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24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复习过
关考试试题(含解析)
相对原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Fe-56 Cu-64 Zn-65 Si-28 Cl-35.5 Al-27
1.化学与科技、医药、工业生产均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2017年4月26日,中国第二艘航母举行下水仪式,该航母使用了素有“现代工业的骨骼”之称的碳纤维。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B. 硫酸铜溶液可用来浸泡蔬菜,以保持蔬菜的新鲜
C. 半导体行业中有一句话:“从沙滩到用户”,计算机芯片的主要材料是经提纯的SiO2 D. 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屠呦呦女士用乙醚从黄花蒿中提取出青蒿素,该技术应用了萃取原理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A错误; B. 硫酸铜对人体有害,不能浸泡蔬菜,B错误; C. 计算机芯片的主要材料是经提纯的Si,C错误;
D 屠呦呦女士用乙醚从黄花蒿中提取出青蒿素,该技术应用了萃取原理,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2.我国古代典籍中有“石胆……浅碧色,烧之变白色者真”的记载,其中石胆是指( ) A. CuSO4?5H2O C. ZnSO4?7H2O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选项给出的四种物质中只有CuSO4?5H2O、FeSO4?7H2O晶体有色,而
B. FeSO4?7H2O D. KAl?SO4?2?12H2O
ZnSO4?7H2O和KAl?SO4?2?12H2O均为无色晶体,CuSO4?5H2O加热分解生成CuSO4
和H2O,CuSO4呈白色;而FeSO4?7H2O加热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的Fe2O3呈红棕色,所以符合题意的物质是CuSO4?5H2O,故合理选项是A。
1
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8.7 g MnO2与40 mL 10 mol·L的浓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的氯气的分子数为0.1NA B. 常温常压下,Cu-Zn原电池中,正极产生1.12 L H2时,转移的电子数应为0.1NA C. 将含3NA个离子的Na2O2固体溶于水配成1 L溶液,所得溶液中Na+的浓度为2 mol·L-1 D. 1.0 L 1.0 mol·L-1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 8.7 g MnO2的物质的量为
-1
8.7g=0.1mol,随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为稀盐
87g/mol酸,稀盐酸与二氧化锰不反应,则1mol MnO2与4 mol浓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的Cl2分子数小于NA,A项错误;
B. 常温常压不等于标准状况,则1.12 L H2不能按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故转移的电子数不是0.1NA,B项错误;
C. 含3NA个离子的Na2O2固体,物质的量为1mol,含钠离子为2mol,则溶于水配成1L溶液,所得溶液中Na+的浓度为
2mol=2mol/L,C项正确; 1L-1
D. NaAlO2水溶液溶剂水中也含有氧原子,因此1.0 L 1.0 mol·L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远大于2NA,D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相关的化学计量的选择题是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对化学计量的理解与应用。本题B项是学生的易错点,要特别注意气体摩尔体积为22.4 L/mol的状态与条件,题设陷阱经常误将“常温常压”当作“标准状况”、或者误把标准状态下的固体、液体当成气体,学生做题时只要善于辨析,便可识破陷阱,排除选项。
4.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2 mol·L-1
2
B. 该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49% C. 配制250mL 4.6 mol·L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62.5mL
D. 该硫酸50.0mL与足量铜反应可得到标准状况下SO2气体10.304 L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利用c=
-1
1000ρw00?1.84?98%==18.4mol·L-1,故A错误;
98MB、令硫酸的体积为VmL,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即m(H2SO4)=VmL×1.84g/cm×98%,水的体积为VmL,则水的质量为Vg,溶液的质量为(VmL×1. 84g/cm3+Vg),稀释后所得溶
VmL?1.84g/cm3?98%液的质量分数为×100%=63.5%>49%,故B错误;
VmL?1. 84g/cm3+VgC、根据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得出250×10-3L×4.6mol·L-1=V(H2SO4)×10-3L×18.4mol·L
-1
,V(H2SO4)=62.5mL,故C正确;
D、铜是足量的,铜只与浓硫酸反应,不与稀硫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浓度逐渐变稀,反应将会停止,根据所给信息,无法计算出SO2的体积,故D错误; 答案为C。
【点睛】等质量的98%的硫酸与水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等于49%;98%的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由于硫酸的密度大于水,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49%。 5.下列有关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丁达尔效应
B. 阳离子、阴离子中均分别只含有一种元素,则由这样的阴、阳离子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 白磷转化为红磷是物理变化
D.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选项A错误; B、阳离子、阴离子中均分别只含有一种元素,由于元素的价态可能不同,则由这样的阴、阳离子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过氧化钠与氧化钠,选项B错误; C、白磷转化为红磷是化学变化,选项C错误;
3
的3
D、Mn2O7是酸性氧化物,也是金属氧化物,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6.复印机工作时易产生臭氧,臭氧浓度过高时对人体有害.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可使润湿的KI-淀粉试纸变蓝.有关反应式为:O3+2KI+H2O=2KOH+I2+O2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中1mol O3得到4mol电子 B. 反应中O3是氧化剂,H2O与KI是还原剂
C. 氧化产物I2与还原产物KOH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 D. 由此反应知,氧化性强弱顺序是O3>I2>O2 【答案】C 【解析】 【分析】
2KI+O3+H2O=2KOH+I2+O2中,I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价,O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2价,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解答。
【详解】A. 在每个O3分子中只有一个O原子得到2个电子生成KOH,则1mol O3在反应中得到2mol电子,A项错误;
B. 反应中O元素化合价降低,则O3在反应中被还原,做氧化剂,I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KI是还原剂,B项错误;
C. 在每个O3分子中只有一个O原子得到2个电子生成1个还原产物KOH,2个-1价的I原子失去2个电子生成1个氧化产物I2,则氧化产物I2与还原产物KOH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C项正确;
D. 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由此反应知,氧化性强弱顺序是O3>I2,但不能判断出I2的氧化性与O2的相对强弱,D项错误; 答案选C。
7.常温下,下列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一定大量共存的是( ) A. 使甲基橙变红溶液:Fe2+、NO3-、SO42-、Na+ B. 加入铝粉放出氢气的溶液:Na、Cl、NH4、NO3
C. 水电离出来的c(H+)=10-13mol/L的溶液:K+、HCO3-、Br-、Ba2+
+
-
+
-
c(OH-)D. 值为100的溶液:S2-、Na+、SO42-、SO32- +c(H)【答案】D
4
【解析】
【详解】A. 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显酸性,Fe、NO3、H三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A不合题意;
B. 加入铝粉放出氢气的溶液,若为酸溶液,不能含NO3-;若为碱溶液,NH4+不能大量存在,B不合题意;
C. 水电离出来的c(H)=10mol/L的溶液,可能为酸溶液,可能为碱溶液,HCO3不能大量存在,C不合题意;
+
-13
-2+
-
+
c(OH-)--62-+2-2-D. 值为100的溶液,c(OH)=10mol/L,碱性环境下S、Na、SO4、SO3都能大量+c(H)存在,D符合题意。 故选D。
8.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比较Fe和I2的氧化性强弱 A 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B C 检验溶液中含有SO4 D A. A 【答案】A 【解析】
【详解】A、加入FeCl3后溶液变蓝色,说明I-被氧化成I2,氧化剂为Fe3+,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得出Fe3+的氧化性强于I2,故A符合题意;
B、SO2的漂白性,中学阶段体现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体现SO2的还
5
2-3+实验目的 操作过程 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溶液变蓝色 将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紫色褪去 检验NaHCO3与Na2CO3溶液 用小试管分别取少量溶液,然后滴加澄清石灰水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硝酸酸化,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 B C. C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