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文化资源 增强嘉兴文化软实力
嘉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二〇一〇年六月)
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资源,构建城乡一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满足城乡居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具有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嘉兴市围绕文化大省和江南水乡文化大市建设战略目标,以统筹城乡文化资源、均衡公共文化服务为核心,通过完善六大机制,把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到改善民生的高度,内抓服务提品质,外抓机遇谋发展,初步建立起了以广大城乡居民为服务对象,以政府提供服务为主导方式,布局合理、内涵丰富、服务优质、运营高效、覆盖全市的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嘉兴市统筹城乡文化建设的基本成效
(一)构建城乡一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理念日趋为各级政府重视
(二)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一体化进程成绩显著 (三)城乡文化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公共文化产品生
产供给形成良性发展趋势。
(四)城乡文化市场管理同步规范。 (五)城乡
二、嘉兴市统筹城乡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三、嘉兴市统筹城乡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划
一、制定文化“行动纲领”,强化行政推动机制 我市从2004年开始,根据每年有所建构、有所积累、有所发展、有所创新的思路,每年制定文化大市建设行动纲领(2010年改为《嘉兴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10年行动计划》),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经费投入、设施建设、队伍建设、文化活动、文艺创作、文化氛围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把年度文化工作目标指标化、任务化、具体化,明确责任部门和单位,并将完成情况列为县(市、区)及市级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年终考核验收。通过实践,文化大市建设行动纲领已成为我市统筹城乡文化资源,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重要的抓手之一,对提高文化建设的速度、力度和强度起到了积极的行政推动作用。
二、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完善多元投入机制
据初步统计,我市近几年多来共投入25余亿元新建了“一院三馆”(大剧院、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嘉兴市体育中心、南湖国际网球中心、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中心、嘉善县文化艺术中心等一大批市县级现代化的标志性大型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初步建立起以市级文化场馆为核心,县级文化场馆为主干,乡镇(街道)文化站为枢纽,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室)为基础的布局合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一是把城乡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在该机制的推动下,市、县、镇三级财政结合各自实际,先后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有力度可操作的政策性文件,加大投入力度。到目前为止,全市建成市县两级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6个、综合性博物馆6个、纪念馆(美术馆、艺术馆)15个、行业博物馆6个、剧院(电影院)28个。建成特色文化镇23个,镇(街道)文化站总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省、市级“东海文化明珠”镇(街道)覆盖率达87.9%,建成村级文化中心1097个。其中,全市用于农村文化建设的各类资金累计达8亿多元,年人均达44元,大大高于全省年人均7.8元的水平。
二是建立专项资金库。一方面,建立嘉兴市级文化发展资金,明确“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200万元,2010年已达到2300余万元;设立总额为2000万元的嘉兴市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全市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先进县(市、区)、文化交流活动、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活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图书馆乡镇分馆等15个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奖励和补助。另一方面,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