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面子观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精品 浅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面子观 古代,

中国人的“面子观”的形成与中国人性格中的“主一奴”两重性同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只有做了“主子”就会有权有势,才会威风八面,受人尊崇,才算有了面子。然而,如果我们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要面子”实际上是只讲表面形式,而忽略实际利益的自欺与自大。如阿Q被赵太爷打骂之后,就以“儿子打老子”消解屈辱而马上显得很得意。所以,很多时候“要面子”往往陷入自欺,这就是鲁迅所说的“不要脸”。而这种因“面子”而产生的自大自欺,自然地形成了所谓君子、小人之分,能够保得一份华面,才能称得上君子,而小人则往往是道德的卑贱者。所以,主人与奴隶是将人从权势角度进行区分,而君子、小人则是从精神道德上进行划分。我是君子,自然是傲视一切小人了。为保君子之名,性命自然也是可以丢的。在孔夫子的七十二高徒中,深得孔子思想精髓的子路,在一次战斗中,帽子被人打掉了。面对强敌,子路居然毫不畏惧,跳下车,捡了帽子,认真地戴好,在敌人的刀枪之下,大声背诵孔子的“君子死,冠不免”,然后从容就义。中国人为重名誉而轻视一切,“人活一口气”,“重名轻利”是中国人的道德理想。“难得糊涂”使人们回避现实而追求精神的自由与阿Q的回避现实而获得自欺的快慰,是何等相似。“知足常乐”成为许多人的人生哲学,因知足而暂得精神抚慰而安于现状。而这种精神追求的胜利,说的就是中国人的所谓的面子观。阿Q用了一套精神胜利法而并未觉得生活的苦痛。他将人生的许多痛苦和无奈通过自大、自欺而并不自知进行了彻底的消解。而我们的古圣人不也是一直希望我们清心寡欲吗?而达到这一人生境界,进行纯粹精神的抚慰便是唯一便利的通途。说到底,阿Q的精神胜利和古圣人谆谆教导的精神追求是一脉相承的。也可以说,在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麻醉中,我们似乎看到了精神胜利法的形成过程,也看到了许多弱小者在黑暗社会中求得生存方式的某种渊源。 注释】

①《鲁迅全集》第7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81、82页。 ②《鲁迅全集·南腔北调集·谚语》,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③《鲁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61页。 选自《中学语文》2002第二期

精品 精品 摘要:面子观念以及面子措施是中国人生活的一种比较典型的社会心理现象,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面子在他们的学习、人际交往、人格维护与完善等方面有着突出的影响,并且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来看,探讨大学生的面子观他们对面子的维护并寻找教育对策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面子 心理健康

面子——是中国人生活中经常运用而且是词义非常广泛丰富的一个词,许多心理学研究者把它看做是一种中国人典型的社会现象。面子是指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评价与体验。因此,人们所渴望的面子的种类应该与人类所看重的价值分类吻合。所以,面子有着典型的社会意义,,或与自尊、道德、个人期望等有关,集中体现在能有效地描述中国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心理过程。针对面子及面子的维护每个个人有着自己的理解,于是个体将围绕着面子建立起一种属于自己的独特面子观,而这些关念有直接关系到个人在社会互动中的态度与行为。大学生有着较为普遍的好面子、争面子并努力去维护面子的心理。好面子就是大学生普遍的自尊度比较高,希望在他人心目中有地位、有尊严,不甘落后且不允许别人有破坏自己面子的言行。争面子——年轻人好出风头。想以实际行动来印证自己的能力与尊严,所以大学生中多有面子烦恼,不乏看到大学生为争面子二产生对抗,功利,为面子的丢失而压抑等。 大学生面子观

1、面子就是金钱。有钱就是有面子,能在别人面前视金钱如粪土、花钱如流水一样,那么就有面子。所以大学生中有讲排场、非理性消费,甚至用困难补助或者是助学贷款得到的钱来进行消费(请客、换手机等)的现象。

