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垃圾中转站可行性研究报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八章 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8.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在施工期间污染因素主要包括废气、废水、噪声和固体废物。 1、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垃圾中转站高峰施工用人20人,生活污水产生量1.0m3/d,项目不建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就近利用县城公厕,不外排。项目施工期废水对地表水环境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物为站场基础工程、混凝土搅拌以及车辆运输过程产生的扬尘。

堆土裸露,遇风吹起形成扬尘,车辆辗压挂带也会使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含水量量骤增,严重影响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空气质量;同时施工过程中运送物料也会对沿线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遇大风天气会严重影响管道沿线居住区环境空气质量。

经类比同类工程,施工扬尘最大产生浓度为1.5mg/m3,经采取洒水抑尘措施后,扬尘产生浓度可减小至0.8mg/m3。

由于本项目施工时间段相对较短,在采取定期洒水,土方及时回填,运送物料车辆车厢密闭等抑尘措施后,可有效减轻施工扬尘对区域环境空气的影响。

3、固废处置对周边环境影响分析 ⑴生活垃圾

站场区域高峰施工人员20人,生活垃圾产生量很小,利用城区现有生活垃圾收集设施进行收集后统一送往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

⑵开挖土方

项目站场区开挖土方及建设产生的建筑垃圾量很小,在环卫部门指定的位置堆存,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4、声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噪声主要由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据调查,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主要有:装载车、起重机等机械设备和车辆等噪声值见

- 42 -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表5。

表5 工程施工机械噪声值 序1 2 机械车辆类型 装载车 起重机 噪声值(dB(A)) 90 81 备注 间歇排放 间歇排放 由于施工场地不断变化,同一施工阶段不同时间段设备运行数量有波动,因此很难确切地预测昼间施工场地各场界噪声值。夜间噪声值视施工时间、施工管理等具体情况,变化较大。将施工机械噪声近似为点声源,在考虑距离衰减、环境因素降噪(行道树、院墙)后,可得到施工期各种机械设备等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贡献值,预测结果见表6。

噪声计算模式:L2=L1-20lg(r2/r1)-△L,△L取值为3~5dB(A)。

表6 施工机械噪声预测结果 单位:dB(A) 机械名称 装载车 起重机 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昼间 夜间 70 55 距施工点不同距离处的噪声估算值 10m 70.0 61.0 20 m 64.0 55.0 30 m 57.5 48.5 50m 53.0 44.0 100m 47.0 38.0 根据表6可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各阶段的昼间噪声值在10m外均可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昼间限制要求,50m以外可达到夜间限制要求。经预测,100m以外昼夜间噪声值均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的要求。

项目周边敏感点距离项目区的距离在30m~120m之间,施工期100m范围内敏感点的噪声预测值将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尤其是夜间施工,敏感点受施工噪声的影响较大。

为减少项目施工噪声对区域声环境敏感点的影响,评价建议: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项目施工安排在白天进行,禁止夜间施工;高噪排放源远离敏感点布置,并采取隔声措施;在施工现场设置告知牌,注意协调与附近声环境敏感人群的关系。

项目中转站布局分散,单座中转站施工周期比较短,施工结束后,噪声影响随即消失,评价认为项目建设单位只要在施工期间避免夜间施工、高噪排放源远离敏感点布置,并采取隔声措施;同时做好与声环境敏感人群的沟通,其产生的短期噪声影响可以接受,不会造成明显的噪声扰民影响。

- 43 -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8.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1、水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垃圾中转站的废(污)水主要为垃圾压装时产生的压滤液、设备及车辆冲洗废水和职工生活污水等。主要水污染物为COD、BOD5、SS和氨氮等。

⑴垃圾压滤液、垃圾中转站设备及车辆等冲洗水

根据国内同类型垃圾转运站实际运行经验,夏季垃圾挤压出水量约为转运垃圾总量的6%,冬、春、秋季挤压出水量约为转运垃圾总量4%。项目建成后,**中转站、**中转站和**路中转站的日处理能力分别为45t/d、25t/d、45t/d,则垃圾中转站夏季压滤液产生量分别为2.7m3/d、1.5m3/d、2.7m3/d,冬、春、秋季压滤液产生量分别为1.8m3/d、1.0m3/d、1.8m3/d,夏季按90天计算,则垃圾中转站压全年滤液产生量分别为738m3/a、410m3/a、738m3/a(平均2.02m3/d、1.12m3/d、2.02m3/d)。垃圾压滤液中主要污染物COD:21300mg/L、BOD5:10900mg/L、SS:3500mg/L、NH3-N:145mg/L。

冲洗废水主要包括垃圾中转站设备、运输车辆的清洗废水。清洗废水产生量类比国内等规模垃圾中转站,按垃圾转运量等比例估算,**中转站、**中转站和**路中转站的站内设备冲洗水产生量分别为0.12m3/d、0.08m3/d、0.12m3/d;垃圾收集车每天均需冲洗,冲洗水产生量分别为0.65m3/d、0.36m3/d、0.65m3/d;除尘除臭及绿化用水产生量分别为0.03 m3/d、0.02m3/d、0.03m3/d,中转站内总冲洗水产生量分别为0.80m3/d、0.46m3/d、0.80m3/d,;主要污染物为COD:400 mg/L、BOD5:250 mg/L、SS:300 mg/L、NH3-N:20 mg/L。

