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基础知识
一.原子核
a.数量关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b、电性关系:
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c、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二 微粒的性质
1. 分子是很小的粒子
体积小:如果用水分子的大小跟乒乓球比,就像拿乒乓球跟地球比一样。 质量小:以水分子为例,1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10分子虽然小且轻,却是真实存在的。 2. 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分子运动的例子很多。湿衣服经过晾晒会干;很远的地方就能嗅到花香;糖块放到水里,糖不见了,水却变甜了,这些都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高,分子运动快;温度低,分子运动慢。 3. 构成物质的微粒 一、 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 区别 混合物 宏观:1、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纯净物 宏观:1、由一种物质组成,有固定的组成 -26
kg。
1
2、各物质仍保持原有的化学性质 微观:混合物中含有多种分子 2、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 微观:纯净物中只有一种分子 不同纯净物混合 联系 纯净物------------------------混合物 分离、提纯 二、 原子
原子是化学反应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三、 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分子 ① 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相同点 ② 彼此间有间隔 ③ 总是在不停地运动 ④ 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 ⑤ 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 ① 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不同点 粒子 ②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又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③ 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①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②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不能变化为其他原子 ③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原子 → 分子 联系 ↘ ↙ 物质 备注 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比较,原子比分子小,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比分子小,不同种分子和原子没法比较。 原子
例题解析
例1、下列说法有错的是( )
A.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C.化学反应中,分子改变而原子不变,说明分子是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 D.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解: 分子和原子均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可分为质子和中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原子都在做不规则的运动。
2
三 元素
1. 元素的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分子又是由氧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质子数相同,即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和氧分子中的氧原子,其质子数都是8,化学上把质子数都是8的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小结】
(1)既然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何不说元素是具有相同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因为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有些原子的核外电子失去或得到(变为离子),核外电子数发生了变化。
(2)区分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那么区分元素的依据也是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不同,即核电荷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例如,碳元素的质子数为6,而氧元素的质子数为8,氢元素的质子数为1。
【注意】元素是个宏观的概念,只有种类之分没有数量之别。(一般“元素”与“组成”匹配,
“分子或原子”与“构成”匹配)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一种元素可包含几种原子。如氢元概念 23素11H、1H、1H(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是
原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同种原子,质子数相同;不同种原子,质子数不相同 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即质量数,左下角的数字是核电荷数) 区别 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也讲个数。 用来描述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和分子的构成。如铁是由铁原使用范围
3
子构成的 联系 只要核电荷数相同的原子就属同一种元素。原子是元素的最小单位,元素则是原子的一个归类“集体”。即元素和原子是总体和个体的关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 =8个(氦为2个) 相对稳定,不易得失电子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4个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不稳定 不稳定 Na、K、Mg等 N、P、S、Cl等 稳定 He、Ne、Ar等 举例 2. 元素的分类 元素的分类 ≥4个(氢为1个) 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小结】由此可见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当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只有一
个电子层时为2)时,该元素的化学性质稳定。
3. 元素符号
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元素,如氢元素的拉丁文名称为Hydrogenium,元素符号就是H;氧元素的拉丁文名称为Oxygenium,元素符号就写作O。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例如:用Cu表示铜,Ca表示钙,Cl表示氯,等等这些用于表示元素的符号叫做元素符号。 【小结】元素符号从宏观角度可表示一种元素,从微观角度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当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时,那就只有微观角度的意义,表示几个原子。
【注】必须记住的三十种元素及其符号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Pt Au Ag Cu Fe Mn Zn Ba Hg I
4. 元素周期表
(1)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将已知的100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指按元素原子核
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的号,数值上等于核电荷数)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所得的表,叫做元素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上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用不同颜色做了分区,并标出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3)编排结构:
① 共有7个横行,每一行称为一个周期;
4
② 共有18个纵列,每一纵列为一族,其中第8、9、10共同组成一个族(第八族),所以共有16个族;稀有气体为0族。
③ 每一元素占据一格,其中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
5. 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金属单质????单质?非金属单质?? 物质分类???稀有气体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纯净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例题解析
例3、 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信息如右图所示,对图中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11 C.元素符号位Na
解: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B.元素名称为钠
D.核外电子数为22.99
11 Na 钠 四 离子
一、 离子
1. 离子的定义: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的形成及分类:
(1)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使得质子数
大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带正电荷(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一般电子层数减1。
(2)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使得质子
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带负电荷(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为阴离子,电子层数不变。
2. 离子符号:
(1)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
正、负号在后。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1个单位的负电荷时,“1”省略不
5