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 长于清大肠经热毒 阿米巴痢疾
败酱草--清热解毒 消肿排脓 祛瘀止痛 肠痈腹痈首选要药 重 楼--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 息风定惊 小毒
穿心莲--清热解毒 燥湿 白鲜皮--清热解毒 祛风燥湿止痒 毒
半边莲--清热解毒 利水消肿 土茯苓--解毒除湿 通利关节 山豆根--清热解毒 消肿利咽 马齿苋--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 通淋 大血藤--清热解毒 活血止痛 祛风活络肠痈
蛇舌草--清热解毒 消痈利湿 抗癌 野菊花--清热解毒 疏风平肝
熊 胆--清热解毒 清肝明目 息风止痉 剂
长于清肺经和大肠经热 长于除肌肤湿热及下焦热家有半边莲,可以伴蛇眠 解梅毒 汞中毒
性寒味酸 清中兼收 长于清大肠经热毒 主治胃癌 食管癌 直肠癌 丸剂1.5-2.5克 不入汤 金荞麦--清热解毒 祛痰排脓 散瘀止痛
鸦胆子--清热解毒 燥湿杀虫 止痢截疟 腐蚀赘疣 有毒 不宜入汤剂,10-15粒治疟疾 10-30粒治痢疾
垂盆草--清热解毒 利湿退黄 甘淡凉 归肝胆小肠经 秦 皮--清热解毒 燥湿止带 清肝明目 苦涩寒 归肝胆大肠经 马 勃--清肺解毒 利咽止血 辛平 木蝴蝶--清热利咽 疏肝和胃
半枝莲--清热解毒 散瘀止痛 利水消肿 癌肿 5.清虚热药
青 蒿--退虚热凉血 截疟解暑 治虐要药 配鳖甲治阴虚发热
地骨皮--退虚热凉血 清肺降火 生津 配桑白皮治肺热咳喘 白 薇--退虚热凉血 利尿通淋 解毒疗疮 产后血虚发热 银柴胡,胡黄连--一退虚热 二退疳热
三,泻下药--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
1.攻下药
大 黄--泻下攻积 解毒止血 活血祛瘀 利湿退黄 配芒硝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
芒 硝--泻下软坚 清热回乳 味咸 外用回乳 芦 荟--泻下清肝 杀虫 性寒
番泻叶--泻热通便 消积健胃 克 体弱慎服 2.润下药
麻 仁--润肠通便 热秘通行 平大肠脾经
郁李仁--润肠通便 利水消肿 便秘者
3.峻下逐水药(多数有毒)
甘 遂--泻水逐饮 消肿散结 克 内服醋制
大 戟--泻水逐饮 消肿散结 红戟散结茜草科
芫 花--泻水逐饮 祛痰止咳 杀虫疗疮 1.5~3克 散剂0.5~1克 醋制减毒
缓下1.5-3克 攻下5-10老人产妇及体虚便秘 甘养神有功 宜于水肿脚气有毒 孕妇忌 丸散0.5~1有毒 孕妇忌 京戟逐饮 有毒 头疮白秃 汤剂巴 豆--泻下逐水 寒积退肿 祛痰利咽 疗疮祛腐 喉痹痰阻结胸 丸散0.1~0.3克 畏牵牛
牵牛子--泻下逐水 去积杀虫 水肿推崇 畏牵牛 体弱忌 有肾毒性
千金子--泻下逐水 破血消症 制霜入丸散服0.5~1克 别名-续随子
四,祛风湿药--凡以祛除风湿 缓解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1.祛风寒湿药
独 活--祛除风湿 善治痹痛 解表发汗 辛苦 主治下半身 少阴头痛
威灵仙--祛除风湿 通络止痛 骨鲠消痰 咸 治骨鲠30~50克 木 瓜--舒筋活络 化湿和中 生津开胃 酸温归肝脾经 湿浊中阻之吐泻转筋 脚气肿痛
蕲 蛇--祛风通络 定惊止痉 入归肝经 甘咸 乌梢蛇--祛风通络 定惊止痉
徐长卿--祛风止痛 活血通脉 止痒解蛇毒 善治痹证痛重及内外伤诸痛 牙痛 术后痛 癌肿痛
川 乌--祛除除湿 散寒止痛 麻醉力宏 大毒 不宜久服 寒疝腹痛 局部麻醉外用
伸筋草--祛风除湿 舒筋活络 屈伸不利 孕妇月经多慎用
2.祛风湿热药--带腾字的一般都能通络
防 己--祛风止痛 利水消肿 秦 艽--祛风通络 清虚热 利湿退黄 雷公藤--祛风除湿 活血通络 消肿止痛 杀虫解毒 豨签草--祛除风湿 通络止痛 清热解毒 臭梧桐--祛除风湿 通络止痛 肤瘙痒 湿疹
络石藤--祛风通络 凉血消肿 兼热 3.祛风湿健骨药
五加皮--祛风湿 补肝肾 强筋骨 利水 火旺者忌服 脚气浮肿
香加皮--祛风湿 补肝肾 强筋骨 利水 长于治风湿痹痛偏热者 重点在清虚热 苦辛 有大毒 归心肝经 降血压 治疗疮肿毒 降血压 外洗又能治疗皮善治风湿热痹及筋脉拘挛兼肾虚有寒者最宜 阴虚有毒 强心利水而消肿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