根据类比,垃圾压滤液、冲洗废水的水质指标见表3。

表3 垃圾压滤液、冲洗废水的参考水质指标

主要污染物(mg/L) 水量类别 (m3/d) COD BOD5 SS 垃圾压滤液 2.02 21300 10900 3500 **中设备及车辆等冲洗水 0.80 400 250 300 转站 混合后污水 2.82 15371 7879 2592 垃圾压滤液 1.12 21300 10900 3500 **中设备及车辆等冲洗水 0.46 400 250 300 转站 混合后污水 1.58 15215 7799 2568 垃圾压滤液 2.02 21300 10900 3500 **路中转设备及车辆等冲洗水 0.80 400 250 300 站 混合后污水 2.82 15371 7879 2592 - 44 -

NH3-N 145 20 109.5 145 20 108.6 145 20 109.5 鉴于垃圾中转站内污水污染负荷偏高,因此,评价建议垃圾中转站内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修建暂存池,将垃圾压滤液及冲洗废水统一集中收集后,送县垃圾填埋场调节池,经渗滤液处理工程处理后排放。

项目配套修建的污水暂存池池容分别按6m3、4m3、6m3设计,由于垃圾压滤液为高污染负荷污水,中转站配套的污水收集池需进行防渗处理;污水收集池底部采用不低于0.5m厚的粘土压实,池四周及底部采用混凝土衬砌,以确保站址区域内地下水不受污染影响。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位于县城西北部的**崔洼村。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为一体化氨吹脱设备+厌氧颗粒污泥床(UASB)+A/O生物处理+一体化MBR反应池+膜深度处理,本次项目压滤液及设备车辆冲洗水经收集后由吸污车送至县生活垃圾填埋场调节池,再经渗滤液处理工程处理后排放。**生活垃圾处理场调节池总容积为11000m3,根据多年运行情况及设计资料调节池最大库存水量约为7000m3,本次工程废水总量约为7.22m3/d,合2636.3m3/a,在调节池运行负荷内;同时,垃圾场渗滤液处理设施规模为80m3/d,本次工程总废水量7.22m3/d,占处理规模的9.03%,预计垃圾填埋场废水产生量为71.87m3/d,总废水量约为79.09m3/d,现有污水处理设施可满足其处理能力,因此评价认为将压滤液及冲洗废水送至填埋场调节池的方案是可行的。

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的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出水指标:COD:60 mg/L、BOD5:20 mg/L、SS:30 mg/L、NH3-N:8 mg/L。

综上,项目污水经中转站内暂存池收集后,污染物产生总量为COD:40.42t/a,NH3-N:0.288t/a,经**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处理后,污染物排放总量为COD:0.16t/a,NH3-N:0.021t/a。

⑵生活污水

项目建成后,垃圾中转站日常工作人员为4人,每个垃圾中转站生活污水总产生量为0.16m3/d,主要污染物为COD:380mg/L、BOD5:250 mg/L、SS:280 mg/L、NH3-N:30 mg/L。职工就近利用附近公厕,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经市政污水管网送至县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后达标排放,不新增区域污染总量。

经采取上述污水处理措施,项目垃圾中转站内污水及生活污水不会对当

- 45 -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地地表水及地下水环境产生污染影响。

2、大气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⑴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大气污染物主要为垃圾恶臭及粉尘。由于生活垃圾中含有多种有机质,生活垃圾在堆存、压缩、装卸过程中会散发出恶臭气体(主要为硫化氢和氨气),同时伴随有一定的粉尘;恶臭及粉尘排放均属于无组织排放。尤其在夏季,站内垃圾恶臭气体将对周边人群带来感官不适。

由于本次项目垃圾中转站内恶臭气体呈无组织排放,且垃圾存放时间较短,恶臭气体排放源强难以量化,本次评价定性进行。

据资料表明,恶臭给人的感觉量(即恶臭强度)是与恶臭物质对人嗅觉的刺激量的对比数成正比,两者之间关系即符合以下规律:

I = K × logC + a

式中:I ——人对嗅觉的感觉量,臭气强度; K ——常数,恶臭物质不同,K值不同; C ——恶臭物浓度;

a ——常数,恶臭物质不同,a值不同。

上式说明,既使是恶臭气体浓度很小,由于K值、a值偏高,恶臭气体对周围人群感官影响仍很明显;因此加强垃圾中转站内恶臭污染治理措施尤为重要。

⑵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本次垃圾中转站配套垃圾除臭除尘喷雾装置,在垃圾倾倒、压缩过程中,开启喷雾系统,将植物提取液掺入喷雾液中,利用植物提取液将臭气分子吸附在液雾表面,植物提取液中的有效分子(R)与臭气分子反应,或在有效分子作用下,与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反应,将臭气分子转化为无毒、无臭物质;以硫化氢为例,可简单表示如下:

H2S + R - H2 → R-H2HS- +H+

R-H2HS- + O2 → SO4- + H2O +R-H2

项目采用植物提取液喷雾装置,不仅能有效破坏臭气分子,降低粉尘;且无毒、无害,不产生二次污染;配套的除臭除尘装置自动化程度高,可用于封闭、半封闭站场,运行成本较低,该装置在欧美已投入运行30余年。

- 46 -

垃圾中转站可行性研究报告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八章工程环境影响分析8.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项目在施工期间污染因素主要包括废气、废水、噪声和固体废物。1、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垃圾中转站高峰施工用人20人,生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gryr0lh6d9bpag891bi6tck19hpxv003c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