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生分析
有了电流测量的基础,学生对电学的精密仪器不再是害怕会用坏了。在心理上的优势是学
习电压表的前提。
三、教学目标
1、知道电压是提供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推动作用”。 2、知道常见的一些电压值。 3、会把电压表正确连入电路。
4、会根据不同的量程读出电压表的读数。
四、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使用电压表--电压的测量 难点:电压的概念
(二)新课教学
提问:将装有水的U形管连通器的底部用止水钳夹住,两管内水面相平。打开止水钳,演示:向U形管左管内加水,使左管水面高出右管水面(图1)。(提问:打开止水钳,两管 为了说明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形成电流,我们先用水流作比喻,看看水流是怎样形成的? 两管内的水会不会发生流动?
内的水会不会发生流动,如果发生流动,水怎样流动?)打开止水钳,水从左管向右管流动。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U形管里的水面相平时,水不发生流动,而在左管水面高时,水从左管流向它的右管?U形管中的水能不能持续不断地流动?--可见,水位差(又叫水压)是使水定向流动形成水流的原因。
(一)问题引入
电源接入电路时,为什么电路中就有电流呢?
--首先明确:电流时电路中的电荷朝一个方向运动产生的。 --那么,为什么电荷会运动起来呢?
--必定有一种力推着它动起来,这种推动力有谁提供呢? --原来是电源上的电压对电荷产生了推动力--由此引入电压 演示:闭合示教板上电路中的开关,灯泡亮了,说明电路中产生了电流。 提问:电流是怎样形成的?--电流时电路中的电荷朝一个方向运动产生的 提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电路中不能形成电流,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六、教学过程
以实验探究为主线,辅助学生讨论、教师讲授要点。 五、方法设计
取下电路中的干电池,闭合开关,灯泡不发光。
甲图中A处的水位高于B处的水位,打开阀门,管中的水从A处通过涡轮向B处流动,
水的流动使涡轮转动。A处的水面下降,B处的水面上升,当A、B两处水面相平时,水位相同,水停止流动,涡轮不再转动,幻灯片要显示上述过程。可见,水位差(水压)使水管中形成水流。
现在,我们用一台抽水机不断地把水从B处抽到A处(如图3乙所示,将抽水机置入,同时表现出抽水的动态情况)、使A处的水总比B处的水位高,由于水管两端总保持一定的水位差(水压),于是水管内就有持续的水流。
说明:电源的正极聚集有大量的正电荷,负极聚集有大量的负电荷,在电源的正、负极之间就产生了电压。这个电压使电路中电荷发生定向流动,使正电荷从正极流向负极,或者使负电荷从负极流向正极,于是在电路中产生了电流。--可见,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 在电路中,电源在工作时不断地使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保持电路两端有一定的电压,使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板书:1、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压用符号U表示
在图3所示装置中,不同的抽水机可以在水管两端产生不同的水位差,即大小不同的水压。
同理,不同的电源可以在电路的两端产生大小不同的电压,为此,首先要确定电压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里,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V)。此外,常用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等。介绍它们的换算关系。
板书:在国际单位制里,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 看课本几种电压值的表:要求记住的电压值有: 一节干电池电压:1.5伏; 家庭电路的电压:220伏;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伏。 练习题:
(1)电压使电路中形成______,______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220伏=______千伏=______毫伏。
小结:这节课讲授的电压是电学中又一个重要的物理量。由于知识所限,我们用水流作比
喻讲述了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要知道电压的单位,会进行单位变换。此外,还要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电压值。
阅读:水中的高电压、人体电流 说明:
1.“电压”这堂课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不易被学生掌握。对于初学电学的学生来说,只
要求知道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和电压的单位。至于电压的定义、公式和电压的单位──伏特的物理意义留待高中再讲,在这节课内不要出现这些内容,否则因难度过大使学生不能接受。
电流如水流,电压似水压,通过对比教学,学生容易理解。电压的测量是关键,也是后面七、课后反思
2.用水流作比喻来讲电压,对于学生来说形象、生动,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在这里利用3.为了使学生便于理解,在讲水流的形成时,最好用复合幻灯片模拟出它的动态过程。水压引出电压,从而认识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有条件的,用电脑设计出程序,将有更好的效果。
研究电路的基础。
第7节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一、教材分析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是电学第一个规律,是电学的基础。教材是通过学生的实验来研究三者的关系。由于在实验中有三个变量,需要控制其中一个变量,这就是所谓的控制变量法。对欧姆定律的应用是很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
1.能总体设计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关系的分步研究程序。 2. 能按提供的电路图进行实验。 3. 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这的控制作用。 4. 能从实验数据中找出正比关系或反比关系。 5. 能从分步实验结论中总结出欧姆定律。 6. 会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四、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欧姆定律 难点:欧姆定律
(一) 复习
总结所学过的电学三个物理量:电流强度(I)、电压(U)、电阻(R)。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规律:电压越大,对电流的推动作用也越大;电阻越大,对电路中的电流的阻碍也越大。请大家猜测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
(1) 保持 不变,改变 ,研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 (2) 保持 不变,改变 ,研究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 1、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按教材第152页图4-44所示连接电路,开始实验,把数据记录到表格中。(思考、讨论, 设计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条件控制:
当电路总的电阻一定时,电压越大,电流 。 当电路中的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大,电流 。 六、教学过程
以实验探究为主线,辅助学生讨论、教师讲授要点。 五、方法设计
对于控制变量法来研究三个变量的关系,学生不会很陌生。但对于实验数据的分析,学生还的一定的困难。
二、学生分析
请学生寻找规律。)
可以发现:当电阻不变时,电压越大,电流也越大。 2、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把电压控制在2伏特。更换刚才电路中的定值电阻,记录每次的组值。调节滑动变阻器,
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从电流表上读出电流值,填入表中。(思考,让学生总结规律。)
从实验数据中,可以总结: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电流就越小。这个规律早在1827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就已经研究得出,我们称其为欧姆定律: 表达式:
3、欧姆定律的应用
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介绍欧姆的生平,阅读教材中欧姆的介绍,激发刻苦学习的热情。
通过例题的分析,让学生体会欧姆定律在电学中的重要地位。同时继续强调电学的解体格式,说明作电路图在解体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补充习题:
对于实验,由于本校实验室没有电流,采用三节电池供电,但还是不能提供3伏的稳压电压,给学生实验造成一定的影响。调整实验的要求,多数学生能完成实验。但调整可测的数据后,对实验的结果分析又造成一定的影响。
七、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