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内控基准点:采用200mm×200mm钢板制作,用钢针刻划出十字线,埋设在板内。
留置测量口:各层楼板的内控基准点正上方相应位置预留一个150mm×150mm孔洞(激光束通孔)。
5.2.5.2轴线投测方法:应分两到三步进行,以便于铅垂仪操作及洞口及早封闭 竖向投测前,应对钢板基准点控制网进行校测,校测精度不宜低于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以保证竖轴竖向传递精度。
将激铅垂仪架设在底板的内控基准点上,接收靶放在投测楼层面的相应预留洞口,将最小光斑的激光束投到接收靶的“十”字交点上。
将检定合格的经纬仪加设在接收靶上,依次测出主轴线。
由于本工程总的轴线需确定总控轴线,在基坑边上固定总控制轴线控制桩。 5.2.6地下结构施工测量 平面线的投测
地下室每层顶板的控制轴线均应采用经纬仪由场边控制点直接进行控制轴线投测,其它辅助平面线均由控制轴线引出,以增加投测精度。施工层的主轴线的竖向投测方法是:首先在槽一边控制点架设经纬仪,后视同轴线的另一个控制点以后,用经纬仪控制方向,钢尺精确量距进行投测(盘左、盘右投测两次,找中点为其投测点)。主轴线投测完毕检查无误后,根据主轴线测放细部墙线及门窗洞口线。水平线沿槽壁或防水保护墙由钢尺结合水准仪向下传递。墙体施工前,弹出轴线、墙皮线及墙皮外50cm支模控制线。
高程传递中的引测要求:
高程的控制由现场内引测的水准点进行标高传递。高程传递时,每次均应从现场控制点直接量取,避免累计误差。精度应符合《施工测量规程》的规定,即每层限差±3毫米,总精度1/6000。
结构施工层每一施工段用钢尺从三个不同位置向上传递高程,不得逐层传递,并且每层应用水准仪校核测设成果,当较差小于3mm时,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抄平时,应将水准仪尽量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根据传递上来的标高用水准仪精确测设1米水平线弹在结构内墙上,作为施工中控制竖向高度的依据。
顶板施工前,弹出楼层+1000mm线。 各部分放线的允许误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项 目 每层层高 允许误差(mm) 3 总高 (H) H≤30m 30m 施工楼层的主轴线的竖向投测方法是:首先在首层主轴线控制点位上架设铅垂仪,将各个控制点位置精确投测至施工层后,在施工层主轴线控制点架设经纬仪,后视同轴线的另一个控制点以后,用经纬仪控制方向,钢尺精确量距进行投测(盘左、盘右投测两次,找中点为其投测点)。 主轴线投测完毕检查无误后,根据主轴线测放细部墙线及门窗洞口线。水平线通过建筑外皮向上传递,墙体施工前,弹出轴线、墙皮线及墙皮外50cm支模控制线。 在结构施工期间,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位移,而影响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 标高控制同轴线一样应分段 高程的控制可由现场内的高程控制网中的水准点进行标高传递。定出首层正负零米以后,用水准仪抄出+0.50米线弹在外围西北处墙上,作为标高传递用。结构施工层每一施工段用钢尺从三个不同位置向上传递高程,不得逐层传递,并且每层应用水准仪校核测设成果,当较差小于3mm时,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抄平时,应将水准仪尽量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精度应符合《施工测量规程》 的规定。根据传递上来的标高用水准仪精确测设0.50米水平线弹在结构内墙上,作为施工中控制竖向高度的依据。 在标高引测前,对它的标高控制点,进行校核,校核无误后方可向建筑物引测。 5.2.8装修工程测量 5.2.8.1平面线的测设:在结构施工测量中,将装修工程所需的轴线,测设于竖向洞口处的地面上,并依据平面控制桩将轴线辅助线测设于外立面窗口的窗下墙上,以便将轴线引入室内与结构留置的轴线进行校核,复核无误后,作为装饰工程中隔墙、 分户墙、外墙内保温位置线的控制依据。隔墙、分户墙、外墙内保温位置线的测设,依据轴线、根据建筑平面图用大钢尺进行分量。 5.2.8.2竖向控制线的测量:墙面抹灰工程完毕后,根据标高控制线,将标高控制点传递到建筑物外墙上,用大钢尺和大线坠将标高控制点,引测到各个房间的外窗处,然后传递到室内,在四周墙身上投测出所需建筑+1000水平线,作为地面面层、门、设备及其他室内施工项目标高控制线。 5.2.8.3门、窗洞口测量:外门窗以顶层分出的边线为准,用经纬仪将边线标划在外墙面上的各层窗洞口两侧,弹出竖向控制线;窗口横向控制线用钢尺传递,并弹在墙上。室内门、窗洞口水平位置控制线由轴线确定,高度位置控制线由建筑+1000线用钢尺传递弹出。 第二十节 5.3土方开挖、护坡监测及土方回填 5.3.1土方开挖及基坑工程施工监测 本工程采用机械挖土,机械运土施工。挖土时有专人指挥,基槽有专人看护,不准非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坑内所有人员必须戴安全帽,上下人员走专用爬梯。开挖后基槽周边2米外用钢管作护栏,四周围护,挂密目安全网封闭,防止槽上人员滑落。槽边的回填土堆放清除1.5米远以外,防止堆土压塌槽帮。 机械开挖后周边需人工修整完成,如发现槽帮土质松软,采用编织袋装土护坡,留有足够的基础施工工作面,以保障下方施工人员的安全,基槽周边设有警示牌等警示标志。 