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批准成立某瑶族自治县,是某省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和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 3.1.2自然资源状况 (1)气候
全县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间气候悬殊,东部南平原和丘陵区全年平均气温19℃-20℃,西部山区全年气温16℃-17℃,北部高山地带全年平均气温为15℃。降雨量东南部及西部山区偏多,全年平均有2000毫米以上;南部和北部降雨量偏少,全年降雨量平均1400~1500毫米。无霜期308天,四季明显,昼夜温差大。 (2)水文
境内山溪涧流分布众多,河流石多成滩,水流快、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达56.25万千瓦,人均水能蕴藏量2.76千瓦,为某省第一。主要河流有由乐昌流入县境东北角,经桂头镇流向某的武江河;发源于县境西北与阳山交界的丫叉顶,由西向东流入南水水库,穿过县城,汇入北江的乳江河(又称南水河);发源于县境西北面与湖南省宜章县交界的猛坑石东麓,由西北向东南经大坪、大桥、必背、桂头流入武江的杨溪河;发源于天井山北麓的蚁岩,由北向南流经某、大布汇入英德市的大潭河。 (3)土壤
根据土壤普查分类,全县主要有红壤和石灰(岩)土、水稻土。 (4)地形地貌
某位于南岭山脉南麓,贯穿弧形山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西部峰峦环峙,属高山地带,溶蚀高原地貌显著,是某市主要石灰岩地区之一。东北部属丘陵地带,河流两岸地势平缓。县境1000米
专业资料
以上山峰102座,主要山体有北部呈东西走向的头寨山、南部东西横亘东山、北部瑶山主峰狗尾嶂,与湖南宜章县和某省阳山县交界的石坑崆主峰1902米,是某省境内最高峰。 3.1.3社会经济状况 (1)行政区划与人口
某现辖9个镇(其中有3个瑶族镇)、115个村委会,13个社区居委会,1082个自然村。全县总人口20.6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7万;其中瑶族人口2.4万人,占11.5%;大桥、某、大布3个石灰岩山区镇人口6.05万人;瑶族聚居地必背、游溪、东坪3个镇人口2.92万人;乳城、一六、桂头3个平原镇人口11.72万人。
(2)交通运输
某交通便利,是粤北某地区交通条件最好的县。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463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65.7公里。京珠高速公路贯穿县境60公里,并在县城、东坪镇水湖和大桥镇设有3个进出口,2.5小时可直达某。国道323线和省道248、249、250、258线贯穿县境。县城至9个镇公路已全部实现硬底化;100%的村委会通公路,其中硬底化率达73%。距某38公里的某市直通车到达香港行程5个多小时。全县各种等级公路与乡村公路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距县城35公里的北江货运码头可直通抵达港澳。京广铁路和正在建设的武广客运专线铁路途经县境东北部。县城距新建的某火车站30公里,客运专线建成后1小时可达某,4小时可至武汉。2007年全县货运量183.1万吨,比上年增长3.7%,货物周转量12456万吨公里,增长7.6%;旅客客运量386.1万人次,增长16.1%,其中:汽车站193万人次,比
专业资料
上年增长43%。 (3)供电及通讯
境内山溪涧流分布众多,河流石多成滩,水流快、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达56.25万千瓦,人均水能蕴藏量2.76千瓦,为某省第一。
某通讯畅顺,全县城乡已实现电话交换传输数字化,开通了数字移动电话等业务,通讯信号已覆盖全县90%以上的地域。2007年邮电业务收入6908万元,比上年增长9.1%。城乡电话交换机总容量7.04万门,实装固定电话用户2.6万户,其中:县城电话用户1.05万户;农村电话用户1.53万户;小灵通电话用户0.59万户。全县城乡固定电话普及率13.44部/百人(按常驻人口计)。移动电话信号覆盖全县9个镇,移动电话用户79587户。 3.1.4 林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3.1%,活立木蓄积量达534万立方米,森林活立木蓄积量年增长率在4%以上,生态公益林中一、二类林比例达82.7%,水土流失生物治理率达96.3%,林权证发放率达97.4%。线路绿化率达96.58%;京珠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两侧山地绿化率达98.9%;县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近12平方米;村庄森林覆盖率近35%该县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原则,大力推进农业布局调整,积极创建绿色食品示范县。目前,该县共有茶叶、蔬菜、巴西果等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1.9万亩以上,有巴西果、单丛茶、香蕉李等15个农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标志认证。该县大力打造园林式工业园区和园林式企业,积极推进园林式单位、生态示范镇、村的创建活动。此外某注重设立林业保护区,有效保护森林资源。该县成立了“南岭国家森林
专业资料
公园、中国南方红豆杉森林公园、大峡谷自然生态保护区、云门寺佛教生态文化保护区”等六大区域,这六大区域占全县林业面积的65%以上。
3.1.5本项目产业及项目关联产业发展状况 3.1.5.1红豆杉种类、分布及资源状况 (1)红豆杉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红豆杉系第三纪孑遗植物,被称为植物王国里的“活化石”,我国将其列为一级保护植物加以保护。红豆杉属(Taxus L.)植物均为常绿乔木或灌木,为雌雄异株,异花授粉植物,属典型的阴性树种。常处于林冠下乔木第二、三层,散生,基本无纯林存在,也极少团状分布。据调查,树龄100a以上的中国红豆杉,直径仅40cm,生长很慢。红豆杉属植物只能在排水良好的酸性灰棕壤、黄壤、黄棕壤上生长良好,苗期过湿易染立枯病。苗喜阴,忌晒,幼树和成树在冠层郁闭度0.5~0.6之间,长势好,随郁闭度增加,生长势减弱。红豆杉萌发力强,耐修剪,耐寒。天然更新方式有两种:即种子繁殖和无性萌芽繁殖。由于天然红豆杉多是散生于林中,物种间隔离和花时不遇,使传粉受精受阻,种子生产数量少。另外,红豆杉种子种皮厚,处于深休眠状态,自然状态下需经两冬一夏才能萌发,即使正常萌发,形成的幼苗抗逆性也差,成活率低。显然,红豆杉属植物靠种子有性繁殖,扩大种群是不可能的。相对而言,红豆杉萌芽繁殖成活率高得多,能很好适应环境变化。这种无性繁殖方式在利用资源和空间上,得益于母体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能量而具有明显的整合作用,但这也只能就地维持种群而不能扩大种群。
专业资料
因此,红豆杉属植物天然更新能力弱。上述生物学特性决定了野生红豆杉资源的分散性,有限性及发展的难度。这也正是红豆杉珍稀濒危的客观原因。
(2)红豆杉种类、分布和资源状况
红豆杉属植物全世界共有11个种,全都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至亚热带地区,包括美国和加拿大等北美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及中国、朝鲜、日本等东亚地区。不丹、缅甸等东南亚地区以及欧洲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只有澳洲红豆杉分布于南半球,数量稀少。见图3-1。
11个种分别是欧洲红豆杉(T . baccata L.)、短叶红豆杉(T.
brevifolia Nutt.)、加拿大红豆杉(T.Canadensis Marsh.)、佛罗里达红
豆杉(T. floriana Chapm.)、杂种紫杉(T. media Rehd.)、球果红豆杉(T. globose),西藏红豆杉(T. wallichiana Zucc.)、东北红豆杉(T. cuspidata Sieb. et Zucc.)、云南红豆杉(T. yunnanensis Cheng et L.k.Fu)、
红豆杉(T.chinensis(Pilg)Rehd.)和其变种南方红豆杉(T. chinensis var.
mairei)。
图3-1 红豆杉分布示意图 国外常见的主要有以下4个种:
专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