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冗长之虚秘治验
孙 娟 张敏青 王 艳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2016(024)011 【总页数】2 ·古方今用·
患者,女,8岁,2014年4月18日初诊。大便秘结1年8个月,加重半年。 自2012年8月起无明显诱因大便4~5 d一行,最长10 d一次大便,曾给予饮食调理、推拿按摩、贴肚脐、服用乳果糖、双歧杆菌及中药清热润肠、理气导滞通便等治疗,症状稍有缓解,大便约3 d行1次。2013年10月再现4~5 d大便一次,甚则10 d一次。2014年3月11日就诊于青岛某医院,行钡灌肠检查,见:灌前腹平片示腹部肠管内气粪影较多,结肠扩张,未见气液平。常规插管顺利,注入稀释钡剂约700 mL,钡到达肝曲,直肠及所显示结肠扩张,乙状结肠较长,拔管后未见排出钡剂。检查诊断:乙状结肠冗长,直肠及所显示结肠扩张。请结合临床,建议隔期复查。医生建议每天用开塞露,训练排便习惯,定期复查,认为根治办法是手术治疗,建议必要时手术。家长希望能保守治疗,故求治于我处。现患儿大便先干而后软,4 d内无便意,需用开塞露协助排便,食欲欠佳,无腹胀及腹痛,余无特殊不适。形体消瘦,面色晦暗,郁郁寡欢,心肺无明显异常,舌体偏瘦,舌质淡苔薄少,脉细弱。中医诊断:便秘(脾气虚、脾阴虚)。西医诊断:乙状结肠冗长症。
四诊合参,辨为脾气虚、脾阴虚之便秘证。脏腑娇嫩,禀赋不足,后天失调,偏食炙煿,因病而用燥热通利之品,皆耗气损阴伤津。法当健脾益气,养阴润
下。方以补中益气汤、慎柔养真汤加减。处方:升麻6 g,柴胡6 g,黄芪9 g,生白术15 g,当归9 g,太子参9 g,山药12 g,火麻仁9 g,郁李仁9 g,炒枳实9 g,炒杏仁9 g,白芍12 g,麦冬9 g,鸡内金6 g,炙甘草6 g。免煎剂7剂,水冲服。嘱:1剂分2~3次服完。饮食清淡,宜食红薯、蔬菜等食物,忌油腻炙煿,适当户外活动,起居有时,定时排便。
二诊:2014年4月25日。药后患儿未用开塞露,于第3天自行排便1次,第6天又自行排便1次,大便先干后软。家长喜出望外。查体同前。效不更方,继进14剂。
三诊:2014年5月11日。服药后大便3~4 d一行,有时仍需用开塞露。形体消瘦,面色偏暗,光泽欠佳,精神转佳,舌质红苔薄少,脉细弱。虑其阴虚为主,减升提补气之品,防其温燥生热伤阴,加强养阴润燥之力。调方如下:上方去升麻、柴胡,加生地黄9 g,石斛9 g。取14剂。加芒硝9 g(单包)另服。
四诊:2014年5月25日。上方服用第3天,家长来电述,服上药出现上课时大便解出而不自知。急嘱停用芒硝,余方继服,并告知家长解除其便秘的思想负担,转移其注意力,告知患儿中药为强身健体之用。来诊时神情开朗,笑容满面,大便3 d行1次,舌体偏瘦,舌尖红苔薄少,脉细弱。宜健脾益气,养阴润下,兼顾心肾。调方如下:升麻6 g,黄芪9 g,太子参9 g,生白术15 g,山药12 g,郁李仁9 g,生地黄9 g,麦冬9 g,白芍12 g,炒枳实9 g,炒杏仁9 g,鸡内金6 g,酒肉苁蓉9 g,益智仁9 g,柏子仁9 g。14剂。 五诊:2014年6月8日。现大便2~3 d一行,2 d一行为多,可以自行解大便,形体、面色较前略有好转,精神好,舌体偏瘦,舌质淡红,苔薄少,脉细
弱。上方微调,去枳实、杏仁,加陈皮9 g,莲子12 g。继进28剂。
六诊:2014年7月7日。大便保持1~2 d一行,2 d一行为多,可自解大便,形体较前略胖,面色较红润,精神好,舌体偏瘦,舌质淡红,苔薄白略少,脉象有力。其后间断服用中药28剂,排便情况至今稳定。
按:便秘一证,总由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致。究其根源,多责之于脾胃。结构上,胃肠相连,“大肠小肠皆属于胃”。功能上,脾胃是人体气机之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如脾胃健运,则“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水谷清气上行,糟粕浊气下降,身体元气充沛,气机升降出入正常;若脾胃失健,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就可出现脾气不升、胃气不降的便秘证。如脾胃健运,则“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阳气精血津液各自发挥其正常功能,面色红润,精神饱满,形体健硕;否则面色不泽,形神俱病。《灵枢·口问》载:“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脾胃论》载:“脾胃虚则九窍不通。”皆说明大便的病变和脾胃关系最为密切。 初诊之时,首辨虚实。《万氏家藏育婴秘诀》有言:“夫饮食之物,有入必有出也。苟大便不通,宜急下之,使旧谷去而新谷得入也。然有实秘者,有虚秘者,临病之时,最宜详审。”[1]观此患儿病程较长,体质较弱,病情反复,粪质先干后软,曾用清热润肠通便或理气导滞通便之品效果差,且神志、精神、面色、舌脉皆为虚象,断为虚秘无疑。
次定病位。大便先干而后软,纳差,舌淡,脉弱为脾气虚;形瘦,面暗,苔少,脉细为脾阴虚。脾气虚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大肠传导无力,脾阴虚则肠道津液不足,失润干涩,无以行舟。“气虚不能推送,阴虚不能濡润”[2],二者叠加更致便秘难愈。故辨为脾气虚、脾阴虚之便秘证。法当健脾益气,养阴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