为防止地下水及雨水浸泡基槽,沿基坑周边30MM外预留50CN临时排水沟,且在转角处设临时集水坑,每坑内设一台抽水泵,随时抽出坑内积水。 护坡的变形观测是保证基础施工安全的关键。应设置变形观测点,施工过程中每日进行观测,护坡挖土完成直到地下结构施工完后方可终止。 (1)观测依据:《通辽市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中的有关规定。 (2)人员及仪器设备:由我专职测量人员进行位移观测。 (3)点位埋设:在基坑支护完成后,在周边中部布设测点。测点间距15~20m,点位用水泥钉固定。观测基准点选在北环路北面和西面距基较远且相对稳定围墙上。测站点用水泥桩固定,桩顶设小钉,以保证仪器对中的精度,桩附近设立醒目标志,以防桩位破坏。 (4)观测方法:采用直线法进行观测。在地下室施工之前进行一次观测,作为基准数据,以后的观测结果和首次观测相比较,求出桩位移。 (5)观测时间: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每天进行一次观测。在雨后第二天加强一次观测,地下室施工结束达到稳定后每七天观测一次。直到土方回填结束为止。 (6)资料整理:每次观测结果详细记录,及时整理分析,并绘制有关代表边坡位移、位移的时程曲线。同时利用曲线成果预测下一步施工阶段支护系统的变形发展,如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通报有关决策部门,采取抢救措施。 5.3.2回填土施工 在基础施工至±0.000,防水层及防水保护层施工完且验收完毕时,即可安排肥槽回填。回填前将基槽内的垃圾杂物清理干净,清理到基底标高的位置。 (1)肥槽回填为3∶7灰土回填,采用板式打夯机分层夯实。 (2)回填土采用粘性土,使用时要过筛,粒径不大于5cm。灰土拌制要按体积比严格过斗计量。 (3)土的最佳含水率控制在13%-18%,一般手捏成团,落地开花为宜。 (4)回填土分层进行,每层虚铺厚度控制在素土不大于250mm每步。铺土前在基槽侧壁上每隔3m的长度钉一列木橛,作为虚铺土层厚度的控制标志,木橛的高度方向间距以200mm为宜。 (5)每层土夯实不少于3遍,打夯时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行行相连,纵横交错夯打。 (6)灰土层回填:施工时灰土拌制必须过筛,控制土的粒径,过标准斗,严格控制执行配合比。拌合时必须均匀一致,至少翻拌两次,拌合好的灰土应颜色一致。灰土分层铺置,每步厚度控制在200mm左右,采用蛙式打夯机夯打密实,夯实后厚度不大于150mm,夯压三遍,每层夯压完成后用环刀取样,进行干密度试验,按规定分层取样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 (7)深浅两基坑(槽)相连时,应先填夯深基础;填至浅基坑相同的标高时,再与浅基础一起填夯。如必须分段填夯时,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接槎的位置应垂直切齐,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大于1.0m。 (8)基坑(槽)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基础墙两侧标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把墙挤歪;较长的管沟墙,应采用内部加支撑的措施,然后再在外侧回填土方。 5.3.3钎探 工艺流程:确定打钎顺序→就位打钎→记录锤击数→整理记录→拔钎移 位→灌砂 打钎:将触探杆尖对准孔位,再把穿心锤套在钎杆上,扶正钎杆、始其拉起穿心锤,自由下落,锤距为50cm,将触探杆竖直打入土层中。 记录锤击数:钎杆每打入土层30cm时记录一次锤击数。 拔钎:由打钎机自动拔出。 移位:打钎机移到下一个孔位,以便继续打钎。 灌砂:打完的钎孔,经过地勘、甲方、监理等单位对基槽进行验收后,即进行灌砂。灌砂时,每填入30cm左右时,可用钢筋棒捣实一次。 整理记录:按孔顺序编号,将锤击数填入表格内,字迹要清楚,再经过打钎人员签字后归档。 第二十一节 5.4防水工程 防水工程是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非常重要的内容。防水工程的质量是该工程施工进行重点管理和控制的关键内容。 5.4.1本工程防水做法详见下表: 防水做法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部 位 纯地下室底板、顶板、侧板 屋 面 集水坑 厕浴间地面 设防体系 防水卷材 防水卷材 防水涂料 防水涂膜 防水做法 4mmSBS防水卷材 4mmSBS防水卷材 聚合物丙烯酸防水涂料 1.5厚聚氨酯防水涂膜 5.4.2防水材料要求 防水主材及其辅材的选择应保证其完全满足该工程使用功能和设计以及规范的要求,并满足环保要求。各种防水材料均要有产品合格证、材料检验报告以及绿色环保检测报告。各种防水材料进场后首先应进行材料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准使用。 5.4.3地下室外墙、底板防水卷材施工 施工流程:基层清理→弹线找规矩→涂刷基层处理剂→细部附加层→卷材铺贴→卷材封边→施工保护层 施工方法 (1)地下室垫层、顶板、外墙砼基层达到清水砼标准,施工前将验收合格的基层清理干净。施工前,对垫层含水率进行实测,具体方法是在中午用一块1m2见方的卷材平铺表面,静置3~4小时后,以覆盖层表面无明显水印为准,符合此条件,可视为基层含水率<9%,达到防水施工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