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成考 专升本 民法测试试题【6】(含答案考点及
解析)
1 [单选题] 民法的渊源是指( )。 A.民法的起源 B.民法的深度和来源 C.民法的发展历史 D.民事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基本概念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民法的渊源。民法的渊源是指民事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我国民法的主要渊源是制定法。另外,习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成为我国民法的渊源。
【评注】对民法的渊源的概念有准确的记忆和理解,就可以轻松应对此类题目。 2 [单选题]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 A.甲因违反交通规则被罚款 B.乙在银行存款 C.丙代甲交作业 D.丁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 【答案】B
【解析】本题为基本概念运用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民事法律关系是指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关系具有以下特征:(1)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2)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而形成的社会关系;(3)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本题中选项A、D都属于不平等主体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选项C虽然主体具有平等性,但它是当事人之问自主形成的关系,不属于民法调整的范围,不会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因此选项A、C、D都不正确,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2005年统考也出现过类似的题目: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A.公民甲向税务机关纳税,B.政府向某灾区拨款,C.公民乙向某山区小学捐款,D.违章司机丙被交警罚款,答案选C。) 【评注】(1)应熟记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2)在熟记概念的基础上,准确地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特点,并做到能够在具体的事例中予以准确辨析。
3 [单选题] 婴儿出生属于法律事实中的( )。 A.行为 B.合法行为
C.事实行为 D.事件 【答案】D
【解析】 本题属于基本概念理解辨析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中的自然事实。民事法律事实以是否与人的主观意志有关为标准,分为行为和自然事实两大类。自然事实是指行为以外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自然事实又分为事件和状态。事件是指某种客观现象的发生。例如,人的出生、死亡,发生自然灾害、爆发战争等。状态是指某种客观现象的持续。如物的继续占有、生死不明、时间的经过等。选项A、B、C都是行为,显然不符合题意,是不正确的;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是正确的。 【评注】(1)熟悉掌握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和分类;
(2)准确理解民事法律事实中划分行为和自然事实的标准——是否与人的主观意志有关,同时对于行为和自然事实的含义应有准确的把握,并能予以准确辨析。
4 [单选题] 甲就餐后未结账就欲离开,服务员将其拦住,该服务员的行为属于( )。 A.自卫行为 B.非法行为 C.自助行为 D.公力救济 【答案】C
【解析】 本题为基本概念应用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民事权利的私力救济保护方法中的自助行为。民事权利的保护方法主要有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两种。私力救济,又称为自力救济,是指在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人自己采取一定的合法措施保护其权利。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主要依赖于国家的公力救济。但在紧急情况下,若固守公力救济,可能缓不济急,加重损害的程度,所以法律又规定在特殊情况下允许私力救济。私力救济的方式包括自卫行为和自助行为。所谓自卫行为是指当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或者有受到侵害的现实危险时,权利人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自卫行为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两种方式。所谓自助行为是指权利人为保护自己的权利,在来不及请求公力救济的情况下,采取的对义务人的财产予以扣押或者对其人身自由予以约束的行为。本题中服务员的行为显然不是公力救济,也不是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自卫行为,选项A和选项D被排除;同时服务员的行为也无非法性,选项B也被排除;故正确答案是选项C。
【评注】(1)掌握民事权利的救济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2)在私力救济方面,特别要注意区别自卫行为和自助行为,以免混淆。 5 [单选题]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 )。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D.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答案】D
【解析】本题属于基本概念辨析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自然人的无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不具有以其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根据《民法通则》第12、13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分为两种:一是不满1o周岁的未成年人。他们不具有综合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故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二是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这种人由于心智丧失,不具有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法律规定他们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本题中的选项D显然是正确的,其他选项不正确。