2、面子就是地位。大学生认为面子就是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发言“决定)权,个人言行对他人有权威性或暗示性影响,即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3、面子就是情感的占有。在情感上,有大部分大学生认为面子就是个人感情的哦占有,类似于那种我不喜欢(爱)别人,但别人一定要喜欢(爱)我,无条件的占有情感。 4、面子就是不接受别人的施舍与支援。毕业生面临失业登记难过面子关,“天之骄子”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应该有“体面”的工作,根本不存在失业,只是暂时没找到工作而已,觉得进行失业登记时脸上无光,不愿接受政府的救济金。

[摘要] 中西方由于历史发展和思想价值观的不同,因而有着不同的面子观。在西方,Brown和Levinson提出了以 面子观为中心的礼貌理论,包括面子、威胁面子的行为以及面子保全论三个概念。而在中国,面子是个体社会地位、社 会价值

[摘要] 中西方由于历史发展和思想价值观的不同,因而有着不同的面子观。在西方,Brown和Levinson提出了以 面子观为中心的礼貌理论,包括面子、威胁面子的行为以及面子保全论三个概念。

精品 精品 而在中国,面子是个体社会地位、社 会价值和处世要求等的总和。比较分析中西方面子观的差异,将更有利于解释我们当今社会中的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 [关键词] 面子理论;中西差异;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 H0—05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朱晓玲(1985一),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言学。 要面子是全世界各个民族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但是不 同的民族对面子问题有着不同的理解。根据Gofman(1967)

的解释,面子与‘难为情”(embarrassed)、‘蒙羞”(humilliated)或 ‘ 脸”(1osing face)之类的感情有关,它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 倍感珍贵的东西。Ron Scollon,Suzanne Wong Scollon在 一 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一书中也提到“世界上的人类交往 中没有不要面子的交际”。中国人的“面子”内涵绝非西方的 “体面”所能涵盖。因而了解中西面子观的差异,对于跨文化 交际十分关键。 一

、‘面 ’的涵义

面子的概念首先是由中国的人类学家胡先晋(1944)介绍

到西方的,他认为“面子代表一种社会重视的声誉,这是在人 生经历中通过成功,步步高升而获得的名声,也是经过个人努 力和聪明才智积累起来的声誉。”” 国Erving Gofman(1955) 则认为面子是社会交往中人们有效地为自己赢得的正面的社 会价值,是个人的自我体现,他提出了“面子工作”理论。 这 里的“面子”就是一个人在别人眼里的形象。通常一个人会维 持一致的形象,有一个固定的“面子”,但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 而变化(黄光国,1989) 。在社会语言学研究领域,学者们一 般把面子定义为“面子是交际事件中的参加者所相互给予的、 相互协同的公共意象’。(Ron Scollon,Suzanne Wong Scollon, 1995 ;贾玉新,1998 ),强调了交际者面子的协同。 综合以上的概念,可以发现学者们对面子的定义主要从

两方面展开。一是认为面子是一种声望、价值或社会地位,强 调面子是一种社会尊重或社会价值。二是视面子为公众自我 形象,或他人所认定的自我形象,强调面子是个人在他人心¨ 中所建立的形象。

二、中西方面子观的差异

(一)中西方面子论的价值观差异

西方文化以自我为中心,强调独立的人格和个性,推崇个 人的成就和荣誉的价值观。从历史上看,古希腊文化是西方 文化的源头,其重要特征之一在于她的“民主精神”,这使得西 方文化在诞生之初就带有民主自由的烙印。当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刚刚冲破封建主义的桎梏时,新兴的资产阶级就在意识

形态领域中涌现大批人文主义者,他们力倡‘‘人性”、力主‘1人 权”,将人性和人权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的确立,资产阶级不断发展和壮大,以资产阶级为代表

精品

面子观

精品浅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面子观古代,中国人的“面子观”的形成与中国人性格中的“主一奴”两重性同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只有做了“主子”就会有权有势,才会威风八面,受人尊崇,才算有了面子。然而,如果我们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要面子”实际上是只讲表面形式,而忽略实际利益的自欺与自大。如阿Q被赵太爷打骂之后,就以“儿子打老子”消解屈辱而马上显得很得意。所以,很多时候“要面子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gk6i358vl2mdyx423a46cyp27lzc201bm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