生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体会和掌握转化、类比、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显然,学生“能整理出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公式,能进行公式推导,能运用公式解决平面图形测量的简单实际问题”等是显性学力。从“图形之间联系的角度进行知识的整理,借助直观、想象力,运用转化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等是隐性学力。
二、显性学力与隐性学力,谁是本节课的关注点
课前对学生就“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从“知识理解、公式掌握、公式运用、空间想象、信息筛选”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前测及对知识进行整理。回收学生的前测卷和复习任务单发现: 100%的学生能熟练找到相关数据,运用周长和面积公式计算平面图形的基本图形的周长和面积。90.6%的学生能正确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公式的推导。并且100%的学生能整理出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但只有26.3%的学生能从图形联系的角度用网络结构图进行整理。85%的学生能计算出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变式题,如半圆的周长和面积,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其中面积计算错误比周长少一些。只有46.7%的学生能正确计算需要空间想象力的变式题。如:
的阴影部分面积。其中
是不能正确想象阴影部分的形状。
以上数据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于本节课知识,学生学力体现为“高显性学力、低隐性学力”,隐性学力的提升应作为本节复习课的关注点。
三、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隐性学力 1. 知识整理聚焦认知空白,发散思维空间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熟悉整理复习的学习方式,能独立使用罗列、表格等方式进行知识的整理。但学生在多角度思考问题方面,存在着思维单一的现象,比如有些学生只考虑六种平面图形的周长公式与面积公式,忽视公式的推导。在这个环节的教学,应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罗列式整理、表格式整理、网络结构式整理”,认识网络结构式整理的简洁性、整体性、关联性。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可以这样整理”?进一步感悟从“公式推导的角度”整理知识的策略,帮助学生建立也可以“从知识的联系的角度进行知识整理”的认知。这样设计教学过程有效地聚焦了学生认知上的空白,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进一步发展其“隐性学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墨守成规,大胆探究,勇于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
2. 练习设计侧重空间想象力,培养几何直观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几何直观是依托、利用图形进行的数学思考和想象。几何直观与“逻辑”、“推理”也是不可分的。通过看到的图形思考到什么?想象到什么?是数学非常重要的有价值的思维方式。本节课练习的设计,除了设计三道基本图形周长与面积计算的基础题,训练学生的显性学力外,空间想象力的培养作为练习设计的主线,设计了如下思考题:
已知一个图形中有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分别长8cm、4cm,就能计算出它的面积。请想象这是一个怎样的图形,并计算它的面积。
解决这道思考题,学生需要进行以下几个环节的思考:(1)两条线段互相垂直的情况?(2)每种情况的垂直现象,可以想象出什么图形?(3)这个图形的面积怎样计算?(4)这样的图形有多少个?这四个环节包含了推理、想象、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隐性学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确实想象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以及由两个三角形、两个平行四边形组成的组合图形。并利用乘法分配律推导出“同底拼高”解决由“两个三角形、两个平行四边形组成的组合图形”的解题方法。不但对基本图形面积计算、等底等高图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互相垂直等基础性知识复习巩固。同时在想象与思考的过程中,也掌握策略性知识(思维方式)。如果将隐性学力分为“低兴趣层次、愿学层次、乐学层次”,学生无疑处于学力的最佳状态——乐学层次。
3. 课堂教学渗透数学思想,注重能力广域
把学生的隐性学力提高到思维方式、策略性知识层次,教师还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寓理于算,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本节课教学中,转化、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要体现在教
学的每一个过程中。
如在知识整理环节,渗透公式的推导可以运用转化的思想。在练习环节求已知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时,转化成正方形,渗透解决问题也可以运用转化的思想。再迁移到“已知对角线的正方形,如何计算面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对提升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数学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十分有益,使学生更容易达到最佳学力状态。
总之,提升学生数学隐性学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学力观,并在实践教学中持之以恒关注与实施,将教育改革落在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