【评注】(1)应准确理解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准确把握自然人的无民事行为能力;(2)需要指出的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的民事行为,并不能一概认定无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进行的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只要有利于本人且没有损害社会利益,应认定为有效。如《民通意见》第6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与、报酬,他人不得以行为人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为由,主张以上行为无效。 6 [单选题]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是( )。 A.被宣告失踪人的财产由其亲属或朋友代管 B.被宣告失踪人的财产由其继承人继承 C.被宣告失踪人与其配偶的婚姻关系自动解除 D.被宣告失踪人所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法条记忆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宣告失踪的效力。宣告失踪,是指自然人下落不明满2年,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为失踪人的法律制度。依我国法律规定,宣告失踪导致的法律后果有两个:一是,设立财产代管人,管理失踪人的财产和代为履行财产义务。选项B、C是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而不是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不选。二是,自然人被宣告失踪后,其并不丧失民事主体资格,因此选项D的表述不正确,不选。只有选项A是符合题意的,故选A。
【评注】(1)熟记法律对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的有关规定;
(2)特别应注意,自然人被宣告失踪后,其并不丧失民事主体资格,其原来所享有的民事权利仍然继续享有,其应承担的民事义务仍须承担;
(3)注意区别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的不同法律后果,不要混淆。
7 [单选题] 6周岁的李强在父母离异后随奶奶生活。两年后,其父母各自再婚。此时,李强的法定监护人是( )。 A.父亲和继母 B.母亲和继父 C.奶奶 D.父亲和母亲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法条记忆理解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法定监护。监护是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履行监督和保护职责的人,称为监护人;被监督和被保护的人,称为被监护人。法定监护是指由法律直接规定一定范围的亲属或组织担任监护人的监护。对于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方面,我国《民法通则》第16条有明确的规定,即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D,由于其父母尚健在,且没有丧失监护的能力,因此父母以外的其他人不能成为其法定监护人。选项A、B、C都是错误的。
【评注】必须熟记关于法定监护人的法律规定,才能应对此类题目。 8 [单选题] 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 )。 A.有限责任 B.按份责任 C.有限连带责任 D.无限连带责任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法条记忆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合伙债务的承担。具体解析同上题。 【评注】(1)应熟记有关合伙债务承担的法律规定;
(2)应注意法律规定的是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的承担原则,并没有区分是原始合伙人,还是后加入的合伙人,所以他们对合伙企业的债务都是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 9 [单选题] 民事法律行为最基本的要素是( )。 A.行为人有行为能力 B.内容的合法性 C.意思表示 D.形式的合法性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与解析同上题,不再赘述。此类题出现的概率是较高的。如
2005年统考第5题:甲和乙欲订立借款合同。甲担心乙不还款,遂要求乙将其私房抵押给自己。乙不同意,甲便威胁乙,不抵押就不借钱。乙担心借不到钱,十分无奈地同甲签订了抵押合同,并办理了登记。甲、乙之间的抵押合同属于:A.意思表示真实的民事法律行为,B.胁迫的民事行为,C.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D.现实公平的民事行为,故本题答案选C。 【评注】应准确掌握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特别应注意民事法律行为最基本的要素为意思表示。
10 [单选题]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甲在其父死亡后未表示放弃继承,视为接受继承。这种意思表示的形式是( )。 A.口头形式 B.书面形式
C.沉默形式 D.推定形式 【答案】C
【解析】 本题属于基本概念理解应用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民事行为的成立要件。民事行为的一般成立要件有:(1)当事人。任何民事行为都必须有当事人,即作出意思表示的当事人。(2)意思表示。意思表示是民事行为的要素,没有意思表示就不构成民事行为,因而意思表示是民事行为成立的基本要素。(3)标的。即行为的内容,也就是行为人实施民事行为所要达到的效果。本题涉及的是意思表示这个要件。以意思表示的表示方法为标准,可以将意思表示的形式分为明示和默示。明示形式是指表意人直接将其意思表示于外的形式,即使用直接语汇实施的表示行为,如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默示形式是指表意人通过实施某种特定行为来进行意思表示,如沉默和推定。本题中,甲在其父死亡后未表示放弃继承,故不属于明示方式,由此可排除选项A、B;推定形式是指通过行为人实施的积极作为,推定出行为人已作出某种欲实现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示。本题显然不属于此,由此可排除选项D;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是正确的。
【评注】在熟记概念的同时,应对不同意思表示形式的具体含义和效力有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11 [单选题]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而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 )。 A.直接由本人承担 B.本人知悉后,由本人承担 C.本人追认后,由本人承担 D.本人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答案】C
【解析】 本题属于基本知识理解记忆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狭义无权代理的法律后果。狭义无权代理是指行为人不仅没有代理权,也没有使第三人足以信其有代理权的表征,而以本人的名义所为的代理。依据《民法通则》第66条的规定,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的行为,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未经追认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由此可排除选项A、B、D,只有选项C是正确的。
【评注】应在准确理解和记忆无权代理的法律后果的同时,注意对追认权、拒绝权、催告权和撤销权等概念的理解。
12 [单选题] 下列行为中,属于侵害公民肖像权的是( )。 A.在寻人启事上刊登公民照片 B.在通缉令中使用逃犯照片
C.在法制宣传片中使用犯罪嫌疑人照片 D.未经同意在照相馆橱窗中陈列他人照片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